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题目还以为一篇骂题目中提到的那个文章名的文章是吧?
不是的,是要赞它。
这篇东西要骂的是女作家残雪。
原文标点有些问题,勉强看吧。
这种纯文学不是文学:从《每个人的家乡都在沦陷》说起
作者:陆兴华 2003-2-8 21:51:07
出处: 世纪中国
一
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缺席,我们只好这样安慰自己:它总会以某种我们估计不到的方式流露、补偿到一些非文学的表达形式里。这时代的文学作者们不济,它就会通过别的话语渠道辗转流入别的作者甚至读者的表达和体验里,因为每个人身上(决不光光是作家身上)的文学冲动是压不住的,因为要生活,要存在,要成为,我们总会不自觉地使文学话语以各种方式成为自存、自救的衬垫和支杖,不是我们被文学,是我们要去文学,去文学文学,文学了又文学,去文学到底的。没有作家来给我们操办文学,那我们往往也就自己动手了,这事是象不吃馆子就自己下厨那样地左右对付着的。
所以,如果当代文学全成为国家一级作家们的纯文学了,每一个作家都深刻得没法读了,大家也不要慌不要怕,我们尽可以从一些非文学的情境里读我们的肉体和灵魂都十分需要、自己知道如何去找寻的那种文学,我们的灵魂和肉体是真的自己会去找到它们所需的文学的,这么多年来实际上也都是这么自己找下来的,你要不信的话。你看,孩子们天生有能力把金庸当文学来读,段位高的读者还能把《新闻联播》读成文学或把文学读成《新闻联播》呢。如果本朝写小说和诗的作者从今天起罢工十年,字工厂、字工业全倒了,大家也不用担心,文学照样会存活、活动在我们读者身上的。不管怎样,我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过着自己的文学生活,谁都拦不住我们去文学则个的,最不济我们还可以对着初升的太阳哼个歌,把喷嚏打得抒情呢。
由于媒体的帮忙,各种知识、技术、道德话语会无限制地扩张,起肿和癌化,我们需要另一种话语来消解和填埋它们,这种话语行动我们称之为’文学’。各种话语象化石和殒石一样掉落在我们身旁,辐射出各种元素,我们对这些元素进行加工,创造出新作品,被我们叫做’文学’,是象乔伊斯和罗伯-格里耶所写的那些奇怪的东西。认为只有作家和’文学家’写的才是文学作品,认为作家天生就是到这世上来写文学作品的,这是多么迂塞的一种看法!
可以下这样一个初步结论:如果当代中国没有什么思想、理论、伦理和道德创见,哪里会凭空出一种文学来淬激、制衡、蒸馏这些领域里的话语?中国当代文学是与我们正在经历的时代和正在作出的历史行动脱节的,作家们的文学不一定是我们读者的文学。文学只会恢复于我们对各种话语力量的反掣和抵抗中,甚至只会出现于我们对当代作家的写作的缚服和穿刺里;作家和作品是读者的猎物,摆着挑逗的造型,要去亢奋读者的酷。一种写作的确需要有盖过电视和报纸里的耸人听闻的叙述的力量,才可算作文学。一种在报刊专栏、心理分析、色情电话和电视连续剧里已被说得津津有味的东西,用不着再麻烦作家们来写出。作家是在与这各种绘声绘色的讲述的搏斗中获得其文学功夫的。一个时代里,读者,尤其是所谓核心读者不去读文学,而是去看电视和报纸了,这说明了什么?一个长期得不到当代母语文学滋润的心灵的悲惨,是象一个在全球化浪潮里不知被偷渡的船带往何方的难民的心境一样的。一些文学小贩的洋洋自得的兜售非但安慰不了他,还会激怒他。
二
前段时间读完常给我们写法律事务方面的国情的王怡的不知属于何种文类的《每个人的家乡都在沦陷》,楞了我整整半个小时。十多年了,我第一次在自己的母语里被一个当代人这样文学了一番。作者是以非文学的意向去写他的家乡的,却向我打开一个魔力世界。这个我从未到过的三台县的即刻此时,通过王怡手艺里不小心带着的那点儿文学腕力,要一辈子烙到我心里了。三台县的腐烂、无望和自灭,由于一个会弄文字的人的介入,开始吸引我,甚至开始振拔我。
这么说时我仍在拿王怡写的与《故乡》、与《活着》、《故乡.天地.黄花》之类作着比较。如果仅以鲁迅的《故乡》之’我’去看今天的三台县或我的祖国,那简直是犯罪,是不是?在观察者和被观察对象的新历史境况,他们新的命运里,王怡用一种新的眼光去置换鲁迅笔下那个小资文人的眼光--所谓的文学史不是这种不断的眼光置换过程还能是什么?这种置换在’文学’里就挺容易,你要换在我们的道德政治和社会人文科学里去这么做,它就会麻烦得成为什么什么’转型’,什么现代性之问题性递变、全球化背景里的什么什么的角色和身份转变等等。这事儿文学能做得简单,却一点儿不让人看出容易。难怪波多莱尔之类竟也常与马克思的大名挂一起。
文学的对象在王怡笔下发生聚变,一种与家乡的关系被写成了一个人与被出卖的祖国、堕落的母亲、被糟蹋的姐妹、反脸的恋人之间的关系。作者没有躲闪任何的纠葛和困难,写作者的生理和心理结构完全成为一种导体,全文看不出任何操着文字、学位、头衔和职业的人的写作姿态。作者个人完全是愿意为他的写作对象去受伤、受难的那一番样子。他没有作轻松的归咎、自以为是的诊断,或给出廉价的安慰或寄托,痛苦和耻辱不是一种需急急回避的东西,而成为一种给我们读者尊严和希望的机会--陀什么斯基、福什么纳不就是这么做的?
