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中国第一洞』湖北利川腾龙洞系统

[复制链接]
dachy 发表于 2002-8-14 13: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g src="http://lc.99sky.com/images/tld.gif" style="float:left">
今天讲……还是洞穴,永远最感兴趣的旅游主题。

这次则是炒炒人家炒过的,湖北利川腾龙洞,“中国第一大洞”。
看到下面那个图底部那小小的人影没有,嘴不要张得太大,那的确就是腾龙洞的高达80米的洞口。

以下这篇文字不是单纯的景点介绍,而是从腾龙洞的被发现讲起,也算是微缩了中国那些还未被人识得真面目的自然奇观走向人前的过程……仔细看看里面那些数据和细节描述,打赌你会极想去看一看。

历险落水腾龙

  中国旅游业的复苏,是始于二十年前的,这也应了那句话 “衣食足而知荣辱,仓禀实而知礼仪”——“衣食仓禀”是物质基础,“荣辱礼仪”是精神追求,由“形而下”到“形而上”,旅游业一天天发展壮大,“无烟工业”的魁力日显。与此相对应的,是传媒对旅游的日益关注,以报刊杂志为例,较有影响的《旅游》、《旅游天地》等都创刊于八十年代初。传媒对旅游的关注又反过来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使旅游、探险成为一种时尚,这方面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湖北利)“腾龙洞”的发现勘察过程。
  1985年4月出版的第三十五期《旅游》杂志上刊登了一篇不满干字的短文,题目是《利川落水洞,应该夺得世界名次》。作者是华中工学院张良皋教授,正是这篇文章揭开了腾龙洞大发现的序幕。文章写道: “一位朋友告诉我,他的家乡——鄂西利川县,有座落水洞, 雄大壮美,足以步入世界名洞之列。为了证明并非吹牛,他拿出一张照片让我看,那是在利川落水洞的‘干洞”入口约一百米处向外拍的,并指着片子左下方的人影说:“洞有多大,你自己估量吧!”“就说那‘干洞’吧,当地又叫它‘腾龙洞’,洞口高竞都在 80米左右。腾龙之洞,是这个气派!我们花了两个半小时,深入洞内一千五六百米,沿路巨大的甬道,没有一处低于五十米、窄于四十米。据说在号召‘深挖洞’时,当地人曾深入探查了3公里,还是深不可测。洞穴究竟有多长?面积有多大?有多少支洞?通向何方?与旁边的‘水洞’是否勾连卜…··至今还是一连串的谜。
  不过仅就我们走过一段的长度,就足以同当今的世界纪录比个高低了。 “据说,美国的卡尔斯巴德洞穴,可能是世界‘最大’的洞穴。 ‘卡洞’的‘大厅’,高87米,号称可容一座22层楼房,这个高度 在腾龙洞中并不稀奇。‘卡洞’大厅最宽处198米,我们所到的腾 龙洞‘大厅’,估计也量得出这个尺度。‘卡洞’大厅最长处396米,而这个尺寸对腾龙洞没有意义,因为腾龙洞一路都可称为 ‘大厅’。人们夸耀‘卡洞’大厅可以摆得下14个足球场,如果按国际比赛足球场长度100至110米计算,我们在腾龙洞就已经走过了十五六个足球场。若是继续走下去,天晓得还能摆下多少个足球场!
  “何况,利川落水洞不只一个干洞,它周围还有水洞等洞穴, 组成一个巨大的洞穴群,一群多位数的未知数!尽管人们可以从美学角度对洞穴品头论足,但仅就气势宏大而言,利川落水洞就已经是任何人都不能忽视的存在现实。
  “利川落水洞至今还没有获得世界声誉,是因为它还处于蒙昧状态。美国的‘卡洞’早在1923年就被列为‘国宝’,到1950年又辟为国家公园。那里,每天组织一次游览,利用电梯等交通工具,花上三个多小时,游程五公里。自然景观加上人工开发,声名大噪。论地理条件,利川落水洞不比‘卡洞’差。它距县城不过15 公里,如果能逐步开发,或与三峡、张家界等名区一道并入‘大旅游网’,那利川落水洞的声誉响于世界,是不成问题的。”
  这位张教授不仅具有敏锐的嗅觉、准确的观察力,而且颇有“预言家”的风范,真可谓“民间智囊”。这篇文章发表后,在有关部门和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甚至国外一些人士也投来关注的目光。利川县的当地群众,强烈要求尽快对腾龙洞群进行开发。 于是仅仅一个月之后,在利川县委和县政府的研究规划下,当地武装部派人员先后几次深入地下迷宫,对“干洞”进行了初步系统的勘测。
  探险队携带测量、照明器材和武器、背包、干粮从落水洞高 达80米、宽至61.5米的腾龙洞口进入“龙腹”,经过长时间勘 察,证实:洞内以高达130米的“妖雾山”为界,天然分成四个大厅,另有四个支洞;主洞全长8790米,最宽处170米,最高处 130米,面积60多万平方米;主支洞总长l万多米,总面积62万平方米,比天安门广场的面积还大!平均起来,四个主厅每个面积约15万余平方米,是号称世界“最大”岩洞的美国卡尔斯巴德洞的两倍多(美国卡洞中的大屋洞面积为5.6公顷,见之于《世界自然地理手册》),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洞”。
                 
