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转贴我爱转贴之三联保卫战
文化聚焦:民营书店联袂发起“三联保卫战”中国青年报
一家出版社的出版行为和人事安排成为事件,成为中国文化界关注的焦点;一些民营书店联袂干预一家公家出版社的经营和人事,都是破天荒的事情。“三联书店事件”涉及到了如何维护公共文化品牌、文化生产的标准和道德底线等重大问题,以期读者关注———
民营书店对三联负责人说“不”
“三联书店事态的发展,使我们再也不能沉默了!”
4月30日,中国42家民营书店联名递呈了“致北京三联书店暨中国出版集团的公开信”。
公开信写道:“近期各界盛传‘内争’情状,主要为政者取财无道、任人唯亲、嫉贤妒能、恣意妄为,使三联七十余年之基业,有堕隳之虞,宇内一片哗然,我等亦深感痛切。我辈虽以贾书为业,然亦颇以传播文化为己任,私意与三联休戚一体,唇亡齿寒,敢不直言以告?”
这是中国民营书店第一次联合起来,对一家国有出版社的负责人说“不”。
公开信的发起单位是北京万圣书园、上海季风书园、广州学而优书店和贵州西西弗书店等中国4家著名的民营人文书店。
万圣书园董事长刘苏里对记者说:“之所以写公开信,原因有三:一是对三联个别领导的行为感到愤怒,他制造垃圾式的教参教辅书,买卖书号,一号二刊,包括打击三联内部的不同意见;二是支持三联书店内部的14名中层干部向中国出版集团等上级部门的举报信。同时也支持老出版家范用等老同志的上书。
“三联的问题确实比较严重,这样持续下去的话,首先要影响我们的销售,我们是人文书店,三联是我们最大的供应者。另外,我们热爱三联,我们是三联二十多年来的忠实读者。“最早是我们四家书店想做一个公开的表态,用公开信的形式来表达我们的关切和忧虑。后来全国其他一些民营人文书店知道后,纷纷表示要加入进来,于是有国林风书店、风入松书店、席殊书屋、当当网上书店、四川弘文书局、上海新天地新书总汇、长春学人书店、南京世纪书店、青岛汉京书店等42家书店联名。这四十多家全国民营分销商占三联销售额的40%左右,其中主力部队既是中国社科文化类图书的主要分销商,也是三联书店的主力分销商。
“大家觉得要发出一种共同的声音,不能任由一个著名的出版社因为区区一个人而毁于一旦。”
公开信发起人之一、上海季风书园董事长严搏非给本报打来长途电话说:“我们民营人文书店的宗旨是‘独立的文化立场,自由的思想表达’。这是因为我们在做书店不久后就认识到,书店其实并不仅是在卖书,也卖文化、思想和言论。这意味着卖书是一件有立场的事情,你在做商业的同时,也在表达着你的社会关怀和文化的批判。所以,对出版商和出版物,选择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件必然的事情。三联书店几十年来已成为进步的精神和文化的重要标志。我们不希望看到她被庸俗化,不希望看到她丧失灵魂,这是我们参与发起这封信的一个主要原因。另一个原因则是商业上的,三联长期坚持进步的、有价值的文化出版,正是我们商业利益中最稳定有效的构成部分。”
他们开始并不想把信公诸于社会。“4月30日,我们递给了三联书店党委书记及其上级中国出版集团,希望能给我们一个回音。到今天,二十多天过去了,我们不能再等了,决定公开我们的信。”刘苏里说。
本报得到了独家发表公开信的授权。
“它是官本位用人体制与人文老店的冲突”
三联怎么了?记者针对民营书店公开信所涉及的内容进行了调查。
今年以来,三联内部已经发生多起上告、公开信事件,计有“三联14位中层干部给上级领导的举报信”,范用等10位30年代参加三联工作的“三联书店部分在京离休老干部”致上级领导机关的信,袁信之等7位三四十代参加三联工作的“部分在沪离休干部”致上级领导机关的信。
