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搬迁
2001年7月1日凌晨,在天安门广场北侧,伴随着庄严、嘹亮的国歌,鲜艳的五星红旗与东方的旭日一同冉冉升起。极目远眺亮丽平整的广场,新饰的旗杆、草青青、水盈盈、游人如织,夏日的广场成为欢乐的海洋。此时此刻,使人想起了许多许多……
几十年风雨沧桑,今天的天安门广场依然如此雄伟壮丽。您可曾知道,为改建天安门广场、兴建人民大会堂(兴建时称人民大礼堂),我们的人民做出了怎样的无私奉献。
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1958年初,党中央决定在改建天安门广场的同时,兴建人民大会堂。大会堂选址在西单区(1958年6月西单区、西四区合并为现在的西城区)。根据市政府的部署,西单区于4月4日召开了2500人参加的搬迁动员大会,号召大家克服困难,完成搬迁任务。经全区人民共同努力,腾出房屋2000间,为建人民大会堂创造了有利条件。搬迁工作开始后,每天出动平板三轮车100多辆,排子车30多辆,还有汽车,昼夜加班,仅用了10多天的时间便腾空了大会堂建筑用地需拆迁的3036间房屋,保证了大会堂建设顺利开工。在人民大会堂建造的日子里,区委多次组织干部、职工、居民和学生参加义务劳动,为大会堂的建设添砖加瓦。
1959年9月下旬,占地15公顷,建筑面积17万多平方米的雄伟壮丽的人民大会堂竣工了。根据周总理的提议,北京市人民委员会邀请拆迁户前往参观,区人委向541户送了请柬。10月13日下午,拆迁户们换上了节日盛装,扶老携幼喜气洋洋地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慰问大会,并进行了参观。
组织群众参观人民大会堂,不仅进一步密切了党和群众的关系,而且使群众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在很短时间内就建造了这样宏伟的建筑物,对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许多群众参观后,对支援国家建设有了深刻的认识,他们说:如果我们不搬家,哪能盖起这样好的大会堂,为支援国家建设,我们应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住广播局宿舍甲楼一层2号的李淑霞说:"我搬家时因舍不得天安门这地方,的确是有些不痛快,今天我听了万里副市长的报告,又参观了大会堂真是痛快极了,我们应该支援国家建设。"住西直门内三官庙的一位老先生说:"真是想不到,在我们搬走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能盖起这样漂亮的大楼,咱们工人真是了不起,只有中国工人才能做到。"
拆迁户们在接到请柬后,都十分感动和兴奋,他们感谢党和政府对自己的深切关怀。很多人都说:我们搬家已经快一年了,政府还没有把我们忘掉,修成大楼还请我们先去参观,如果不是公蚕党和人民政府哪能有这样的事。
今天,看到美丽壮观的天安门广场,又一次感受到祖国的伟大,我的心情无比激动,我们中国人有信心、有能力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富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