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chy 发表于 2003-8-17 14:57:42

[P]《时光魔琴》,中国的"Harry Potter"?

<img src="http://www.people.com.cn/media/200305/22/NewsMedia_261976.jpg" style="float:left">全书连载:
http://www.people.com.cn/GB/wenhua/1086/1933634.html


质疑《时光魔琴》百万版权神话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9岁少年,创造出高达100多万人民币的高价版权费,对于打进海外难上加难的中国图书业来说,这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这到底是版权神话还是天方夜谭?

  近日,记者在金都假日酒店见到了刚刚从大连赶到北京的边金阳。眼前的边金阳就像一个普通的男孩一样,正是淘气的年龄。皮肤黝黑的边金阳,戴着大大的黑边眼镜,没有一分钟的安静。一会儿站到酒店的柜子上,一会儿俯冲到床上,一会儿甚至大胆地跑来摸摸摄影记者的脸。

  记者了解到,边金阳笔名阳阳,1993年9月出生在黑龙江佳木斯市,5岁在黑龙江牡丹江上小学一年级,之后到北京读了三年级和四年级,后来随父亲到大连,由于成绩优异,边金阳在大连直接跳到六年级。据悉,阳阳的父亲正是文坛边氏三兄弟的老三———边云峰,边金阳的写作天赋也许正是来自父亲的基因。

  在现场,记者亲眼见到了这本“价值百万”的《时光魔琴》,只见《时光魔琴》的封面呈暗红色,在封面的中上方用黄底黑边勾勒出四个字“时光魔琴”,书的封面上有一个卡通男孩向前俯冲的造型,而书的外皮上还有附加的黄色窄封皮,正面写着“被誉为中国的哈利·波特”,背面写着“中国第一部少年魔幻小说”。

  边金阳指着《时光魔琴》告诉记者,不希望做中国的“哈利·波特”,只想做美国的《时光魔琴》。记者发现这是一部与哈利·波特类似的魔幻小说,主人公是个叫高吉拉的奇异男孩,一会儿穿越时空,一会儿上天入地,尽管稀奇古怪,但是笔法还算成熟,很难想像出自一个少年之手。

  据称,《时光魔琴》是北京图书传播研究所做了推广以后,美国国际财富联合投资集团主动联系作者的,而且一出手版权费用就是一百多万人民币。据悉,这是个令许多出版界的前辈都咋舌的天文数字。

  据了解,一般中国图书的版权出让都在华语地区,一般的个人版权多数卖给中国港台地区,而成功出让给英美代理商的并不多见。《时光魔琴》的版权费难道是个神话吗?

    投资公司为何购买图书版权?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购买《时光魔琴》版权的美国国际财富联合投资集团是个主营业务为投融资服务的公司,其北京代表处设在金融大街投资广场。

  记者采访了其中国首席代表王永君,王对记者表示,公司是美国政府批准、在加州的注册公司,其主营业务确实是投融资服务。在中国,其正在进行的投资项目有三个,一个是给甘肃亚盛公司投资2亿元,从事现代化农业项目,另一个是给宁夏美利纸业集团投资16亿元用于林纸一体化项目,还一个是5亿元投资于中山世贸公司的世贸中心项目。据了解,美国国际财富联合投资集团在国际上也大多是金融项目,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项目几乎没有。王永君介绍,美国总部有一个专门从事知识产权的部门,整体运作版权方面的事宜,然而,对于中国方面的经营范围,王永君并无详细介绍。

  据称,《时光魔琴》是该公司在中国购买的第一个版权。

    美国公司为何弘扬中国文化?

  王永君告诉记者,发现《时光魔琴》的是他的儿子,起因是儿子在国外买不到中国的魔幻小说,直到发现最近的《时光魔琴》。据王说,由于儿子对此书的评价非常高,所以决定向美国总部请示购买该书的版权。目的一是填补国外的中国文化的空白,二是借机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王告诉记者,建议10天后就得到了美国总部同意的批复。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般公司尤其是英美公司,都不太愿意购买中国图书的版权,原因是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的图书到了国外很难卖座。即使是真的决定购买中国的版权,其时间和谈判都非常漫长,一般至少两年的时间。而《时光魔琴》去年刚刚出版,得到推广的时间更是到了今年。而美国国际财富联合投资集团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就做出决定,而且决定的渊源来自一个孩子,道理上实在是让人难以信服。如果仅仅是为了弘扬中国文化的目的,一个做金融贸易的商业性公司以高价购买一本书的版权,这实在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境外发行前景为何模糊不清?

