出库单 发表于 2004-8-7 02:33:47

教我如何去小便

辛辛苦苦在BT下载完了<麦兜.菠萝油王子>, 居然是枪版+(翻译死板的)普通话
:tears::tears::tears:

好彩下到了电影原声大盘,啦啦啦啦啦~~~~~~

周漢寧小朋友唱的<教我如何去小便>, 原曲居然是拉丁名曲 Historia De Un Amor,咔咔咔咔~~~~

教我如何去小便
原曲:Historia De Un Amor
作曲:Carlos Eleta Almaran
編曲∕演奏:何崇志
填詞:謝立文
OP:Editiorial Mexicana De Musica
SP:Peermusic(S.E. Asia) Ltd
主唱:周漢寧(香港童聲合唱天地)

爸爸帶我去食叉飯食鹵味
爸爸帶我去「蓆爹蓆豬頭肉」*(*潮洲話)
爸爸帶我去食餈飯,然後帶我去食牛治
仲叫了兩個蛋撻

爸爸帶我過大海食葡國雞
爸爸帶我遠赴番禺食乳鴿
爸爸與我看著海浪
與我一起對浪小便
爸爸突然對我話:

佢話唔係要係咁,不過就,不過就
不過就會總係咁,o個o的野,過去就
經己沒有o個家o野
經己沒法不分開
以後全部靠自己,一個人小便

爸爸帶我去食拉麵食咖哩
爸爸帶我去食叉賴食燉奶
爸爸帶我去小便
仲教我要怎樣小便
以後靠自己拉鍊

佢話唔願變成咁
不過就,不過就
不過就會總係咁
o個o的野,過去就
經已沒有o個家o野喇
所以沒法不離開
以後全部靠自己
一個人小便

爸爸帶我去食叉飯食鹵味
爸爸帶我去「蓆爹蓆豬頭肉」*
爸爸帶我去小便
仲教我要怎樣小便
如何咪滴濕笪地
爸爸帶我去小便
仲教我要怎樣小便
如何咪滴濕笪地

出库单 发表于 2004-8-7 02:36:57

试听:http://www.boxup.com/big5/music/album/2004/7/album4416.htm

01 Computer Data   
02 悠悠的風 (足版) MV - 林一峰/香港童聲合唱天地   
03 "從前有個小朋友很滑..."   
04 春田花花幼稚園校歌(普通話版) - 廣州少年宮兒童合唱團   
05 "等我慢慢講嚇..."   
06 "煲仔飯呀!"   
07 車衣女萬歲 - 陳浩峰   
08 "係呀,為0左我0地0個0的將來呀..."   
09 趁呢笪地呢笪地呢笪林 - 林海峰/陳浩峰/林一峰   
10 "菠蘿油王子呢個故事..."   
11 0甘0甘0甘 - The Pancakes   
12 "王子呀..."   
13 一閃一閃小星星 (Mozart,C 大調變奏曲 K256) - 何崇志   
14 落街冇錢買麵包 - 姬聲雅士   
15 "嘩…你睇今晚個月亮幾圓!"   
16 Mahler,第一交響樂第三樂章 - 何崇志   
17 "就得我一個,留響宜家"   
18 我的心裡沒有他 - At 17   
19 Elgar,Salut D'amour - 何崇志   
20 It Is My Honor To Introduce To You, Mr. Mcdull!   
21 J.S. Bach,大提琴無伴奏組曲,No.3 In C,Bourrees I,II - 何崇志   
22 悠悠的風 (Bratms,Waltz In A Flat,Op.39 No15) - 林一峰/香港童聲合唱天地   
23 麥兜菠蘿油王子 (廣告歌) - 籐悅喬   
24 教我如何去小便 - 周漢寧

出库单 发表于 2004-8-7 03:24:51

    
   
                
       《麥兜菠蘿油王子》的本土性問題      文/湯禎兆   


大家都說《麥兜》是百分百的香港原創動畫,相信沒有人會有異議,但其中所隱含的「本土性」,又與《老夫子》又或是《小倩》之流有何差異呢?我想嘗試透過對「本土性」的指涉作思考,從而去爬梭《麥兜菠蘿油王子》的「本土性」究竟包含哪些不同面向,然後再分析如何透過互相對照,而成就出最後貫徹於香港身分探索的終極關懷上。