 落水的“巨龙”终于腾飞了!

  腾龙洞由水洞、旱洞两大部分组成,分上、中、下三层,相对应的,是老、中、青三个不同发育时期的岩溶地貌;其洞中有山,山中又有洞,主洞支洞相连,旱洞水洞相通,整个洞穴系统十分庞大复杂,堪称举世无双。
  腾龙洞之所以能形成这么庞大的地下迷宫,很大程度上是拜于“天然雕刻家”——清江所赐。清江是湖北境内的第三大河,腾龙洞就处于其上游的伏河段。清江流入利川市境内,至落水洞口处,猛跌30米,浩浩荡荡的江水垂直扑下,浪沫翻滚,飞流成瀑,碎玉喷雾,声震九渊,几可媲美黄河壶口。而洞后群山苍茫起 伏,宛若一条巨龙张开大口,一口吞掉清江,故此人称之为“卧龙吞江”。清江进洞后即成优流,在地下左奔右突,辗转腾挪,直到黑洞处才出口为明流,至此已穿进一千六百公里(为世界第一伏流),在地下留下了神妙莫测的“龙迹”。
  伏流水面距离地表在20至80米之间,最高处100米,其洞穴空腔一般高30至50米,完全可以乘舟顺水漂流。
  一千多公里的暗河中,险滩、平湖密布,还有无空间虹吸管。其间,有千奇百怪、五彩缤纷的熔岩;有白色或灰色的古生物礁构成的长达三公里的古河床;有大小十八个天窗,天光可直接投入,仿佛一道道光束接通阴阳两界;有大型的地下平湖八个,可直线泛舟游览四 千余米,尤其是入洞口1公里处的地下平湖,湖面开阔,湖顶空旷,可容千舟共泛,蔚为奇观——令人几乎怀疑自己身处儒勒· 凡尔纳笔下的地心湖中。此外,还有倒虹吸无空间伏流,似乎是有一张巨神之口用无数吸管将江水吸走;还有急流,有数以百计的支洞、厅堂等待着人迹的到来。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天窗顶上不时传来鸣锣击鼓之声,好似阎王升堂;伏流中处处可见直径达一米以上的树干沉积水边或卡于石缝;平湖上偶尔可以欣赏 到成群野鸭在水上嬉戏、觅食;甚至有重达150公斤的“鱼精”张开血盆大口,追逐游人的小船。真是地府中的仙乡,好一派奇诡瑰丽的风光!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清江固然堪称能工巧匠,还得有上好的石料以供雕刻——腾龙洞恰恰具备这样的条件。清江伏流所穿越的石灰岩层,其质地纯、厚度大,碳酸钙含量大于百分之九十八,不溶解的物质少于百分之一,对穿凿巨大洞穴系统极为有利。加上当地地壳运动强烈,历史上多次发生间歇性抬升,促使地下水急剧活动,加速了洞穴的发展。
  同样地处鄂西高原向鄂西 山地过渡地带,主洞人口处,正是利川盆地边缘地区,盆地汇集 的水,集中在此流向区外,更兼这里雨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为1298毫米),较高的年平均气温(12.gC),凡此种种有利条件, 经年累月,天工鬼斧,雕凿出这奇、险、雄、幽的地下洞穴世界。
  腾龙洞的旱洞主洞呈“丫”字形,有干洞、白洞、毛家峡洞三个进出口,旁有支洞六条,其中一条通向“落水洞”。
  旱洞的入口就是那“巨无霸”的腾龙洞口,如前文所述,其开阔足可以并行十五辆卡车,弧形拱顶最高处可装一座二十层楼房,壮观无匹。由此步入洞中,清风拂面,令人神清气爽——洞内终年恒温(十三至十八摄氏度),无毒害,无蛇蝎,探险觅奇者大可不必担惊害怕,尽管大步前行。 穿行于高大宽阔的洞厅中,身后的光线渐渐被黑暗吞没,只剩下电筒的光束随前进的脚步晃动——往前照,是婉蜒曲折的洞体,幽深不见底;往上照,是高高的石顶,悬挂着危岩怪石;往 四周照,千姿百态的钟乳石随光束的扫动变幻。脚步的挪动在四壁荡起清楚的回响,偶尔踢动一颗石子,顺着倾斜的洞底跳落, 更是激起巨大的轰鸣,令人心惊胆战。
