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口治郎的不朽名作《父之历》——这也是他以浓厚的怀旧色彩表现其独特的人文情怀和自省意识的颠峰之作。
“不,守灵不用了,只要在葬礼上露个脸就好了吧”
在接到父亲的死讯后,男主人翁以这样一句麻木不仁的回应,为整篇故事做了一个如此冷漠的开头。已经14、5年没有回过家乡的男主人翁,早已对那里的一切都莫不关心,早在当年母亲离家出走的那一刻,他年幼的内心就已经埋下对父亲的深深怨恨,逃避成了他此后生活的唯一手段,只有尽快逃离这个家,才能摆脱这个幼年时期的心理阴影。最后,他成功逃脱了这个偏僻乡下,借着在大都市的繁忙工作,使他再没有闲暇回想那个孕育自己成长起来的地方。直至父亲的去世,事隔15年再回到家里的男主人翁,迎接他的并没有半句埋怨,却只有温暖的问候,这就是故乡对自己的伟大包容。
孩提时代便已成型的对父亲的固有印象,在众多参加葬礼的亲朋好友的口中,逐渐变了形,随着对逝者的怀念,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诉说着每个人自己心中的父亲,从各个角度最终拼凑成一个男主人翁从来都不认识的父亲形象,自己主观印象中的父亲和众人口中的父亲竟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在聆听众人一个个描绘着父亲的同时,渐渐还原了一个纯朴、老实、好强、固执、坚毅、静默,时而又热情的真正的父亲。
一直把拆散自己温暖家庭的主因归咎于鸟取大火的男主人翁,也同时发现了父亲与母亲感情之间的深层矛盾。父亲好强的性格和自力更生的生活方式在鸟取大火之后,以近乎固执的埋头苦干和刻板得过了头的勤勉,让母亲一直以来对父亲的观念产生了变化。可以说母亲对父亲的爱,当初是建立在一股浪漫的冲动下和单方面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之上的,她并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应对突如其来的外部因素巨变对个人和生活的影响,这份爱情在一开始就是不牢靠的。就在父亲过分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家庭,母亲个人眼中那个时常显露出浪漫热情的父亲形象丧失殆尽的时候,她又在女儿学校音乐老师的身上重新寻回,于是移情别恋、抛夫弃子、离家出走便成了无法逆转的事情了。对于男主人翁的家庭破裂,在一味谴责母亲不能吃苦,意志不坚定的同时,我们也要知道父亲的固执己见、不知变通同样具有难以弥补的杀伤性,再牢不可破的感情,再亲密无余的家人也是需要相互体谅的,在礼让、变通之后达到理解、抚慰,这也是人伦关系中的重要一环。从母亲怀疑父亲外面有女人开始,她就已经下定决心了,这不可挽回的境地是谁造成的呢?
某种程度上,男主人翁遗传了父亲的固执和母亲的一相情愿,当时年幼的他不可能理解父母之间的种种问题,更无法体谅父亲在辛劳的同时也在默默守护着儿女的心情,于是便把导致母亲出走的原因全部幻想成对父亲的怨念,一味逃避着与父亲和家人的对话,仿佛只有逃走才能抚平内心的伤痕,只有逃到别处才能填满心中的缺失,然而逃避不解决问题,逃避更使他忘掉了生活中的人情冷暖,本文开篇男主人翁那一席话,便已将这一点暴露无余。而这被主观意想扭曲掉的一切,却在父亲去世后人们的口中逐渐还原了真相,“他终于懂得父亲的好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和愧疚之情,随着葬礼的进行,随着渐进回溯的思绪,一丝一丝、一点一点的涌上心头,最后终于禁不住泪水夺眶而出。在葬礼上他遇见了三十年不见的生母,曾经是那样思念和急迫见到的重要之人,如今却完全褪去了当初的光芒,而那花费了半生去埋怨的父亲虽已故去,但在其心中骤然间变得沉重起来,长久以来的误解终于透过父亲的死而冰释了,这对男主人翁来说是多么的无奈和遗憾呀。
谷口治郎通过对这样一段过去的追溯,唤醒了男主人翁的生活意识,改变了他强加在自己主观认识上的固执念头,让几十年来理所当然的认知和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一股由内到外、发自内心的省思,在彰显亲情的同时,更衬托出故乡的温暖和包容力,却并没有大喜大悲的辗转剧情,一切都在平坦舒缓的叙事过程中沁人心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