三联的一位资深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这次事件是三联书店七十多年的历史中所没有过的。它是官本位用人体制与人文老店的冲突,是一切向钱看与温良典雅的老店传统的冲突,是现在社会上各种歪门邪道与还保持着老文化人宽容善良的三联人的冲突……总之,这是各种矛盾缠结的大爆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简称“三联书店”)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出版社。它的前身是现代新文化运动的先辈邹韬奋、胡愈之、徐伯昕、李公朴、艾思奇、钱俊瑞、薛暮桥等人在上海创立的三家书店,即成立于1932年的生活书店、1935年的新知识书店和1936年的读书生活出版社。在三四十年代,它们都是著名的进步书店。1948年10月,三家书店在香港组合而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1年起,三联书店一度与人民出版社合并。1986年1月起,三联书店恢复独立建制,成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直属的综合性出版社。三联书店以出版高品位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译著图书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牌,并受到读书界的广泛尊敬。
举报信和公开信的主要内容是:“他(三联主要领导)把自己在武汉测绘学院和中国地图出版社就认识的旧班底都弄到三联,在讨论调入时又称自己根本不认识他们。这些人有的是被原单位处分清退、有的是无业……让这些人霸住各方重要岗位。“这位学测绘的人无力胜任三联领导的角色。他总结出的三联图书传统,一是地图,一是教材,一是文学,令闻者瞠目结舌。
“他对重大选题没有判断把握能力,常年难得在编辑大厅露一面,无法和普通编辑进行业务对话。“一纸承包合同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竟将《读书》和《竞争力》两份重要刊物一起卖给了自己的老乡……又将《爱乐》主编撤离,《爱乐》已停刊两个月……那本《读书.中国公务员》明显充斥着拼凑和卖版面的文章。
“他一共来了一年多,共卖了108个书号,涉及全国六七个省市。
“他到任才一年多,已出教材教辅200多种,这里面有许多一个人的暗箱操作,编印发的体外循环(从稿子的选择到合约的签订,全都保密。书稿来路不明,印刷发行都是他一人操控,副总编、编辑部毫不知情),出的教材错误百出……“将地图出版社刚拿到的七市教材协议悄悄转到三联,但三联只拿到了出卖书号的3%的钱,又不终审。垫付了印刷费,却没有发行权。以一个在海淀北洼路的假三联书店发行部去征订收款。”
令读书界痛心疾首的是,市面上流行的《中国公务员》杂志竟用了《读书》的刊号发行。记者看到,《中国公务员》版权页上,除了广告许可证号不同外,国内和国际标准刊号、国内邮发代号、条形码号与《读书》一模一样。
《读书》是什么刊物?曾几何时,是中国读书人的精神家园。
三联书店主要领导人的行为引起了公愤,并引发了中国文化界“保卫三联”的行动。
最近,杨绛、陈乐民、许纪霖、葛兆光、陈平原、资中筠、邵燕祥等作家、学者知道三联书店的困境后,都在很短的时间里不约而同地写回忆老“三联”的文章,以另一种方式表达了他们的焦虑和期待,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影射三联现状。