  不多时来到第一个景点校场坝,这里又宽又平,“沙场秋点兵”,活脱脱一个古时练武阅兵的校场。仔细察看,地上有许多奇特的“大脚印”,长达一米左右, 甚至能分辨得出脚趾。据当地人讲,传说古时候有一条孽龙横行利川大地,一位美丽善良的牟慧仙姑见此情景,率百姓占据此地,练兵习武,以期降伏孽龙。只是不知后事如何,想必也该如愿以偿吧,否则人们怎么会至今念念不忘仙姑大名? 再往前就是凉风垭。真是地如其名,一进入就觉得冷风飓飓,迷信的人多半会以为是恶鬼吹气。之后是白沙槽,顾名思义, 这里遍地白沙,犹如龙宫沙滩,水滴在上面镌刻出一片片波浪状的白花,精致玲珑,远望却又似来到了雪域高原。沙地旁水溪流水潺潺,“水至清则无鱼”,此水极清,却还有鱼——不过不是一般的鱼,是浑身透明、内脏了然的小鲢鱼。
  小鲢鱼的祖先原本也与外面的亲朋好友一样,是有眼有色的,但不慎进入地穴深处, 终日不见阳光,千百万代下来,终于因为色素缺失而“一览无余”;眼睛也逐步退化,为一层薄膜所覆,搞成今日的怪样子。 到了大约离洞口二点六公里处,又是一片开阔地,仰望穹庐空旷,名为圆螳子。在右侧洞壁,有一长50米,高几十米自上而下堆积而成的钟乳石屏,白褐相间,酷似一幅大型立体壁画,画面上江山荟萃,有的如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有的似惊涛拍岸,白雪千堆;有的像千峰竟秀,各逞雄姿。
  另有两处奇景:一是地上耸立的一根石笋,直径一米,高约两米,上尖下粗,栩栩如生;一是 崖壁上挂的一颗圆石,约有十米方圆,与动物心脏颇似,人称“龙心”,细看下端簇簇碎石,好像鲜血犹自滴落。附近的洞角还丛生着一堆堆圆石,状如蘑菇,只是恐怕没有人见过这么多、这么大 的蘑菇挤在一块吧! 走完2600米的大厅,来到了“妖雾山”下。
  故老乡相传,最初洞中并无此山,是孽龙与牟慧仙姑争斗时从洞外移入的,并在山上布满了水精、怪兽和妖气,以为屏障,所谓“山上怪兽出没,妖光化人”。
  据县志记载,清光绪年间,有采硝人举火把入洞,行十数里,见妖雾山,惧而返,从此再无涉足者。直至利)11县人武部组织的两次勘探,才有人越过了山去,这也正如王安石所言:“……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愈奇。”妖雾山到底有何可怕呢?跟随我们的脚步上山,您就知道了。
  从山脚往上爬,山势十分险峻,坡度多在六十至七十度之间,曲折的山道上时有巨岩挡道,不少地方只得手足并用、依次通过,颇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味道,难怪历来探洞者到此畏而却步。上到半山腰一处,两巨石中间,有一底部如鼓的石笋,俨然一正襟危坐的罗汉。左边有一对两米左右的石笋,相向而立,像一对恋人,窃窃私语,互诉衷肠。
  到了山顶,只见四处雾气 氤氲,如入仙境;隐约间可见遍地怪石,影影绰绰,似向人扑来。 时有浓雾突然卷来,将人团团围住,令人不分南北。电筒明亮的 光束在这里也成秉烛之光,打出去只及数米。抬头望向洞顶,一样的雾海迷蒙……这想必就是妖雾山大名的由来了。也正因为终日浓雾弥漫,能见度太差,没有人能真正看清此山的“庐山真面目”,更添神秘之感,使见者遂裹足不前。
  据首批探险队成员讲,当时爬上山顶后,曾向顶部空间发射信号弹,根据弹头着洞的时间推算,山顶到洞顶应有约110米;而从山脚算起,此处的洞高约有260米,洞穴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从妖雾山另一侧下山继续往前探寻,洞道突然变窄,仅有30多米宽,与此前宽可容山形成鲜明对比,原来到了“腾龙宫” 的大门口。窄道不久即走完,眼前豁然开朗(当然是在数支电筒 的照耀下才“朗”得起来),一个气势恢宏的大厅出现在人们面 前。大厅长120米,宽100余米,高约90米,像个巨大的蒙古毡 帐。环顾厅壁,仿佛置身龙的世界——那大片的“龙鳞”,一片片 衔接在一块儿,远看使人想起白沫翻涌的海滩,不由你不由衷惊叹自然的伟力;那怒张的“龙唇”,一排利齿排列其间,两边垂下 无数细细的石钟乳“条”儿,犹如龙涎“垂涎三尺”;还有“龙巢”、 “龙蛋”、“双龙戏珠”……右侧一个洞内的石壁上,可发现一串巨 形挂石,如牛肝马肺,该不会是龙嘴下的余食吧?时可见小动物骨架的化石——毕竟是它们先人类一步抵达此地,惜乎有来无回。
