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真玩具怪人……
颜峻
现在说起澳大利亚乐队,已经不再张口就是The Birthday Party或者Inxs了,当我们的耳朵从一两个唱片工业超级大国转移开来的时候,世界的全貌才逐渐展现出来。当然,正在消散的,也包括“惟有失真吉他才是音乐”的摇滚中心主义谬论。
Toydeath算不上什么有名的乐队,并不是地下精英,也不是里程碑。8月他们有机会进行DIY的亚洲巡回,来到北京,这对凡事都要问个出处的爱乐才子们来说,谈不上什么兴奋得起来的消息。但是总会有人去看。因为他们有意思。他们所有的乐器,或者说音源和处理器,都是电子/电动玩具,当然,多少也经过了些改装。但并不是乐器牛逼音乐就牛逼——比如那些刚开始学琴就买了古董Les Paul、Marshal和超贵的数字效果器的家伙,通常都没什么出息——从他们的网站toydeath.com当些作品来听,大致可以判断出品位和水准,或者说,在被怪异的趣味、玩闹的诱惑所吸引的时候,人们很容易忽略音乐本身,但Toydeath可以让你找回这个基本的标准。
因为发明了任天堂、电子宠物并有着强大动漫文化的缘故,日本的电子乐手回溯lo-fi、8-bit、白痴噪音和电视配乐的比较多一点,我们离的近,了解的也多。这多少是一种对早期电子技术导致的流行文化的反刍,所以不单年轻的日本地下音乐家这样玩,70年代出生的人,全世界都有大把人在玩——soulseek流传着Gameboyzz Orchestra Project的视频,那个波兰乐队是全靠Gameboy掌中宝来演出的,他们说的比Toydeath要更清楚一点:“我们这一代从小跟电脑打交道。我们目睹了从8比特到32比特的电脑发展……(组建乐队是)为了反讽音乐家靠技术进步进行竞争的当代电子场景。”我想,有的人刚开始尝到高科技的甜头,有的人却开始回到了低科技的时代,这倒是一件很朋克的事情——有篇评论说:“Toydeath证明了朋克没死,它不过是转移到玩具盒里里了。”
有意思的是,Toydeath的低科技回归,既不是纽约吉他手对车库摇滚的回归,也不是中国摇滚人对民谣民歌的回归,可见成长环境不同,根也不同。殊途,但同样是归,成语应该这样解释。他们收集了上百件玩具,从电动直升飞机到会说话的芭比娃娃,从玩具消防车到电子鸡,当然还包括那把没有弦的玩具双头吉他。这些东西都可以发声,通常是那种听到10遍以上可以让人发疯的玩意,在这个基础上架构一个不断反复的loop、四四拍节奏和突如其来的尖啸,和用单声道手法制作hardcore techno一样出效果,也许还更酷。那种lo-fi的舞曲和弱智的流行歌旋律,不用采样就直接拿出来用,而且铺天盖地,这真的很彻底,就像我们全都变成了反乌托邦小说的人物一样,僵硬、可笑、暴躁不安,你可能会怀疑,妈的,我小时侯就是这样长大的?然后你开怀大笑。
小资的怀旧是感伤的、自恋的,朋克的怀旧是火暴的、反讽的。Toydeath在舞台上打扮成玩偶的样子,像3个蹩脚的闹剧演员,但又快乐、开心,这时候闹剧就变成了狂欢,乌托邦的杂种变成了天堂里的疯子,横冲直撞,无视成人世界的情调和修养,只是一个劲地噪。我说他们是低保真玩具怪人,因为他们继承了电子舞曲的结构、发展了噪音摇滚美学,形式上尚未有惊人的创举,但却制造了相互呼应、井井有条的全套不正经——怪人得有怪人的道理。
也别再提技术,有追求的人都有自己的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