照王怡这么写去,我的祖国、我的家乡、我的母亲、我的恋人此时此地就成了这样子了。他们的白白的活着、白白的痛苦,白白的死去,他们在当权者、投资者和教育者的迫压和戏弄下的莫名其妙的生存,经过王怡的笔,象瞎子罪人俄狄普斯似地开始占为自己的命运,眼看着就要成为上帝卡着表对他们进行的精神体能测试了。面对了王怡揭示出来的这无数种要不然会被掩盖在小报和地方电视台新闻或民政局登记簿里的命运,一个还留有半点敏感的人,是没法无动于衷的。而我的活着的尊严,也就来自这种不会无动于衷,正如我的孔老师和孟老师从前所说。用不着先去什么反腐倡廉、西部开发、改革开放、人文精神,我就被王怡的书写对象卷到了属于遥远的他者但同时也紧紧属于我自己的一种命运里。文学恐怕就重要在这种任何一种高明的伦理学和宗教都指示不出、无法劝服人去做到的直面和介入里,因为读者在’文学’里自由地(!)去为自己同时为别人背责任了?
十分文学的是,王怡笔下的那个丑陋的故乡,渐渐在我眼前开始变得美了。因为我整个认同了它。王怡故乡的那种苦难和王怡见到故乡的那种苦难时所感到的苦难,也是我的苦难了。对于苦难,尤其是亲人、故乡和祖国的苦难,你还能做什么别的?三台县以后发生的事都将与我有关了。王怡对故乡悲剧的这种体认姿态,我相信就是那么多狗日的整天嚷着要去写、却写不出来的’文学’,我认定它也是写我的中国的那黑黑的现实和重重的苦难所需的一个很要紧的基调。
更可喜的是,王怡的语言朴实自在,象尼采所推重,是书法,而不是照相。这篇文字让我相信一个人用不着自称搞文学,宣称是作家,进什么作协,也能把文字修炼好,或反而更能把文字打磨好,常常一不小心文学就不听话地从里漏了光。顺便提一下,余世存在写非文学时,也常一不留心就闪现文学的灵光,让我跟在他后面去讨论国情时不得不去文学一把,实际上经常因此很不恭敬地忘了他的文本的主要目的。他的语言的柔韧性,一种对我们自己、此刻这里的描述,真的能将我从《新闻联播》报道给我的牛皮糖一样的现实镜像中暂时解救出来,恢复我在现实面前的目睹和痛苦能力。
三
最近读到著名纯文学作家残雪的《究竟什么是纯文学?》,却大大地吓了一跳。吃惊的是,一个被人认为很’深刻’、自己也认为自己很’深刻’的作家,居然写得出那么多的大话!用了那么多大词,可并没有说明白到底什么才是纯文学,而且自己还说不清它,却已在那里摆开架势宣布要’搞’纯文学了。在纯文学这事上的做作与无聊,摆在王怡这样的小青年面前,怎么好意思得了?一流作家们对纯文学的夸口,加深了我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绝望,甚至害怕他们这种给自己脸上贴金的纯文学给我本来就已不济的精神生活再来雪上加霜。
我们先不去管作者所看到而我们看不到的那种’纯文学’是什么,也等一回儿再来计较文中的观点。我们首先从作家的语言出发来推断她将要写出什么样的’纯文学’。笔者此前没读过残雪写过的字,但相信可以从她在这篇小文里如何将两个字粘在一起,将两句话粘在一起的本事(我相信作家和诗人都是有能力在两个字之间游泳的人,要把两个字说在一起你别以为是简单的事!),来推断她将如何在那’纯文学’里深刻得没刹车,把所有读者都甩在后面。
作家和我们大家都使用着’世俗的语言(残雪语--认为作家对我们的语言有优先权,只有他们的语言不’世俗’,这是我要揭露的著名作家们的又一马脚。)’,作家只有使用得让我们佩服他才好成为作家。如果作家们的语言都让我们感到胸闷,对读者的语言理解能力构成侮辱,那首先就得问他或她到底是不是作家了--这几十年的中国文学里,我们读者受这种侮辱还少么?请看:
’对于人类精神的深入探讨揭示了精神王国的面貌,在世人眼前展示出那个崭新的、陌生的、难以用世俗语言表达的、与我们用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对称的广大无边〖所以它也把我们用肉眼看到的小世界包里面去了是不?〗的世界。自古以来,……是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的共同工作。〖这样的大话要有赵本山的本事才能说得有点意思,残雪却象探险的新发现一样向我们报道着,让人想不通。〗
