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 名:希尔维亚(Sylvia/西尔维娅)
导 演:克莉斯汀·杰弗斯
领衔主演:格温妮丝·帕特洛 丹尼尔·克雷格
剧情简介
1955年,希尔维亚·普拉斯来到剑桥求学,她在一次晚会上与特德·休斯一见钟情,一小时后他们就难以自持地热吻,特德摘走
了希尔维亚的耳环,而她则咬破了特德的面颊。两人都满怀诗歌创作的热望和野心,爱情与诗歌水乳交融。1956年,他们戴上了
婚戒。希尔维亚在美国得到了一个教职,于是新婚夫妇一起回到她的故乡。特德很快就成为诗坛耀眼的明星,而希尔维亚还在创作中苦苦摸索。特德向她提出建议,她自己才是诗意的真正来源。但和丈夫相比,希尔维亚的才华始终没能得到认可。她出版的诗集反响平平,在丈夫的阴影下她更加迷失。
特德的魅力与才气引来无数年轻女人对他投怀送抱,希尔维亚逐渐悲哀地认识到他们的爱并不是那么牢固,她笨拙地试图挽救他们的爱,但每次都落得不欢而散。嫉妒又让她变得更加神经质,折磨着自己和爱人。
为了重建自己在婚姻和创作中的位置,希尔维亚不顾亲人的反对,决定搬迁到英国。但是一切都向更恶劣的方向发展。当她发现特德与好朋友阿西娅·维威尔的恋情时,终于被彻底击垮。
希尔维亚无法再面对婚姻破裂与爱人不忠的事实,1962年7月,她带着两个孩子,悄然离开了德文郡的乡间住宅,移居到伦敦。
绝望在一点点吞噬希尔维亚,她在痛苦中迸发出可怕的力量,点燃了她的写作热望,她疯了一般把自己的全部生命投入到创作中,只有在诗歌中她才能完全释放自我,逃避现实,寻求一丝慰藉。她依靠诗歌在生与死之间达至一种几乎不可能的平衡,并作为活下去的力量源泉。
1963年的伦敦冬天出奇的寒冷,希尔维亚在低落无助的黑洞里越险越深。2月17日,她在寓所中开煤气自杀,年仅31岁。
[希尔维亚·普拉斯,诗的死亡艺术]
她是20世纪最著名的女诗人、女权主义者的文化偶像、获得普利策文学奖、引领“自白派”诗歌浪潮;她与英国桂冠诗人特德·休斯历经从天堂直坠地狱的绝望爱情;她终生被伤痛灵魂与迷乱心智所折磨,饱受精神梦魇摧残,以自杀结束了悲伤的生命……
“死/是一门艺术,所有的东西都如此,/我要使之分外精彩。”希尔维亚·普拉斯短暂而充满戏剧性的一生注定了她将成为文坛一段凄婉的传奇。
希尔维亚·普拉斯
普拉斯1932年出生在马萨诸塞州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她早熟、聪慧、敏感、好强,8岁就开始发表诗歌。1955年她来到剑桥大学读书,邂逅诗人特德·休斯,陷入疯狂热恋中。或许感情越是热烈,普拉斯就越无法忍受丈夫的背叛,她在精神失常中开煤气自杀。
普拉斯于50年代末投身“自白派”诗歌运动,以简约口语和怪诞象征坦率抒写个人隐私、内心创痛、犯罪心理、自杀情结和性冲动,是女性自我表达的典范,那游走于清醒和狂乱边缘的魔力诗句成为她内心孤独忧虑与恐惧噩梦的表征。但她的天才在生前并未
受到应有关注,仅有一部诗集《巨人》出版。直到死后诗作才陆陆续续出版,影响力逐渐扩大,受到国际文坛追捧,国内当代的一批女诗人如翟永明、唐亚平、唐丹鸿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她的影响。普拉斯还著有长篇小说《钟形罩》,根据自己的经历以轻松幽默的手法描写一位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女大学生走向精神崩溃的故事,喜剧形式更对比出心灵悲剧的黑暗沉重,就像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是青春期男孩的必读书一样,《钟形罩》已成为美国少女的必读书。
普拉斯自杀后,特德·休斯背上千夫所指的恶名,人们普遍认为他对普拉斯的死负有直接责任,多年来他在公众面前一直无法抬头,特别是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更令他承受巨大压力。更可怕的是,当年他的外遇对象阿西娅·维威尔也在与他结合六年后,以同样的方式——煤气自杀结束了自己以及她与休斯的两岁女儿的生命。
尽管休斯的出轨行为确实是导火索,但普拉斯一直以来就无法从焦虑挣扎的自闭世界中走出来,她多年经常处于情绪狂躁不安状态,潜在的死亡冲动萦绕着她短暂的一生。天性过于敏感脆弱的普拉斯自少女时代就着迷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据说她的精神问题开始于9岁父亲去世的时,后来她曾尝试自杀,甚至被送进精神病院接受残酷的电击治疗。死亡是她从未摆脱的阴影,她的自杀,是以生命为她对死亡的迷恋写下的注脚。
在无尽的痛苦与内疚之中难以自拔的休斯选择了以沉默面对一切,他甚至以保护孩子之名烧掉了普拉斯的一些日记。但在每年普拉斯生日,他总要写几首诗继续着和她的交流,年复一年,这些诗作被他保存下来,直到1997年他得知患上癌症才决定将其出版,以《生日信札》替这段跨越生死的不了情作一次自我了断,2个月后他永远解脱于始终不能原谅他的尘世。
在《生日信札》中休斯放弃了自己的惯用手法,采取普拉斯的方式——倾诉,来记录亡妻的形象,深情追忆他们的风雨往事,全书充满浓烈的悲怆苦痛。由于涉及名人的桃色生活,这本纯文学的诗集在没有任何包装宣传的情况下竟成为了国际畅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