  记者提出,让王永君介绍一下签约前后的法律程序,王说,有专门的律师负责版权的种种繁复的程序,自己对此并不了解,只是作为中国代表做行政签约程序。记者提出采访有关律师,王永君说,有关律师已经在法国执行另一个签约手续。作为一个刚刚履行了签约手续、还有更多的手续没履行的一个交易,律师不在签约现场,却在万里之外的法国,似乎并不合情合理,而作为购买版权的倡议人,王永君既没有谈到《时光魔琴》的市场前景,对版权的过户程序也全然不知,这也让人疑问顿生。( 范海涛)


什么不是“幻想文学”:对《时光魔琴》的质疑   唐兵



   
    近来读到署名阳阳的长篇幻想小说《时光魔琴》(人民日报出版社2003年4月版)。据称,这是一个刚刚九岁的小学生写的24万字的作品,而且已经不是第一部(第一部叫《秦人部落》)。书中介绍说,现在他正快马加鞭,利用课余时间创作第三部著作《头重脚轻》,年底即可与读者见面。《时光魔琴》被誉为“中国的《哈利·波特》”,在它的内容简介上这样写着:“此部作品有助于培养中小学生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和巨大的文学表现力,出版之前就已风靡了北京、大连几十所重点中小学,被称为中小学生必备的课外读物。”

    “想象力”和“幻想”,是那个额头上有着闪电疤的英国小男孩哈利·波特踏进中国的土地之后,在此间风靡起来的两个重要词汇。其实,“幻想”(fantasy)一词源自希腊语,依照字面的解释是:“使之像眼睛看得见一般”。在《牛津大辞典》里它被注解为:“将知觉的对象,用心灵来理解。”也就是说,“幻想”是由独创的想象力产生的,而这种想象力来自心灵的作用。在读了《时光魔琴》后,我不得不说,真正具备独创的想象力的作品,与“随意想”、“凭空想”,是存在着本质区别的。

    我们不妨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将《时光魔琴》和《哈利·波特》略作比较。许多幻想文学作家都很重视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从现实到非现实空间的转换,因为这是作品中幻想旅程的开始,也是读者进入你的幻想世界的入口。可以说,对这一过程描写的好坏往往可见出作者的功力。《时光魔琴》没有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它简单地选择了一把具有魔力的小提琴,即凭借身外的物质的魔性或曰神力,主人公高吉拉便误入唐朝、钻入地心世界、登上卡特星球,经历了一连串的冒险。而《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则精心设计了一个细节——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将哈利·波特进入另外一个世界时的忐忑、迷惑描摹得栩栩如生:他将信将疑地向9和10站台之间的检票口冲去,“但是他遇到了麻烦——他弯腰趴在手推车上,向前猛冲——眼看离栏杆越来越近——仅一步之遥,他已无法停步——手推车也失去了控制——他闭上眼睛准备撞上去——但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他继续朝前跑……他睁开眼睛。”“一辆深红色蒸汽机车停靠在挤满旅客的站台旁。列车上挂的标牌写着:霍格沃茨特快,十一时。哈利回头一看,原来检票口的地方现在竟成了一条锻铁拱道,上边写着:九又四分之三站台。他成功了。”整个描写细腻而紧张,两个空间的衔接相当神奇。相比而言,《时光魔琴》的描写就简陋得多,譬如“误入唐朝”,当“魔琴”发生作用时,作者将时空转换一语带过:“天旋地转,高吉拉感觉自己飘在了空中”;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街道上,好多穿着古怪衣服的人围着他。他以为自己来到了古装电视剧拍摄现场,周围的人都在耳语,一会儿指指点点,一会儿又惊奇地叫了起来,终于那些人走散了,走过来四个人。”这四个人是唐僧师徒,高吉拉上去想和孙悟空握手,结果孙悟空以为他是妖精,没说什么话就走开了。然后他开始寻找一个叫郑兴的唐朝奇人,郑兴还有四个兄弟,他们都有些残疾,不是缺胳膊就是断腿……整个故事就是这样,你跟着主人公上天入地,来回折腾,却始终摸不着头脑,因为小说缺乏严密的构思和逻辑性的推进,天马行空的想象随处都是,时时显出一个少年人思维的随意和幼稚。虽然它也有贯穿到底的悬念:“爸爸失踪”,但故事凭空转换、任意流动的痕迹非常明显。当我读到描写郑兴五兄弟残肢断臂的文字时,心里已毫无美感和阅读欲望可言了。

    其实,一部真正有价值的幻想作品,它的成功因素并不止于想象力一项,此外还有好些重要条件,譬如作者的人生经验、情感深度,以及表现的技巧,等等。与此相关,优秀的儿童文学对读者的作用也不止是吸引,至少还该有感动。举个例子,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最后一章,哈利不明白奇洛和伏地魔何以杀不死他,魔法学校的校长邓布利多解释说:“你母亲是为了救你而死的。如果伏地魔有什么事情弄不明白,那就是爱。……被一个人这样深深地爱过,尽管那个爱我们的人已经死了,也会给我们留下一个永远的护身符。”读到这里,很多人(甚至成年人)都像哈利一样流下了泪水。书中哈利、罗恩和赫敏之间争争吵吵却又坚不可摧的友谊,同样让我们感动。而这一切,在《时光魔琴》里,几乎是找不到的。因为缺失了内在的情感,所以《时光魔琴》里的人物也就毫无立体感,这与《哈利·波特》里那些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是无法相比的。对人物和情感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作者的人生经验和人生感悟,而这些,分明是《时光魔琴》的小作者所缺乏的。所以,从《时光魔琴》里根本找不到沉甸甸的底蕴,也找不到文学的质感。

