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遗书真迹
http://www.nlc.gov.cn/newpage/wjls/images/No.2/yishu-1.jpg王国维(1877-1927),清末民初人,与章太炎、梁启超等齐名,被称为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他在哲学、文学、戏曲史、甲骨文、汉晋木简、敦煌文献、西北地理、蒙元史等研究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在诸多学术领域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是现代中国学术传统的重要奠基人。"然而,这样一位难得的人才,却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投昆明湖自杀了。
王国维之死,曾牵动当时及后世众多学者的情思,纷纷撰文阐述己见,至今"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一个人的死因受到学术界如此重视,也是历来少有的奇事。
凡研究王国维之死者,无不提及他的遗书,遗书全文一百二十二字: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敛,即行藳葬于清华茔地。汝等不能南归,亦可暂于城内居住。汝兄亦不必犇葬,固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门故也。书籍可托陈、吴二先生处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不能南归。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然苟谨慎勤俭,亦必不至饿死也。
http://www.nlc.gov.cn/newpage/wjls/images/No.2/yishu-2.jpg
五月初二日父字
首十六字一直是探求其死因的最基本依据。遗书影印件曾载入数部王国维研究专著,并不罕见,但由于复制效果不佳,已尽失原件的悲凉。遗书原件一向珍藏在国家图书馆善本地库里,最近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名家手稿珍藏展",遗书将有机会与广大读者见面。
这是一份布满昆明湖水渍迹的绝笔,十六开白纸写成,用墨良好,因此字迹依然清晰。从墨迹的浸染,还可推知入封时的叠法。据记载,王国维死前毫无自杀迹象。1927年6月2日(农历丁卯年五月初三)上午八时,他一如即往地先赴学校(清华研究院),与有关人员谈论下学期招生事项甚久,然后雇一洋车前往颐和园,在石舫和鱼藻轩等处吸烟徘徊,然后自投于水。据说,王国维投水后不过一两分钟,即被附近园丁救起,救起时内衣还未浸透,但由于湖中淤泥甚厚,园丁又不知急救,因此窒息而死。死时约在上午10-11时之间。
遗书的发现是在第二天(6月3日)下午4时。当时"天气渐热,阴云四布,雷声频作",学生们齐候遗体旁已3个小时,检查官才到。遗书发现于内衣袋中,外有封,上书"送西院十八号王贞明先生收",王贞明为王国维三子,是当时在京最年长的儿子。王国维来时,雇校中编号洋车,曾叫车夫在园门等候,按王一向思维严密推断,必知车夫会寻找并回校报告,因此地址至为简略。
函封今已不知何往,只有遗书保留下来,并被裱入一个四开对折纸版内。另有两个相同纸版,一个裱有罗振玉(王的朋友兼姻亲)的题款:海宁王忠悫公遗墨,后公完大节后逾月/上虞罗振玉署",并钤"罗印振玉"方章;另一为白折,当备题咏之用。自然这都出于罗振玉的设计,但这种装帧形式单为收藏?还是为在某种场合摆放,以供瞻仰?为何上面没有题咏?都是很有趣味的问题。当初罗振玉闻知王国维死讯后,曾向清末帝溥仪送上伪造的王国维遗折,赚来"忠悫公"的谥封。可能罗振玉上"遗折"时不知还有遗书,因为曾有记载说,后来又发现了亲笔遗书,"一时传为笑谈"。
王国维的死因研究牵涉到中国近代政治、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近年有人这样说:"王国维是一种文化人格的代表",他的"自沉而死,如同他的遗著一样,充满了中国文化的玄奥,令人思之不尽。有兴趣于中国近代文化者,不妨前往一睹这封珍贵的遗书。
《文津流觞》第二期. 喜此人!!! 他进颐和园的5块钱还是问人家借的…… 1927年的法币5元可是大数目。 那个时候不叫法币好不好X:(
门票没那么贵的 Originally posted by jodies at 8-26-2003 14:03:
那个时候不叫法币好不好X:(
门票没那么贵的
从1923年至1948年,民国法定货币名曰“法币”
由四大行接旨发行。 一全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