首先要關注的當屬語言上的應用策略,張建德在〈Local and Global Identity: Whither Hong Kong Cinema?〉 ,(『Between Home and World: A Reader in Hong Kong Cinema』, Oxford , Hong Kong ,04)中,認為香港電影的本土性身分,很大程度建基於自覺性地使用粵語方言作為主體語言。回顧歷史的發展,香港的電影業雖曾一度被國語片所主導,但粵語片始終並行不悖,而且更發揚光大,成為世上少數可以方言作電影語言,成為輸出海外市場而又廣受歡迎的商業成功例子。當然《麥兜菠蘿油王子》的語言自覺絕非僅及於粵語的運用上,否則大部分的港產片都早已取得相若的成就。它擁有的毋寧是對語言運用上一重「眾聲喧嘩」(heteroglossia)的策略,而在借用巴赫汀(Mikhail Bakhtin)的批評工具時,所指的也絕非僅及於不同語言的並存狀態而已。在《麥兜菠蘿油王子》的文本中,國語〈春田花花幼稚園校歌〉普通話版)、粵語、潮語(〈教我如何去小便〉)、英語(由上集的〈All thing bright and beautiful〉到今次的〈It is my honor to introduce to you, Mr. Mcdull〉)乃至潛藏的法語脈絡(《Mcdull , Prince de la Bun》),固然已是一豐富的語言森林。但更重要的,它們並非從屬及服務於一穩定的聲音下,反之背後的意義解讀往往取決於讀者的身上。所以我們可以見到各種語言系統背後的不穩定性,〈春田花花幼稚園校歌〉普通話版真的是普通語版來嗎?文言架構與方言的跳接又如何接合?(〈買麵包〉)語體文又怎樣與口語成水乳交融的狀況?(〈悠悠的風〉中的「遙遙晚舟,寂寂晚鐘」與「預備你喜歡的撚手菜」的對讀)何況還貫徹了黃秋生的的「潮音」環迴穿梭,委實構成一別饒趣味的語言森林。以上的語言策略,除了搏得觀眾的一笑外,更重要是扣緊對整個香港身分的探索追尋,甚麼是正統的語言?方言與國語真的對立二分嗎?古今的對照又是否涇渭分明?由此而引申,則香港身分即使僅從語言一筆落墨,同樣可見其中的混雜脈絡,而其中好像又處處暗藏未能明說的困窘。如果語言也是權力系統的一環,那麼謝立文對語言的敏感正好也成為反映出對香港身分思考的一章。如何言說?為何難說?容我回頭再談。

其次或許也要反思一下《麥兜菠蘿油王子》的動畫風格。我過往慣以「不動的動畫」來形容《麥兜》的影象風格,甚至為它戴上「不動如山」式略帶禪意的冠冕來突顯出其中的東方色彩來。不過如果要深化一層去思考,其中牽引出的本土性思考,其實正好建基在它與其他香港主流電影的差異上:那就是反好萊塢化的思維策略。正如羅貴祥所言「香港電影從來沒有反抗好萊塢,反之常希望成為好萊塢,就如複製人想成為人類相若」,但背後另一諷刺性的現象是「所謂香港影人在好萊塢的成功,並不時常等同於香港電影的成功」(〈Double Negations: Hong Kong Cultural Identity in Hollywood’s Transnational Representations〉, 『Between Home and World: A Reader in Hong Kong Cinema』, Oxford , Hong Kong ,04),由此可見香港的主流電影一向以追求類同強國風尚為己任。如果把眼光鎖定在動畫上,其實無論中港台大抵也同樣擺脫不離以上的思維習慣。中國的《寶蓮燈》(2000)及台灣的《梁山伯與祝英台》(2004)固然全心全意向好萊塢靠攏,但即使是我們的《小倩》(1997)及台灣先前的《魔法阿媽》(2000),也不過服膺於另一「動畫界的好萊塢」的日本罷了,所以複製人的思維基本上確實的而無誤道出了既有的缺憾來。在動畫風格的議題上,《麥兜菠蘿油王子》繼承自我的傳統,不以「專業」的規格來局限本土的思維,如重視說故事的鋪排,卻放棄了配音上要對嘴的要求。而整體視覺設計上亦以場面為中心(上一次的油麻地,今次的貨櫃碼頭),而不以局部的姿態落墨。姑勿論其中是否有因為製作條件的限制去促成眼見的風格,但背後旗幟解明的反好萊塢化思維,正好標誌著創作人對本土性的思考定位,同時也說明了世界並非只有一個好萊塢──《麥兜》系列在法國殺出一條血路,證明條條大路可通往世界各地的觀眾。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麥兜菠蘿油王子》中對本土意識的重塑。不少人提到電影中有濃厚的懷舊氣息,由歐家全皮膚軟膚、阿sam的海報到at 17翻唱鄧麗君的名曲〈我的心裏沒有他〉等等都足以佐證。我想問的是日常生活經驗的重現,是否就等同於本土意識的肯定?本土意識是否僅局限在本土經驗的認同及結合,它可不可以是一反思、質疑乃至為否定的想法?我認為謝立文最深刻的地方,是一方面透過場景及具時空指涉的符號,去勾引我們入局去穿梭漫游於時空中,但與此同時其中出現的符號又與歷史中所具體指涉的,處於若即若離的關係。他明顯不在呈現歷史,反而是針對時下流行的重構歷史來為不同利益賺取籌碼的風尚,來一次麥兜式的遊行抗議(的而且確在片中行行重行行)。如果上次的油麻地的拆卸,早已說明香港處於永恆變遷狀態的「本土性」,則今次貨櫃碼頭的主場景,更開宗明義來作一歷史的詭異接軌:麥炳之流落香江,也由貨櫃碼頭始;而香港的經濟起飛,也不謀而合由此啟步。透過貨櫃碼頭的選址,《麥兜菠蘿油王子》鎖定了香港作為移民城市的基調,此也是香港本土性及世界性的接合點之一。