“一种东西已经深植于他们的灵魂中,不容亵渎”
刘苏里分析说:“三联这位领导实际得罪了一个大的‘利益集团’。这个集团是由学者、官员、专家、教授、教师、媒体工作者、国家工作人员、白领、人文爱好者等人组成的,是一个无意识的集合体。这些人的成长期、健壮期都曾受惠于三联的人文精神。他们与三联的生产者一起推进、发展了三联的传统。一种东西已经深植于他们的灵魂中,不容亵渎。不管是什么阶层的,只要身处这个‘利益集团’,就一定会捍卫三联的。你可以毁地图出版社,可以毁别的什么社,但你毁三联就不行。”
三联书店的上级主管部门———中国出版集团正在对举报信、公开信的内容进行广泛调查。
4月5日至4月30日,三联书店针对主要领导人的问题开了7次社委会“专题会议”。集团领导和其他调查组成员先后参加了专题会。
专题会就“教材教辅的出版问题”、“《人才.财富》、《中国公务员》的出版”、“用人问题”、“三联品牌和发展思路”、“合资公司及店内管理问题”五大问题展开辩论。
专题会议进一步核实了举报信、公开信涉及的内容。
在专题会议上,绝大多数社委坚决反对主要领导人的一些做法,认为三联书店出版了大量的教材教辅,出卖《读书》和《竞争力》的刊号办《中国公务员》、《人才.财富》杂志,是对三联书店的品牌、形象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记者约见三联书店主要负责人,遭到拒绝。《读书》的老作者、美国南加州大学历史学博士张猛目前在研究中国传媒,他总结“三联事件”道:“我总觉得三联书店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太适应,他们出的书,有时叫好不叫座,有时又为钱失了身份。有人说那位领导来后,他们每个人的实际收入是增加了,但大家还是感觉不爽,是因为有人拿得更多而心里不痛快呢,还是痛惜这是一个短期行为,哪怕一时收入增加了也感觉不是好事?这是一个大的体制问题,上级领导任命人时,应该知人善用,一个人可能不适合这个有着悠久人文传统的出版社,但到另一个一直亏损的社里可能弄得轰轰烈烈。”(沙林)
经销商致北京三联书店暨中国出版集团的公开信
三联书店并中国出版集团诸位领导:
吾等为三联复立以来最忠诚的经销商,一向感怀于三联之文化大义,十余年来孜孜经销推行,使三联之文化产品,传布四方,培植忠诚读者达百千万之众。吾等视三联所出书刊,为当下书店之支柱,以为无三联不成店;我们亦以传播三联图书为荣,以为三联卓立于中国出版之林,端赖其出品之高雅、思考之深邃,以中国文化建设为己任,有侪辈所不可企及者。
近期各界盛传三联“内争”情状,主要为政者取财无道、任人唯亲、嫉贤妒能、恣意妄为,使三联七十余年之基业,有坠隳之虞,宇内一片哗然,我等亦深感痛切。我辈虽以贾书为业,然亦颇以传播文化为己任,私意与三联休戚一体,唇亡齿寒,敢不直言以告?
毁三联者,天下之罪人也。清季以来,中华民族之复兴图强,莫不有赖商务、中华、三联之流砥砺文明、格致良知,虽遭艰厄困顿而薪火不失。尤于“文革”劫后,政府励精图治,有识之士,欲求对话世界,复兴文明,而三联则上下求索,刊布经典,启蒙良知,居功厥伟,天下共知。历十八载,已成我国文明之寄托,天下士林所倚望。然成就三联何其艰难,向为诸公所知;而毁其气血实易如反掌,许在诸公一念之间。恳望诸公深思。
任公曰:学术,天下之公器也。三联,亦天下公器也!故为三联之政者当德、才、识兼备。张公元济,邹公韬奋,叶公圣陶,均一时之贤杰,实难骤得。但以四海之大,国中人才之贮,若悉心求访,何难获致贤能之士?若诸公以三联之现状而置若罔闻,致三联弃思想文化如敝履,甘为劣质教辅盗刊之渊薮,是必有负国人之所托,亦难辞青史之所责。恳望诸公再思。
顷闻三联十四位贤士,深惧三联传统之割裂,不计个人得失,集体上书,告以所忧,令我等深感钦佩,愿与同心,以护所爱。
