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手疯琴的笙筵

[复制链接]
古柯碱 发表于 2006-6-22 12: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图 古柯碱



作为‘中法文化交流之春’活动之一,我接到手风琴与笙合奏音乐会的邀请后。还一直以为这是一个以歌颂两国友谊和传统文化的官方外交演出。

演出在四川剧院进行,这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演出涵盖范围之广。从歌剧《卡门》到Hip-Hop《巴别塔》,从戏剧《唐璜》到王磊和High Tone合作的Dub风格的电子派对,从交响乐到今天的这个手风琴和笙的合奏。涵盖了大部分可以在舞台进行的演出项目,甚至包括了摄影展和展览。而且几乎所有的演出项目都是由中法两国在这一领域较为杰出的艺术家。等到达四川剧院时,已经聚集了不少的法国人。

演出一开始,是由四川音乐学院的满馨作为暖场嘉宾。这个小女孩被称为中国流行手风琴手第一人,介绍中也着力介绍她努力融合中国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满馨的演出风格很活跃,鲜艳的服装加上蓝色的小手风琴,舞台表现力很强。她一共演奏了两首曲目。一首飞舞巴扬一首回忆。于节奏中,都在传统手风琴演奏中加入了大量的流行的元素。节奏欢快,加上轻快的动作,确实可以吸引在场大部分观众的眼球。
作为一种传统乐器,手风琴逐渐淡出于中国的乐器演出。很少再有父母送自己的孩子去学这种体积庞大,舞台表现力不强的乐器。也很少再见到有音乐家开手风琴专场演奏会。而看介绍上,满馨已经在05年开了自己的专场。相必是由于她的这种融合流行和传统的做法比较讨巧。容易应和大部分观众的口味。也就是一种严肃音乐的娱乐化。类似的还有女子十二乐坊。究竟这种方式是拯救这些边缘化的乐器演奏,还是娱乐了原本严肃的音乐,将之成为个人换取大众眼球的工具,不禁在心中打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接着上场的就是这场演出的主角,演奏手风琴的帕斯卡.龚戴和演奏笙的吴巍。两人上台来简单的介绍了几句,就开始了演出。首先是吴巍的独奏《Summo Parenti Gloria》,一开场的演奏就让我从意兴索然中惊醒过来。我本以为这是一场由官方主办的类似于春节晚会这种歌颂大主题,歌舞升平的平庸之作。但吴巍开场的演出,彻底颠覆了这种想法。

远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已有了笙的雏型。在出土的殷(公元前1401~前1122)墟甲骨文中有“和”的记载。“和”即是后世小笙的前身。《尔雅•释乐》记载:“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过去的笙,音域不广,一般只用于合奏或伴奏,很少用于独奏。在演奏乐曲遇到音不够时,常借音吹奏。如今,改革后的笙已成为具有丰富表现力的独奏乐器。

而吴巍手中的笙更是经过特殊定制而成,音域范围很广,也比平常的笙大且粗许多。吴巍的演奏风格偏向于即兴,甚至认真听还有些许的实验色彩,他摆脱了我们平时所听到的笙的演奏套路。一改那种古乐器式的悠扬、缓慢的风格,更多的是零散的、快速的单音节奏。按照正常的理解,这些不构成一种乐曲,这也是最考验听众的听觉接受能力的时候。当这首乐曲演奏完毕时,大部分听众只是礼貌性的给予鼓掌。



第二首乐曲是由吴巍和帕斯卡合奏的曲目《相遇天使》。创作背景由帕斯卡用法语介绍,吴巍翻译。只要听名字也能猜个大概,乐曲是描述两人遇见后的一些感觉。而最重要的一点,则是,这是完全即兴的表演,事先未经历任何的排练。