’"纯"的文学用义无反顾地向内转的笔触将精神的层次一层又一层地〖象绕绒线圈似地?〗描绘、牵引着人的感觉进入那个玲珑剔透的结构,永不停息地向那古老混沌的人性〖难道你不打算来理睬我身上这个吃麦当劳爱看床上戏镜头的新人性了?〗内核突进。’
’在文学家中有一小批人〖请注意这种无比势利的限定,大多数当代中国著名作家都有这种口气,因为就他们才配有’心灵’,有’人文精神’,有’纯文学’!〗,他们不满足于停留在精神的表面层次……看到人类视界的极限处,然后从那里开始无限制地深入〖于是就真的掉进深渊,连纯文学都找不着了?〗。’
’这样的文学家〖这是一个不三不四的称谓!〗……我们称之为纯文学。我愿自己永远行进在这个人数不多的队列中〖’永远行进在’:是进去了呢,还是正要进去,为什么含糊?谁是这椿事的裁判?要不要脸,有没有脸,作家大人?〗。’
’中国传统文化势力是太强大了,它那日益变得瘠薄的土壤中如今……它早已失去了独自担负起深入控索人性的工作的力量……’
’这几年不懈的追求中,我在体验到纯艺术的终极意境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到审美之境是与宗教意境并列的,也许还更为博大〖并列了怎么突然又更为了?〗……作为写作者的我便不知不觉地皈依了这种生命的哲学〖哲学、神学、宗教,什么都皈都依,什么药都要我们吃过,难怪我的中国的病被你们越治越重了?〗,……
’艺术的境界是一种自找痛苦的境界……’
’纯文学在中国这个古老守旧的国度还是属于新生事物……’
’纯文学是"小众文学"……’
用该文的词汇来定义,纯文学是:虚无飘渺的,无限止的深入,向着虚无的突进,谜一般的永恒,为着人性的完善默默地努力、进入那玲珑剔逃的结构、对于生命的执着、对于文学自身的信心、纯度很高的创造、空无所有的极境、仅凭着一腔热血和自发律动进行那种野蛮而高超的运动……
不说别的,敢这样使用我的母语的人,怎么说服我她是它的作家?难道我的母语真是如此败烂,连它的作家们都没法把它用得自然、实在了?一个一流作家居然操着这样的文字,还口口声声要替我们去搞纯文学,还想要我们怎么奉陪?
敢随便用大词的人,心里会多一些龌龊。扛不动的词也要去搬,砸了人也砸了自己,这是作家干的事?最近还读过著名作家格非的《经验、真实和想象力--全球化背景中的写作》,里面竟也在沾沾自喜地用那些不知所云的大词儿抖搂他的纯文学伟大工程,终于这样结尾:
’现在已到了在更广泛的领域彻底抛弃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时候了,这种二元对立包括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纯文学与大众文学、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文化 与西方文化,传统与现实诸如此类。在这方面,李陀先生在他的一篇谈话中已做了重要反思〖建议读者也去侦察一下那个谈话说到了何种纯文学,这是一条十分可疑的线束!〗。我们没有理由不去使用文学发展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一切资源,并把它纳入到自己的写作视野中去,真正建立起个人与现实的有效关系,从而确立一种整体性的写作状态。当然,我所说的这一切,并非是简单的综合,而是必须建立在一切眼前现实的基础上,这个基础就是创造性的工作。任何一个传统都是在创造性的工作中得以延续并丰富起来,并维持它的活力。人们只有通过创造性的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形式创新,才能克服个人与现实关系的严重对立,重新唤醒写作的激情,并最终解放写作的想象力。’
不要说一个中国罗伯-格里耶,就是一个贪官也不敢对读者这样训话,也许我们的作家真的似贪官般昏庸和错乱了--文联主席新年致词展望文学伟大前景誓师文学亩产超 千斤如今也不用这腔儿了罢?教过很多年的书,也从没见过一个孩子敢把这样的大话当作业交上来训斥老师的。如何相信这样的文字能力能写得出小说,罗伯-格里耶般的小说?