兹不揣浅陋,特闻上达,望诸公慎思之,明辨之。苟直言苦口,请为天下饮;既执思想之公器,自当为天下而图谋。诸公一念,实当天下之重,我辈谨以此翘首以待!此颂
公祺!2004年4月21日
联名者:
北京万圣书园 上海季风书园 广州学而优书店 贵州西西弗书店 晓枫书屋 当当网上书店 席殊书屋全国连锁店 上海天地新书总汇 深圳兴晨艺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国林风图书中心 北京厚博图书发行公司 北京风入松书店 上海鹿鸣书店 重庆精典书店 上海企鹅书店有限公司 南昌青苑书店 上海心平书店 山东致远书店 石家庄春风书店 三联书店杭州分销店 新疆文史书店 山西尔雅图书中心 长春学人书店 哈尔滨精华书店 北京北图书店 北京明燕缘图书发行公司 北京方舟书苑 柳州市志远书店 天津南开书香缘书店 合肥爱知书店 青岛汉京书店 新疆一心书店 广州红枫叶书店 泉州华文图销售公司光合作用书房 湖北社科书店 上海博雅图书有限公司 三联书店南宁分销店 昆明经济书店 西安天德书屋 四川弘文书局 南京世纪书店 so what? 关注关注~快点卸了那领导和他的亲信 这么好的人文出版社都改出地图了,难怪那么多人都去看安妮宝贝和杜拉斯
看来中国文化是江河日下了。 把安妮宝贝与杜拉斯相提并论,兼得出结论“中国文化”没落,楼上需要服食脑白金
兼转一贴
汪季贤言行录
1、汪季贤一来三联,就致力于发掘和重整三联“传统”,他在某次与中层干部谈话时,搓着手说:“经过这么一段时间的认真调研,我总结出三联图书的三大特色:一,地图;二,教材;三,文学。以后我们要在这几方面发扬传统,强化特色”
2、不知何人,在南京建立了一个自称是三联书店的网站(jpc8.net),内中除了教材教辅的目录外,就是对汪季贤的歌颂,并称:三联将转变为“科技人文化,信息平民化,教育主体化”的大型综合出版社。
3、汪季贤意图操控三联人大代表选举而未得逞,愤愤不平地对某员工说:“我才不在乎呢,我当过宣武区的政协委员。”又说:“我当初并不想去当代表,是书记劝了我一个多小时,我才被迫答应。我当时就对书记说:要做就要做成!像这个样子,搞什么搞嘛!”有人拿这话找书记对质,书记委屈地说,我都快退休的人了,还犯得着为这样的人吹喇叭、抬轿子吗?
4、某编辑与他谈一部书稿,汪季贤不解又不屑地说:弄得那么费劲干嘛?抄一抄,编一编,不就行了吗?你们三联,就是太认真!
5、一次与台湾某出版公司谈合作事宜,汪季贤说:“以后我们就不用版权买卖了嘛,你的给我,我的给你,大家合作嘛。”对方一头雾水,困惑不已,亦无言以对。
6、汪季贤喜欢称自己为“领导”。他对《读书》某负责人训话:你们不就是为钱吗?你们说是工作,领导也就睁只眼闭只眼。其实你们干了什么,领导还不知道吗?领导坐在这里,什么都知道的,领导什么都清楚!闻者哑然。
7、在一次中层干部会上,汪季贤公开宣称:你们谁要是给我惹是生非,导致上面摘了我的乌纱帽,那我就先砸了你们的饭碗,谁都别想有好果子吃!我的乌纱帽丢了,你们也别想要饭碗。一时传为佳话,类似的话还有:上面撤了我的职,我就拿你们当垫背的!
8、汪季贤曾在中国地图出版社任职多年。三联与香港成立一合资公司,新任总经理即是其在中国地图出版社的“干将”、后被该社记大过处分并限期调离的郑建军。郑到三联后不敢以真名示人,遂改名郑雍,据说是为了能按英语人名译为“雍正”。汪召见三联有关人员说:我给港方推荐了好多位人选,他们都不要;他们自己看中了这个人,我也不知道这位郑雍是什么人。
9、汪季贤一直不满《读书》的销量,他在全社大会上说:为什么做不了四百万?《读者》就有四百万!至少也要向人家《新华文摘》看齐嘛!都什么时代了,不卖身怎么会挣大钱!
