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CA 发表于 2006-3-13 07:23:32

杨波:西西弗斯也有一块“滚石”——关于中文版《滚石》

第一期中文版《滚石》3月上市后,从乐迷、乐评人或媒体人处,滋传出不少非议。多数人觉得,摇滚乐在今日中国生不如死,无论听它还是做它的人不过在一个小圈子里苟延残喘,大众对它即没有审美上的惯性,也没有这方面的欲求,所以这本杂志尽管在西方大名鼎鼎,在中国却是看不到任何市场前景的。

那么,这种论断的前提当然是,将《滚石》认定为一本摇滚乐杂志;接着,根据国人一贯地,将摇滚乐等同于某种毋宁称作嘶叫的歌唱与毋宁称作噪音的演奏结合而出的难听声响,并将之视为嘲讽、反叛、愤怒、或干脆发疯的各式过激情感代名词——这种执念进而想当然地将《滚石》看作是这种难听声响与过激情感的载体。这种东西,对于我们四处和悦气象、莺歌燕舞的祖国来说,自然格格不入、太过唐突。

然而,以上的推理过程中有一环却是彻底的错误。《滚石》是摇滚乐杂志没错,但它更是一本标准的青年流行文化杂志、一本先行市场、暗藏态度的商业音乐杂志。从它成立那天起迄今39年里,没有一期的封面不是大众明星,谈论的不是主流话题。事实上,《滚石》一点都不另类,它简直流行得一塌糊涂。

摇滚乐在西方作为主流音乐的历史,已经超过了半个世纪,它几乎已染指于世上一切其他音乐派系,作为一种音乐类型的版图,摇滚乐已经大到找不出明晰的边界。请大家去查阅一下对音乐家所属流派/谱系判断相对细化并准确的All Music.Com网站:布兰妮和张学友皆属于Rock一派。美国的流行音乐就是摇滚乐,于是《滚石》定位为摇滚乐杂志,这完全不向悖于它同时可以是一本媚世的读物。

于是,若秉承《滚石》在美国的地位的话,它的中文版不应该、也不可能是一本边缘杂志。这种顾虑,无论读者还是编者都应趁早打消才好。

却并不能因此就能放下心来,以为中文版的《滚石》就会一帆风顺。它必须要面对的两个问题,目前看来简直无法解决。

首先是对中国乐迷来说,西方流行音乐的门槛过高。尽管以美国为主的西方世界在流行音乐上对全球范畴内的垄断战争早已告捷,却更多是基于音乐风格与意识形态上。譬如对中国来说,美国人唱得再好听,若闯不过语言这一关,并无法或不想在这里卖唱片的话,他们的多数音乐明星与中国乐迷依旧形同陌路。若将上周Billboard唱片榜前10名的演唱者或2005年全部《滚石》的封面明星拿出来,我想,每一个都认识的中国乐迷应该找不出几个。而中文版的《滚石》与《VOGUE》、《OK》等其他引进中国的国外一线杂志一样,编译其原版内容是必然的,这是体现其品牌/资源优势的首要方式——但音乐却不具备时尚或绯闻那样人尽可读的贴近性,面对一本介绍听不到或听不懂的音乐人的杂志,没有人会掏钱去买。

另外,既是中文版,那就一定要有中国的内容,第一期的中文版《滚石》里相关中国的页数不到一半,却已将烦得令人想呕的崔健端出来当主料——为什么非摇滚不可?摇滚又为什么非崔健不可?周杰伦就很适合上这期封面,但中国又有几个周杰伦?锅大米少,每期一百多页用什么撑起来?就算中文版的《滚石》将核心对准青年主流音乐文化,它也将困窘不堪——因为谁都不知道中国的青年主流音乐文化究竟是什么。一个没有音乐文化、只有音乐事件的国家,又怎样能做出一本优秀的音乐杂志?《滚石》再流行,却也没有把身子俯低到《轻音乐》或《Smash Hits》的地步。流行音乐的定义并非基于风格,而是取决于其是否垄断着多数人的音乐好恶,它被市场、却非音乐家所操纵。而中国的音乐市场,混乱无序同时死气沉沉,在里面厮混的多数人除了骗子就是废物,如此尤物经营制造的音乐人的质量可想而知。看来不仅是米少的问题,更可恼于在这些米里面,竟多数都是砂粒与屎块。

国外的放不得,国内的又不够放,尽管此事与巧妇无关。请允许我给巧妇们一些建议:原刊文字切忌照搬,在选择好具备一定贴近性的内容后,应以启蒙和介绍、而非炒作或深度评论的方式去编译;国内部分则除去音乐之外,可以多做一些与青年生活相关的报道或评论,美版里期期都能找到与音乐无关的内容,只要符合整本杂志的氛围与基调即可。

第一期中文版《滚石》编译的一个专题很好看,《2005美国异见领袖》。顾名思义,旨在从美国选出一些主要在政治、文化和国民价值观方面直言异议、敢冒大不韪的代表者。一共13个人入选,包括七个音乐明星、三个电影人、一个作家、一个互联网专家和一个平民妇女。请注意,在如此宽泛并庞大的命题之下,13个人入选者竟有10个属于娱乐圈——或许从杂志定位出发,《滚石》在选择标准上有所偏颇,却也足以说明流行文化在美国整个文化体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并且,这10个明星中多数提出的“异见”都具备一定的深度与说服力。在中国,流行文化却完全不具备严肃意义上的社会影响力,它只与轰炒、流言、窥私及无法再低的文艺审美相关。

这一点,是中文版《滚石》势必难以在短期内企及原版高度的关键原因。最终,我们看到的不再是翻版与原版之间的差距,而是两个国家文化上的不同——而若想取缔这种不同,别说一本翻版杂志,就算中国所有的煤体加起来也做不到。

无论怎样,《滚石》终究是一本教人怎样去找到好音乐的杂志,而好音乐,对人的灵魂也是好的。中国的流行音乐与音乐市场烂到这种地步,与缺乏专业音乐媒体息息相关——在一切的忧虑与质疑之后,真的祝愿这本杂志能稳健、理智、有尊严地存活并走俏。

西西弗斯也有一块“滚石”,他因它承受着苦难,却也得到了骄傲与尊重。在中国办音乐杂志,或一切文化媒体,不但需要西西弗斯的力气,更需要他的勇气、执拗与信念。

馅饼 发表于 2006-3-13 13:12:33

坐地铁的时候瞄了一眼封面,觉得甚俗,就没有了购买欲....

