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表达论文
这个世界,每个人,每天都在走向分类。广泛的选择范围导致了分类的急剧加速。
选择的组合决定了分类的不同﹐每个人不管主动被动的都在选择表达﹐表达生活,表达思想。
当越来越多人推崇在路上﹐却有人开始喜欢在床上;当copyright还理所当然的今天﹐已经有人开始推崇copyleft;当有人在低价贩卖青春时﹐有人却在高价兜售走音;有人认为好听的就是好音乐﹐却有人专门听不好听的;有人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却有人跑出来说﹐民族的就只能是民族的。这个世界越来越走向分裂。不同的思想导致不同的行动﹐不同的行动构成不同的分类。
其实分类没有好坏之分﹐有的只是目的。为什么选择这个分类?因为这个分类符合你实现自我意义的目的。殊途同归﹐只是过程及感受的差别。剩下的可能只是如何表达的问题了。卖笑向左﹐卖艺向右﹐前面路不知﹐后面回不去﹐没人帮你﹐分类自己选﹐意义自己定﹐就是你无法弃权。
这样看来﹐我们所处的时代好像是一个畅所欲言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去表达自己﹐可以依托的媒介也是空前繁多,似乎有些表达过剩了。
这看似自由不受拘束的时代﹐其实早已危机四伏﹐暗流涌动。
我们可以窥见﹐表达媒介和表达语言的高度繁荣并没有带来表达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的相应提高。相反﹐我们看到的绝大部分表达可以说是没有特征的﹐或者说是面目模糊的。说什么和做什么都在预料的范围之内﹐更多的人则是服从一些既有的观念﹐以及人所共知的经验﹐因为这样做最安全﹐也最接近意识上的缓冲区。相同的幸福感与挫折感﹐弥漫在广大的人群里﹐更多的人则是迷失在深度的意义缺失和过度的信息焦虑中﹐忙于给自己与别人下套。
所以,分类的加剧是必然的。每个人都在打造自己,就是因为看见了一些可能性,以及逃离意义缺失的迫切感,让人们迅速地加入不同的分类。避风不是最迫切的,迫切的是先加入了避风港,也就是意识上的缓冲区。不管主动被动,每个人都在找属于自己的分类,大部分人在寻找的过程中,自然是会在意识上趋向于缓冲区,只有一小部分的人冲出了意识上的缓冲区,而走向人所共知的禁区,但他们只是沧海一粟,不足挂齿,他们是在分类之外的。
既然,分类的加剧导致了分类的多样,那么它是不是真的能对我们有所帮助呢?
其实﹐分类的结果并没有我们想象的理想,因为它过于繁杂与雷同。这就导致了我们虽然有了广泛的选择权利和丰富的分类,却好像再也找不到表达的趣味与意义。
既然,表达的趣味及其意义在今天是如此的缺失,那,究竟,什么才是这个时代深藏不露的特质呢?
我们身处其中﹐如何洞悉?
其实,我们好像都能窥见一些隐约的脉络﹐只是说不出所以然。
所以﹐我比较关心的是有没有能反映这个时代精神特质的合适的表达出现。
在个人看来﹐这种精神特质当然不会在周杰伦的歌曲里出现﹐他的文化精神是停留在九十年代的东西。当然﹐它也不会在许魏的身上体现﹐他的骨子里精神实质是标准的八十年代情怀。更不会是在张艺谋陈凯歌身上体现﹐他们老了并且馊了﹐充斥着发霉的气息。冯小刚姜文陆川所做的也只是和这些特质擦身而过﹐贾章客曾经揭开过冰山一角﹐却旋即迷失在话语权回归后的表达陷阱中。而更多的人则是陷入了无意义的回忆和造梦中﹐搭上了开往与这个时代精神特质相反的列车﹐越走越远。
这个时代的精神特质也不会在韩寒春树身上体现﹐影响他们表达的正是他们自己﹐过于急切的争辩和思维的表面化使他们进退两难。同样﹐余秋雨余华周国平更看不到这种特质﹐他们游离在自我营造的时代背景中做着不痛不痒的游戏。王蒙贾平凹稍微触及了边缘﹐却又马上正襟危坐起来。
同样﹐这个时代的精神特质也不会在梦想中国超级女声同一首歌之类的地方体现﹐倒是那些看这些节目的观众身上会有一些时代特质的影子;它不会在奥运会亚运会上出现﹐不会在户外活动中出现﹐不会在五一十一出现﹐不会在cctvmtv出现﹐不会在各种口号里出现﹐不会在各种音乐排行榜出现﹐不会在各种名目的演唱会上出现﹐不会在。。。
那ta到底在哪里呢?
其实大家都是知道的﹐都是聪明人﹐你自己应该最清楚啦。 不会是在KUTDAT。COM吧:fuck:X-( 糊糊.结尾处问题的出现让人防不胜防 ~~~
很明显我就是你要找的那种人..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