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
星巴克...小资情调的话语..一些有关小资生活方式的文本中都提到这样一个现象:高级写字楼里的高级白领们一般都遵循这样一个日程表,上午在办公室,下午则在星巴克泡着。便有这样一句很经典的话:我不在办公室,就在星巴克,我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
一杯名叫星巴克的咖啡,是小资的标志之一。
大学同学出国10年,回到北京之后,发现北京和上海开了很多的星巴克,由此感叹国内的生活真是很进步了。因为国内也可以获得美国的某些生活环境,所以感觉自己的生活还保持着某些以往习惯的方式。
据说中国大陆的星巴克是一位台湾商人引进经营的特许经营权,这位成功的仁兄,最早将麦当劳带入台湾,十几年后出售全部股权,大赚了一笔。随后他开始转向更中产化一点的hard rock,friday,并引进到大陆。随后,他把这2个系列的经营交给自己的兄弟,专心经营比较适合小资的星巴克。
说到这个台湾老板这20多年的经营史,基本都在餐饮业中打转。最早的麦当老属于平民化的阶层,硬石和星期五的消费很高,基本属于中产的;而只有星巴克是属于小资可以有能力经常光顾的,并且其文化背景可以获得小资的情感认同。
北京最早的星巴克开设在国贸和中粮这样的高级写字楼和商业中心,其加盟店的扩张速度用雨后春笋来形容也不为过。现在稍微像点样的新商场,都有那么一家星巴克。再过几年,是不是会多如米铺,也很难说。
北京最早的那间星巴克,可以说达到了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水准。老外居多,身着高级西装的洋行买办也多,美女更多,一半以上人的顾客都不是操中文或者国语在交谈。我一位特别爱见外国男士的女同事,每天下午都要抱着笔记本去星巴克,在假壁炉边的沙发上占据一个位置,然后煞有介事地用笔记本进行写作。一小杯9元的当日咖啡就可以打发一个下午的时光。那种感觉,很洋很洋的!
工作的地方是北京星巴克密度最高的地方,总的说来,路过的机会要远远大于光顾的次数。好象那里一般比较适合处理一些私人事务,朋友非业务性的拜访,不适合在公司交谈,领到星巴克,可以多一些人情味和小资情调,也多了点轻松。
说到底,北京的咖啡馆的形态还是太少,基本都是星巴克占领主流,即使其他牌号的咖啡馆,也大同小异。这些年在深圳流行的“名典咖啡语茶”,在其他一些城市大量复制。这种店好象也来源于台湾,单看看这拗口的名字就知道,不过它兼备咖啡厅、茶馆和中式快餐厅的功能,环境设计相当雅致,也没有三里屯的酒吧那么喧闹,特别适合周末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去打牌聊天什么的。
高级写字楼的星巴克和商场里的星巴克起意味是不一样的,前者具备了小资生活的一个象征意义,后者也就是一个逛商场的歇脚处和私人约会的等候地。不过,如果星巴克被大量复制,当全民都走进星巴克的时候,也许小资就会抛弃它了。
小资的典型特征就是小众文化,小资最可口的精神食粮就是小范围内的特定文化享受。
换一个角度看,中产和基础工薪的文化消费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消费水准不同:基工喜欢看盗版影碟,中产也喜欢,区别在于基工用的是国产新馄,中产只用丹麦器材;同一本畅销书基工看盗版,中产看正版;基工旅游大多锁定所在城市的周边地区,中产在把国内走遍之后便开始出国……