群青 发表于 2006-3-13 21:11:29

恩...冲着是创刊号买了一本...恩...文字方面扫了遍目录,压根就没读,老年摇滚普及读物依旧...送的那顶帽子能顶几块钱...书里的插页广告比文章好看...

出库单 发表于 2006-3-13 21:34:25

摇滚乐在西方作为主流音乐的历史,已经超过了半个世纪,它几乎已染指于世上一切其他音乐派系,作为一种音乐类型的版图,摇滚乐已经大到找不出明晰的边界。请大家去查阅一下对音乐家所属流派/谱系判断相对细化并准确的All Music.Com网站:布兰妮和张学友皆属于Rock一派。


这样说其实是暴露了杨波作为老年“摇滚”乐评人的事实。

rags 发表于 2006-3-14 00:46:09

这个...也是冲的创刊号买的, 跟朋友说:这广告全大牌啊,回答说:拿滚石的牌子忽悠的吧.

那个...老年“摇滚”乐评人总比北京乐评混子好吧.

Zappa2000 发表于 2006-3-14 13:35:35

Originally posted by 出库单 at 3-13-2006 21:34:
这样说其实是暴露了杨波作为老年“摇滚”乐评人的事实。
裤裆何以这么说?:beat:

Indieman 发表于 2006-3-14 17:31:18

好像Rolling stone才3美金多,这本中国版也要20rmb

《滚石》在用音像世界的刊号?:(

http://www.dangdang.com/dd2001/getimage_big.asp?id=9147759

创刊号上Bono的采访不知道是不是翻译自下面这期Rolling Stone呢?

https://m1.buysub.com/webapp/wcs/stores/RollingStone/images/R986cov_lg.jpg

馅饼 发表于 2006-3-15 05:06:09

又是只稍微一瞄,这红配黄和那白色底一对比,哪个比哪个更俗气...

Dinosaurs 发表于 2006-3-15 17:28:01

Originally posted by Indieman at 3-14-2006 05:31 PM:
好像Rolling stone才3美金多,这本中国版也要20rmb


啊?跟美国那么便宜么?都没见过那么便宜的杂志
奥地利滚石要卖起码10多欧吧,记不清了.

Dinosaurs 发表于 2006-3-15 17:29:13

Originally posted by 出库单 at 3-13-2006 09:34 PM:
摇滚乐在西方作为主流音乐的历史,已经超过了半个世纪,它几乎已染指于世上一切其他音乐派系,作为一种音乐类型的版图,摇滚乐已经大到找不出明晰的边界。请大家去查阅一下对音乐家所属流派/谱系判断相对细化并准 ...

这个出库单莫非已经不是阿宁了....?
说话好正经:evil:

馅饼 发表于 2006-3-15 17:47:20

难道阿宁说话就不能正经....:dull:

Dinosaurs 发表于 2006-3-15 17:55:05

Originally posted by 馅饼 at 3-15-2006 05:47 PM:
难道阿宁说话就不能正经....:dull:

好象不是这种正经法儿....
上回李银河那帖子已经很怀疑了
莫非结婚以后都会变正经???

MECA 发表于 2006-3-15 18:40:07

Originally posted by Dinosaurs at 2006/3/15 17:55:


好象不是这种正经法儿....
上回李银河那帖子已经很怀疑了
莫非结婚以后都会变正经???

:dull:那段是引用杨波说的话

slight 发表于 2006-3-16 03:23:19

:dull:我是进来鄙视某人回帖不看贴的:ambi::ambi:

Dinosaurs 发表于 2006-3-16 12:36:40

啊啊!是这样!!!!!8-(:slap::coque:
不过剩下那句,仍然不像她说的

春暖花开 发表于 2006-3-17 01:05:45

要买“青年流行文化杂志”,我宁可去买《Milk》。别逗了。

另外请大家没事儿光临AllMusic.Blogbus.Com网站:布兰妮和张学友皆属于Rock一派,但决不会出现。

ryan 发表于 2006-3-17 09:17:11

.........我被迫看过的milk杂志比我这辈子看过的其他所有杂志的总和还多.......

slight 发表于 2006-3-18 04:05:35

同楼上!!被逼买的milk比任何杂志也都多

slight 发表于 2006-3-18 04:06:23

不过milk还是蛮好看的,特别是蹲坑的时候拿一本还可以卷起来打苍蝇。

soapy 发表于 2006-3-18 10:46:19

这拨人倒腾了那么多钱,最后出来的就是这么一个玩意儿,封面巨恶啊~~
再怎么着你拍个真人也行啊~~~那么多钱都喂……了??
让人完全没有购买欲望的封面,还什么木子美,你妈……!!
这些乐评人居然还在这里貌似公平深沉地捧臭脚,,呵呵,郝放赶紧下课吧~~~~香港爆发户脑子进水了




http://images.blogcn.com/2006/3/3/5/01728,2006030384958.jpg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杨波:西西弗斯也有一块“滚石”——关于中文版《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