听觉的盛筵由此开始。演奏一开始,就是由帕斯卡的手风琴模仿火车的一段长鸣。暗自惊叹手风琴的音域也可以如此之广,连这个雄厚而高昂的声音都可以模仿。随即吴巍的笙也跟了进来。两个人分别演奏的是中国和法国的传统曲目,但通过节奏的变换,互相应和,让人感觉这两种风格的乐曲仿佛是天生一起。吴巍将笙的著名乐曲《端花》解构为如片段式的采样。将这个乐曲完全打散,将这些零散的乐曲片段,通过现场的再加工,同时由帕斯卡的手风琴做引导,时而加速,时而跳过一些章节,时而又转回头来重复演奏某一片段。整个现场湮没在两个人对两种乐器相遇而产生的音响效果的实验上。而这种实验又不无可听性,在某种程度上还相当的悦耳。尤其是帕斯卡在模仿某些声音的时候,手风琴简直如同一个采样器,而我也从来没听到过这样的演奏方式。吴巍的笙加速演奏的《牡丹花》将乐曲推到了一个声音混合的极制。吴巍的演奏越来越快,笙发出的不再是一首乐曲,而是一群迅速跳动的小音符。而帕斯卡的手风琴这是也变的疯狂起来,不再演奏什么具体的乐曲,而是配合着不断加速的笙,即兴演奏些许乐曲的片段。两种乐器,抛开了时空的限制,一唱一和般的在舞台上大声的唱着歌。最后乐曲在两件乐器都达到速度和声音的制高点时,嘎然而止。我的身上渗出一层冷汗,为这精彩的演出而感到激动。这种现场传统乐器的即兴,我还是第一次听到。之前,也只有在ECM的唱片中才能找到这样的感觉。

但现场的观众只是回以稀疏的掌声,显然,并不是所有的观众都能接受这种方式的演奏。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这场音乐会应该是类似于中央歌舞团的那种中规中矩的可以在听的时候轻微摇晃脑袋的那类型。可没想到,得到的却是这样的晦涩难懂的音乐。

其实,对于大部分观众,穷其一生,也难得听几场类似这样带些实验色彩的即兴演出。大部分人的听觉接受范围只局限于正规媒体念经般的流行音乐教育所得。岂不知,在这种大量的潜移默化中,他们已经丧失了接受其他类型音乐的可能性,音乐不仅仅是口水歌,还应该能表达演奏者的感情或就类似于笔和键盘一样,可以记录你觉得重要的事和感觉。

帕斯卡曾在德国和丹麦的音乐学院学习手风琴,在1993年时就在法国颇有名气。是一位善于创作的手风琴演奏家,曾在欧洲获得许多奖项。值得一提的是,他曾和法国著名手风琴大师Yvette Horner和Guesh Patti同台演奏,更是和中国舞蹈家金星进行过合作。他的演奏风格偏向于开拓手风琴的演奏范围,尝试用手风琴来模仿更多的乐器演奏,如钢琴。同时,又创作了一系列现代手风琴演奏曲目,更是在和金星的同台合作中,表现出色。不仅音乐与舞蹈相结合,更是在舞台上参与了表演的一部分,其本身的动作和演奏方式就成为了舞蹈的构成元素。而吴巍也是长期学习中国传统乐器,最后转攻笙,并在国际上得到认同。

在表演的间歇,帕斯卡会详细的介绍所要演奏曲目的创作背景。大部分曲目都是专门为这次中法文化交流之春所做。而其中又有相当部分是即兴作品。

对于音乐,大部分听众曾被强行剥夺了选择的权利。而是被动的接受一些所谓的流行和动听。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了通过耳朵思考所听到的乐曲的能力。这如同我们生下来就只学汉语一样,自然就失去了学习其他语言的机会。甚至失去学习其他语言的部分能力,比如长串的俄语卷舌音。但和后天学习语言一样,我们仍旧可以通过培训来重新获得学习其他语言的能力,虽然这要比当初学母语困难的多。

如同满馨还有女子十二乐坊改编传统与流行一样,如果你可以接受她们的改编,那为什么不静下心来听听同样的帕斯卡和吴巍的改编呢。而且在我眼里,后者要更优秀,更富有激情,也更纯粹。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豁達乱拜]❤

GMT+8, 2024-12-4 01:1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