然而好戲仍在後頭……

正如剛才提及反好萊塢化的本土性特色,香港電影的本土性其實還有一大特徵,就是在建構本土身分的過程中,往往包含了一重否定「中國性」的策略在其中。這一重否定的源起,或許並非在於香港人的不愛國,又或是否定血液中的民族性,在溯源的過程中,往往會看到其實先有南來中國人的不愛港才有後者的情況出現。麥炳在文本中,清楚作為一南來族群的隱喻而出現在作品裏。這個所謂流落的王子,正好執持於已失落的王族冠冕,與當年因政治原因而被迫南下的國人處境相若,居於香港一直以過客的身分自視,從而沒有認真打算落地生根。所以麥炳與玉蓮的愛情從一開始已注定有花無果,前者背負自視為王族(中原正統)的角度來君臨香江,得到的肯定是時不我予的終極落差。而也因為與血緣上的宿命對抗,所以恰如張建德所言:香港電影往往也在問「我是誰」?由此而呼應第一點的分析,語言本身自有其中的權力架構,但謝立文正好透過戲謔、並置、混糅等不同策略,來把眼前的身分追尋拓展至一縱深的維度。《麥兜菠蘿油王子》對「命名」(Naming)的策略性思考有深刻的體會,其中透過對教改口號的諷刺,如「人際關係交剪腳」和「烤炸帝學兩文三語」等,把官方斷章取義手法突出粗暴的一面(由梁錦松利用〈獅子山下〉開始已罄竹難書)。由歷史鑽入深層的文化,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說法,而且更加要提出自己的說法,否則一概便會被官方的「雜音」所掩蓋。

正因為本土性難說且沒有定說(雖然不少利益集團急於確認有利於自己的「官方」版本),我認為《麥兜菠蘿油王子》最核心的本土性特徵正是在對香港身分的開放性思考。所以在文本中,校長有校長的說法(「煲仔飯呀!」)、麥太有麥太的說法(「菠蘿油王子呢個故事……」),當然還有麥兜自己的說法(「就得我一個,留響宜家。」)而謝立文最貼心且高明的一著,是在玩了那麼多的語言遊戲後,忽然來一招「反命名」的吊詭性對抗,在〈咁咁咁〉及〈教我如何去小便〉中,他正好利用意義真空的語言符號如「咁咁咁」(註一)及「(口個)(口的)(口野)」(註二)等來反其道而行。這也是我心目中的終極「不動如山」策略,壯哉麥兜!

■ 註一:如此這般
■ 註一:那一些東西


   

 

stop2222 发表于 2004-8-7 08:36:06

我也是下载的普通话+枪版,难看得版,郁闷得哭......

邱镜 发表于 2004-8-7 11:43:18

那句潮州话说得很不标准

刘尾巴草 发表于 2004-8-7 14:35:11

stop2222在 8-7-2004 08:36 AM 发表:

我也是下载的普通话+枪版,难看得版,郁闷得哭......

O也是:tears:

发条 发表于 2004-8-7 14:50:59

汗,那我正在下这个也是?

出库单 发表于 2004-8-7 20:12:40

嘿嘿,各位,大碟版出了一定要发帖公告阿~~~

stop2222 发表于 2004-8-7 20:42:31

一定要粤语字幕版啊!

出库单 发表于 2004-8-7 21:59:05

粤语字幕版?好像一般是繁体中文版吧?
想看粤语字的话,停2去找一些《东touch》之类的港刊就可以了。

nofootbird 发表于 2004-8-7 23:13:11

听了这首歌后,感觉很难过,大家有这种感觉吗

好孤独的感觉

rember 发表于 2004-8-7 23:30:01

邱镜在 8-7-2004 11:43 发表:

那句潮州话说得很不标准

:frown:那句话说的什么意思啊..怎么我听不懂..为什么是席?难道我不是潮州人

出库单 发表于 2004-8-7 23:43:09

rember在 8-7-2004 11:30 PM 发表:

:frown:那句话说的什么意思啊..怎么我听不懂..为什么是席?难道我不是潮州人

:obasan::-*

你把正确的发音写出来?

stop2222 发表于 2004-8-8 00:29:16

出库单在 2004-8-7 09:59 PM 发表:

粤语字幕版?好像一般是繁体中文版吧?
想看粤语字的话,停2去找一些《东touch》之类的港刊就可以了。

:coque:偶的意思是,粤语发音,中文字幕...X-o偶大舌头....

rember 发表于 2004-8-9 20:57:18

邱镜在 8-7-2004 11:43 发表:

那句潮州话说得很不标准

说的是食茶食猪头肉哦...食字的音挺不好发的

=.= 发表于 2004-8-10 21:37:02

12 "王子呀..."   

稀饭介个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我如何去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