但小资不然,只要是国内放映的电影,纯正的小资肯定会去电影院或电影酒吧;小资不喜欢看书,小资喜欢看报喜欢看杂志喜欢看网上标新立异的帖子喜欢看ikea的年度商品目录但就是不喜欢看书;小资也喜欢旅游,但不会去人山人海的风景名胜,小资更愿意穿着入时的去低密度人口的中小城市体验风土人情,或去远方的大城市过一个假期的夜生活——当然小资也愿意出国耍耍,但在成为中产之前还无法从容不迫的长期以自费满足此心愿。
可以说小资是在脱贫到致富的过程中的一种文化宣泄。
或者说,小资的本质是:少数文化发展超前于物质发展速度的群体在信心无比的等待自身经济膨胀的闲暇之余为打发空虚浮躁而鼓捣出的一系列不大实惠的小动作。
华而不实就是他们的明显标志,与其说他们去喝咖啡也好品咖啡也好,还不如说他们想在那里贴上一种标签,唯恐别人不识他们是小资,好比几十年前中山装胸前口袋插上几支笔显示文化。小资看起来的标新立意不过是在追逐现在还不怎么时髦的时髦。
换句话说,如果后来大众化的时髦在小资看来是一种俗气,那么他们只不过比别人先俗气一步。再打给比方,他们不过是象一些先锋苍蝇孤芳自赏闻风先飞向一座山头,等到别的一大群苍蝇闻香又至的时候,他们就寻找风景独俗的新山头去了。星巴克正是他们现在呆的山头,而且starbuck的颜色倒是和他们的颜色很象。
星巴克的创业故事
1981年,霍华萧兹突然发现西雅图居然有家星巴克咖啡店跟他们公司订购了很多的滴泡式咖啡壶,而且订购数量比西雅图当地的知名百货公司还多,好奇的霍华萧兹觉得事出必有因,于是便千里迢迢地从纽约杀到了西雅图一探究竟。
到了西雅图星巴克咖啡、喝下第一杯星巴克咖啡之后,霍华萧兹立即惊为天人、不能自已,霍华萧兹认为与星巴克的咖啡相比,美国人所喝的咖啡简直是马尿、是污水!所以霍华萧兹当下就决定放弃一切、投入星巴克,让美国人告别喝劣质咖啡的时代,迎向如同上帝所调配的星巴克烘焙咖啡时代!
不过1981年的星巴克咖啡并不是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连锁咖啡厅,而是一家成立十年、专门贩卖烘焙咖啡豆的迷你连锁店。霍华萧兹回到纽约之后,马上辞去了高薪的工作,在亲朋好友的质疑下,立即投入了星巴克的行列中。
霍华萧兹跟麦当劳之父克罗克不同,克罗克是帮麦当劳兄弟贩卖加盟权,而霍华萧兹却是选择直接进入星巴克上班、担任行销经理的职位。
在霍华萧兹加入星巴克行列的两年后,某次意大利米兰之行,霍华萧兹又开始对米兰拥有一千五百家咖啡厅的浓缩咖啡文化惊为天人!所以他开始对于星巴克只卖咖啡豆、而不卖咖啡的经营方向产生极大的怀疑,而与公司的同事、股东们发生了极大的争执。
星巴克的元老们认为星巴克应该要坚持咖啡豆零售的本业,不应该变成咖啡厅,而霍华萧兹则鼓吹引入米兰的意识咖啡厅文化、应该立即将星巴克转型成咖啡厅。
经过了两年的不停争论,一直想卖咖啡的霍华萧兹终于与只愿卖咖啡豆的星巴克分道扬镳,冒险地借了一笔钱去开意式连锁咖啡店,这家由霍华萧兹创业的咖啡厅叫做每日咖啡厅(I1Giornale,很难发音的意大利文,如果有人可以正确地发音,霍华萧兹就会放一大串鞭炮以示庆祝)。
幸运的霍华萧兹在创业之初,星巴克的元老们不但没有扯后腿、而且还鼎力相助、担任霍华萧兹的咖啡顾问。不过跟绝大部分的创业故事一样,霍华萧兹也是为了资金周转的问题而尴尬万分。
霍华萧兹自行创业了两年之后,开设了三家不错、但还没开始赚钱的每日咖啡厅,但是这时霍华萧兹一直难以忘怀的星巴克咖啡居然在这个时候要拍卖,而且开价还颇高,远远超过霍华萧兹的能力范围!不过霍华萧兹仍冒著身败名裂、债台高筑的危险,借了一笔大钱买下了星巴克,并且将自己的每日咖啡厅改名为“星巴克咖啡厅”。
接下来的星巴克故事,我也不必再多说了,从此之后,星巴克马不停蹄地在世界开设了两千余家的星巴克咖啡厅,创造了无数的咖啡奇迹,星巴克让美国人告别了喝马尿、喝污水的劣质咖啡时代,也使得星巴克成为新兴的美国文化象征。在2001年8月星巴克还成为世界品牌价值成长最快速的企业,成为咖啡界不折不扣的看板企业。