这些大谈纯文学自己却不真的去写纯文学的作家在我眼中非但不是作家,他们用来吓唬我的那种’纯文学’,那种产品还未出来就大肆去兜售的奸商气,不客气地说就是一种邪教:我知道什么是纯文学,文学家(?)里也只有’一小批人’才能写出纯文学,我是’这个人数不多的队列中’的一个(因此是文学家中的文学家了?),别的想写作或敢想搞文学的人真是痴心妄想(格非居然说七十年代出生的青年作家写作时象港台片里的人物,拿着刀子就敢上,不象他那么功夫深还不露人。这是什么阴暗的心理?人家要写,关你什么事?你这么有名,还气不过下一代弄一下笔墨,抢你饭碗?文学就该专留着给你一个人搞?这样乱伦下一代的著名作家如今还远不止一个!)。因为自己的作品还不足以堵住读者的疑问,就抬出了他们的罗伯-格里耶、巴塔耶、福克纳、乔伊斯:好的文学就是象这几位老兄写的文学(格非说他的学生的作文都是村上春村的腔调,他不敢说他看不起村上春树,但他说没读过他,这当然是很了不起的。然后就用罗伯-格里耶来看不起村上了,正如大家可以推想到他会去做的那样。),于是中国的著名作家们自己就用不着去写了。纯文学是他们的自我标榜,纯文学在掩盖他们的做作和贫乏。纯文学成为专砸别人的砖:他们著名作家自己来宣布什么是好的纯文学,可是自己又不去写,也写不出,却非要来拿大,来打包票,然后用这种子虚乌有的纯文学来说别人写的文学不是文学,不是好文学,这是什么恶作剧?是什么样的文学专制可让他们这么长期无法无天、不知羞恶得成为习惯?
本来,作家是一个实验者,我们应该给予他或她余地和时间 。因为他/她既象不育者又象难产者,读者对待他们的最好态度是同情和支持。可是当你身边净是些觉得写出伟大的纯文学的光荣任务就光落在他/她一个人头上的纯文学作家时,你就象我似地会烦。我个人的标准是,一个纯文学作家如果同时兼具肉麻、背时、自恋和蔑视他者这四种顽症,我们就还是早早躲开他或她为好,这个社会也得小心提防着他们了。
四
不知道我们大家发现没有,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那么一点会写作的,刚识几个字的孩子的写作姿态也是很高昂的,一张纸都够不了我那小土蛋儿写几个字的。正因为这样,每一个作者都陷在这样一个困境里:什么时候我的写作象想当’话仙婆’的村妇的话一样突然变得灵验、可以收钱了?这个社会真的需要我来写作么?写得不好是垃圾,写好了就成为不朽,这么玄乎的事面前,我诚实得够了么?这都是自己把关的事。我们知道这种自己给自己加冕为作家的过程很痛苦,所以我们一般都很崇敬作家,有些闪失也乐意包容,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自我审视能力、自我真诚的能力真的就是比我们读者高得多。但你去看看嘴巴里整天挂着罗伯-格里耶和福克纳的中国当代纯文学作家们,他们难道真的愿意拿自己去与这罗、福两兄比?而这些被宠坏的孩子以为自己写的都是圣经,稍不耐烦就怪我们读者看不懂他们写的东西。而且时时警告我们不要小看他们,他们将来是要写给我们纯文学看的,当心我们读者自己不配、拖了他们的后腿。
希望我的推论是错误的,希望纯文学作家们一如既往地深刻。另外,我这个可怜的读者其实如上所说,也世故得早知道自己没有一种健康的当代文学居然也玉米杆儿似地胡乱长大了,根本不会去责怪作家们没为我们创造文学来当营养,我也会保佑我们的下一代们没有一种不变态的当代文学或纯文学,也能安然长大。绝不敢指望中国当代作家们来给我们任何精神上的一点小救助,著名作家们千万不要觉得欠情、有压力,你们还是自己保重、风光要紧。饶了我们这些急急地想要找点文学先对付过去的读者,让我们与你们两不相干行不行?我不要你的纯文学,你也不要来教训我什么叫纯文学好不好?
一个人写的字侮辱了我的母语,而他又自称作家,所以就要拿他对质。我这里写的压根还不是评论,因为这里连起码的读者与某个作品之间的交流都没有。这只是孩子看见了国王的新装后发出的惊叫。
要上天入地替我们写出纯文学的当代作家们,以后不要再来嗡嗡了,你们要写纯文学,那就写呗,谁拦你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