  再上妖雾山,向右转弯下山,由此向前走就到了毛家峡洞大厅,中间有一个洞通白洞大厅,两处都有洞口可出洞。毛家峡洞大厅长1100米,规模略小于千洞大厅。白洞大厅长3500米,宽 高几可与千洞媲美。其内钟乳石、透明鱼等,与其它洞相类。
  腾龙洞规模宏大,处处有景可观,一支笔难以尽述,下面再介绍两个著名景点,以飨读者。在白龙峡迷宫中,主洞左壁长200米,有壁长400米,与清江伏流基本垂直。抬头望去,危崖陡峭,如两面屏风相合,船行其间,提心吊胆,实三峡“具体而微 者”。另一处名为“胜似深渊”,为腾龙洞所独有,其形成主要是离 洞口 40米处有一浅沟,虽深不过膝,但由于洞外晴天下午的阳光反射至洞口侧壁及洞顶,当人由洞中黑暗处走出时,会忽然发觉足下有万丈深渊,顿时惊出一身冷汗,不敢迈步。
  然而待定神细看,却是一条深不及尺、宽不过米的小水沟的倒影。其成因在于人在黑暗中呆得时间久了,瞳孔放大,乍一出洞,见到光明,来 及收缩,导致视差增大,从而把浅沟当成深渊。 腾龙洞由于本身构造的特点,在旅游开发方面潜力很大,自1985年始一直处于进一步勘探过程中。1988年底传来消息: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地质学家、教授及研究生等十人会同比利时的地质学家、洞穴学家、探险家、生化学家、摄影师等十五人,组成联合考察队,又对腾龙洞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考察。
  考察探明:该洞主洞长35公里,比早先《中国地质报》公布的27公里长8公里。由于考察队设备先进,一些无人涉足的竖井和伏流也被揭谜。这次考察掌握了大量有关地质结构、岩溶发育、地下水分析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拍摄了洞内外的自然风光和考察探险实况。
  考察结束后,考察队负责人、国际洞穴学会副秘书长埃克博士称赞道:“腾龙洞洞穴系统中的伏流水洞是世界少有的;旱洞规模宏大,水洞和旱洞相贯通,景观险峻奇特。以考察掌握的大 量数据和资料看,可以说腾龙洞无论在科学研究和旅游开发等 方面都具有国际意义。”比利时科学家还决定在对腾龙洞作出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负责出版一部介绍腾龙洞的书籍,向世界发行。
同  时推出一部腾龙洞考察的纪录片。埃克博士和中科院地质研 究所的张寿越教授还决定联名给当时的欧共体提交一份联合以 利川腾龙洞为中心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可行性报告,争取欧共体在利川投资开发腾龙洞。
  至此,腾龙洞正式走向世界,热心的张良皋教授的预言变成了现实! 今天的腾龙洞对有志于探险事业的人们来说,依旧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宝地——在洞穴探险特别是潜水探险方面,腾龙洞尚是处女地,也是最好的洞穴之一。由于支洞不计其数,洞道迷蒙,每个支洞又连着新的支洞,其伏流洞穴真正被勘探清楚的主流部分占了仅仅四分之一。有志于洞穴探险的朋友们,面对着蕴 藏着无数秘密的四分之三,你怎能不怦然心动?! 在地壳深处,伸展着多少“龙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豁達乱拜]❤

GMT+8, 2024-12-22 23:1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