星巴克咖啡全攻略
没有几年,星巴克已经在上海开得星罗棋布,但很多人进星巴克店只是为了歇脚,对里面出售的杯中物懵懵懂懂,即使服务生拿错了也并不知道,当然我也不是很专业,只能根据经验七拼八凑讲讲。
咖啡篇
功夫咖啡———就是浓咖啡(espresso),非常小一杯,高浓度兴奋剂。
奶特咖啡———加很多奶的咖啡,也叫拿铁咖啡(latte)。女孩子会比较喜欢。
泡沫咖啡——到处都有的卡布其诺。
美式咖啡———某种意义上相当于黑咖啡,和冰咖啡差别不大,但质量更好,口味上更加柔和细腻。
摩卡咖啡——是日本MM的最爱,是那种满满一杯又非常漂亮的东西。
焦糖玛其雅朵———制作工艺的复杂程度仅次于摩卡。尤其是冰焦糖玛其雅朵简直就是美味到家。
茶篇
其实星巴克的茶是很有讲究的,很多人都能把星巴克的咖啡如数家珍,但能清楚地分辨星巴克的茶的人却并不多。就连星巴克的服务生大多也不是很清楚。一般在点单时,大家只说来杯热茶或冰茶,其实星巴克的茶有五种口味。由于服务生也不是特别在意这个,所以大
多时候如果你不是特别要求,他们都是随便取一种。五种口味的茶有两个极端,一边是传统的红茶,即伯爵红,另一边是果味茶,剩下的三种口味在这两个之间,依次向果味过渡,颜色也逐渐减淡。
星冰乐篇
夏天到星巴克基本就喝这个了,一大罐用吸管吸,里面是加入奶油和冰块调成的冰咖啡,有咖啡星冰乐、绿茶星冰乐、野莓星冰乐、椰香摩卡星冰乐等.
“星巴克”咖啡介绍~
在被问及世界上人气最旺的“星巴克”连锁店在哪里的时候,大部分美国人会回答在西雅图、费城或是纽约、华盛顿。但事实并非如此,正确答案是在东京。
对于美国人而言,“星巴克”咖啡与“可口可乐”和“百事馍乐” 一样,是不可或缺的佐餐饮料。如今,这家总部设于美国西雅图的美国咖啡连锁经营商正在积极实施其“亚洲战略”,力争利用最短的时间进军潜力巨大的亚洲市场。从创办第一家东京连锁店至今仅仅4年的时间,“星巴克”已在亚洲的10个国家中拥有250家分店(其中日本125家,中国12家、泰国11家、韩国5家)。而除了开设饮品连锁店之外,该集团还计划于近期在亚洲开设第一家咖啡焙烘厂。
如今,从东京到汉城、从北京到曼谷,“星巴克”正在逐渐把西式黑咖啡和各式泡沫咖啡饮品带入茶文化盛行的亚洲市场。对于星巴克在亚洲的发展状况,日本星巴克连锁店的负责人中田计子深有感触,按她的话说:“我们此前曾预料到星巴克咖啡会在亚洲市场畅销,但却没有料到它会发展得如此迅速。”
的确,在一个茶文化历史悠久,且占据整个地区饮食文化主体的市场中,西式咖啡的成功立足以及迅猛发展确实令人始料不及。市场分析家对此给予了解释。他们认为“星巴克”在亚洲的运营成功,毫无疑问首先是包含了本身“口味独特”的因素。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享受到15种以上享誉全球的高原咖啡及综合咖啡,还可品尝各式各样新鲜烤制的糕点,并可买到与咖啡制作有关的器具及相关的小商品。这在一般的咖啡店是难得见到的。
此外,“星巴克”这一享誉全球的咖啡名品所具有的品牌效应也为其打开亚洲市场发挥了巨大作用。在许多亚洲消费者心目中,“星巴克”是“健康、成功和地位”的象征。因此,在亚洲经济逐渐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日益复苏,以及许多亚洲消费者对其消费层次的关注程度日趋加深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亚洲中产阶层人士为了提升饮食方面的消费档次,或者为了追求时尚,甚至愿意以两倍或三倍、四倍于茶饮料的价格去品尝一杯他们认为具有“成功”意味的“星巴克” 咖啡。