    《时光魔琴》的出版,恐怕离不开炒作的因素——作者的低龄和作品的幻想性质,现在都成了最具号召力的卖点。《哈利·波特》的风靡一时似乎给幻想作品的生产填加了催化剂,中国的书市上很快就冒出了一大批“幻想文学”,这让你不能不惊叹商家“跟风制造”的速度,但其文学含量到底有多少呢?《时光魔琴》的出版让我们感到了一种浮躁,从大人到孩子,大家都想早点成就一些东西,却忘了任何东西的成长都有它的自然规律。我们是不是有点像“拔苗助长”的农夫呢?那位农夫的秧苗最后全都枯死了,那我们的孩子们呢?此时此刻,我们该还给他们一个健康自然的成长环境了!

   《文汇报》2003年5月30日




9岁男孩写出《时光魔琴》 低龄化写作再起争议

--------------------------------------------------------------------------------

千龙社会    

  千龙新闻网讯 日前由9岁的大连男孩边金阳创作的长篇小说《时光魔琴》,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推出。近年来关于低龄化写作的报道常常出现在各种媒体上,人们对作者的关注远远超过作品本身,在人民日报出版社举办的《时光魔琴》作品研讨会上,这一现象也引起了有关专家的关注。

  由大连市开发区西山小学6年级学生边金阳(笔名阳阳)创作的《时光魔琴》,是一部长达24万字的魔幻小说,作品讲述了胆怯、懦弱的10岁男孩高吉拉离家出走后的神秘历险故事。许多专家在研讨会上对这部当代魔幻作品表示充分肯定,认为它充满了奇异的想象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实在难以想象是出自一个只有9岁孩子之手。北京图书传播研究所所长路野对这一现象大加赞赏:现在的孩子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语言表达能力,都比以前的孩子强,他们写书、出书,是出于与同龄人交流沟通的愿望,应得到鼓励。他认为社会应珍惜他们,应该放开让他们多想多写。

  据了解,目前低龄化写作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作者年龄越来越小,篇幅也越来越长。作者最小的只有五六岁,像《窦蔻流浪记》的作者窦蔻当时只有6岁,创作《正在成熟》的蒋方舟当时也只有10岁。这些孩子虽然并没有经过系统学习,但都创作了几十万字的长篇作品,如边金阳在创作《时光魔琴》之前就已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秦人部落》。这些“神童”创作的作品经过出版社的商业包装后,在图书市场上十分引人注目,不可否认的是,许多成人读者往往不是被作品的内容所吸引,而是为作者小小年纪就能写书这一事实所折服。

  对于少年甚至儿童写作这一趋势,许多专家也表现出不同看法。不少专家表示,有些作品的文学价值并非像人们所称赞的那样,作品没有跳出自己的局限,过于粗糙,离真正的文学还有相当的距离。

  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的宗介华副会长则指出,除去大胆丰富的想象,《时光魔琴》一书中还有不通顺的语句,过于直白的诗歌等瑕疵,说它“作品成熟、文笔流畅”,似乎也并不是事实。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认为,严格意义上讲包括以韩寒为代表的这样一些学生的作品只是一种准文学,或者说是初级阶段的文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宗介华希望社会和家长保持足够的清醒,他告诫那些急于求成的小作者和家长们:“作为一名作家,应有浓厚的文学功底,因为文学不光是想象。” (中国消费者报 倪敏)


dachy 发表于 2003-8-17 14:59:50

因这小子出名我才知道中国文坛还有个"边氏三兄弟"

黑翅膀 发表于 2003-8-17 18:34:13

恩,上次我看了他的专访

挺憨的

黑翅膀 发表于 2003-8-17 18:38:40

其实,一部真正有价值的幻想作品,它的成功因素并不止于想象力一项,此外还有好些重要条件,譬如作者的人生经验、情感深度,以及表现的技巧,等等。与此相关,优秀的儿童文学对读者的作用也不止是吸引,至少还该有感动。

就是,要是光是卖想象力,那要出多少作家来

dachy 发表于 2003-8-17 19:08:52

这可真是儿童文学了

ween 发表于 2003-8-21 09:28:22

其实harry potter,小王子红起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在成人读者中也有大的市场
不然光靠儿童读者不成气候

ryan 发表于 2003-8-21 13:13:17

Originally posted by ween at 8-21-2003 09:28:
其实harry potter,小王子红起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在成人读者中也有大的市场
不然光靠儿童读者不成气候


就情节来讲,儿童根本对《小王子》没什么兴趣。

dachy 发表于 2003-8-21 14:48:56

说到底,没有大人在炒给大人看,大人又怎么会告诉小孩子,小孩子又怎么会主动要看呢!

直直 发表于 2003-8-21 22:48:21

是不是捉刀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P]《时光魔琴》,中国的"Harry Po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