“星巴克”吸引亚洲消费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其内部优雅独特的人文环境。木质的桌椅、清雅的音乐、考究的咖啡制作器具,为消费者烘托出一种典雅、悠闲的氛围。更难得的是,尽管身处异地他乡, “星巴克”亚洲分店的室内装饰仍能保持着原汁原叶的美式风情。因此,与东京那些拥挤且“烟雾”缭绕的本地咖啡店和东南亚那些堆满摇摇晃晃的塑料长凳的茶水店相比,“星巴克”正在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亚洲消费者。
目前,亚洲“星巴克”的主要顾客群是那些年轻的白领阶层和追逐时尚的青少年消费者。在菲律宾的“星巴克”连锁店里,你可以随处看到手持移动电话、身着时尚服饰的“新新人类”;泰国的“星巴克”也同样充斥着追逐时尚的年轻人。尽管在泰国,星巴克咖啡的价格比较昂贵,一杯咖啡可抵上4顿午餐,但为了成为时髦一族,许多年轻人是无所顾忌的。在他们的带动下,“星巴克”的顾客群正在迅速扩充。在新加坡分店里,你可以看到大公司老板与身着皮革的摇滚歌手并肩而坐;而在另外一些亚洲的星巴克连锁店,人们甚至可以看到许多父母带着孩子进行大会餐,以此作为家庭外出娱乐活动的重要项目。由此可见这种西式咖啡的受宠程度。
不过,随着消费者队伍的不断扩充,“星巴克”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最重要的是随着知名度的逐渐扩大,“星巴克”咖啡饮品的未来价格该如何定位,以及应该如何尽快增加分店数量,同时完善相关的服务。因为,恐怕没有人愿意排着长队在其门口静候,却仅仅是为了品尝一杯咖啡。 真锅也是台湾人开的 星巴克巨难喝 还是 诺卡的咖啡好喝…… 还是DJ BAR的DJ好喝,WITH SUGAR NO SALT! 我只爱 STARFUCKS 大家来vienna cafe喝吧
我给大家做绝世好咖啡 性巴克的砂糖很甜 旸谷在 3-3-2005 11:10 发表:
大家来vienna cafe喝吧
我给大家做绝世好咖啡
好啊,好啊,给个地址嘛,有空一定光顾哥哥的店:cute: 为什么不喝茶。。。还对身体好 为什么不喝DJ,专家研究DJ+JB能有效促进人类性能力 diorboy在 3-3-2005 19:26 发表:
好啊,好啊,给个地址嘛,有空一定光顾哥哥的店:cute:
绍兴路25号
我叫eric 呀,性罢课。 买了做capuccino的全套机器跟工具带回国不过是忍受不了国内的西式咖啡,如果有条件,将来会把自己的书房布置成跟咖啡搭配的情调,这可比公然去星巴克招摇自己的小资要好得多
小资的本质是:少数文化发展超前于物质发展速度的群体在信心无比的等待自身经济膨胀的闲暇之余为打发空虚浮躁而鼓捣出的一系列不大实惠的小动作
赫赫:ambi: 去星巴克就小资 ?...
在家自己喝现磨咖啡不小资?
小资 这词现在约等于屎对吗? 其实都是装B的表现
我们就喜欢去M喝咖啡
还TM能续杯呢 Starbucks在Seattle... ...
喜欢。 我,我,我,都去楼下的雀巢贩售机买一块一杯的......
所以一天要准备5枚一圆硬币
大概我一个星期用以过活的咖啡仅够在星巴克喝一杯
所以我是现实主义者 “猩羓勊” 张叔平在 3-6-2005 10:17 AM 发表:
其实都是装B的表现
我们就喜欢去M喝咖啡
还TM能续杯呢
:correct::correct::correct: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