10、汪季贤把《读书》的刊号卖给某个体书商,即将出版《读书》的所谓“公务员版”和“中小学生版”。又以每期6万的价格把《竞争力》杂志卖给同一个书商做“人才·财富”版,内容恶俗不堪。该书商同时还被他聘为这两个杂志的“主编”。汪得意地说:我一点劲都不费,就白拿了6万块钱。
11、汪季贤希望《读书》能多发表点介绍“时装”和“吃喝玩乐”等时尚生活方式的文章,遭到编辑部所有编辑的反对。当编辑们据理力争时,他不耐烦地打断话头说:“不换思想就换人!”
12、汪季贤探问《读书》两位兼职主编的官衔,问他们都当了什么官,并评论其中一位调到大学任教的学者说:“啊?不是去当官?那还去那儿干嘛?”
13、汪季贤审阅《读书》的稿子,不知“问学”为何意,提笔改成“学问”,并教训责编说:“怎么连这样的错误都没有看出来?”;看见“淫乱”两字,立马删掉。并称一篇有关罗马法的文章“太简单”,他上大学时就学过了。其实,汪是70年代武汉测绘学院的“工农兵学员”,官称“大学普通班”。
14、汪季贤不愿出版《道家文化研究》(陈鼓应编),某编辑试图向他解释道家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重要性,汪打断话头说:我知道,我知道,白云观的道长我非常熟,什么时候我带你去。
15、汪季贤向人保证,称三联一定要出好“先父的日记”。对方心下不解:“出版你父亲的日记为什么和我说?”后来才恍然大悟,原来汪是把对方的父亲称为“先父”,苦于不好意思提醒,只好转而询问“令尊”情况,借以暗示“令尊”与“先父”不可张冠李戴。汪却全无反应,仍是“先父”长、“先父”短地乱叫了个把小时。
16、汪季贤到三联后数次请风水先生勘测他的办公室(不愧是学测绘的,表现出少见的专业精神),把门由北侧改到南侧,害得许多走老路来请示工作的下属找不着门,不停地“碰壁”。为求大吉大利,他的办公桌挪了三回,最终选定了“面南背北”。
17、汪季贤准备做中小学地理教材,问社内有无这方面的编辑,当被告知有一复旦毕业的“人文地理”专业博士时,他欣慰地说:那好,那好,那也差不多。
18、汪季贤认为《读书》很好编,更无必要外聘主编,说:每个月光寄给我的稿子就够编半期了 。
19、汪季贤在地图社时立志提高该社办公自动化水平,称:我们已经用过了win95、win96、win97、win98、win99、win2000,以后还要一直用下去。就是这个至今不会用电脑的汪季贤,居然出版了一部关于电脑网络的专著。
20、地图社曾经对办公室进行编号,编至汪季贤的办公室时,房号正是204。汪即命改为206。于是那一排办公室的编号就是201、202、203、206、207……
21、汪季贤来到三联后,对前任总经理乘坐了十几年的“普通桑塔那”很是看不上眼,嫌丢面子。他先是买了一辆“蓝鸟”,觉得还配不上他的气派,数月后又花巨款买了一辆“奥迪A6”,放话说:“我这是给你们三联撑台面。”上上下下的三联人不论是蹬自行车还是迈动两条腿,不管走到哪里,从没有人会小瞧,惟有总经理,如没有豪华车撑着,就会“栽了台面”。
22、汪季贤来三联后,时不时抱怨没想到三联这么穷,不像自己原来想象的那样是个肥差,自己的收入也少了一大截。汪季贤一边口口声声抱怨前任给他留下四五千万元的债务,一边一声不吭地就建立了一个豪华车队。针对三联职工的困惑,他在一次大会上解释说,这都是很普通的车嘛,工薪阶层都买得起的。
23、汪季贤指使他的喽罗们以党委的名义要求大家选他为东城区人民代表候选人,填选票时有人问:“季贤”二字是哪两个字,有人答曰;嫉贤妒能的“嫉”,嫉贤妒能的“贤”。
24、汪季贤在免除某位女性中层干部的职务时说:上面有规定,过了五十岁的女同志不再聘任职务。有人问:明年有好多女同志到了这个年龄,岗位缺人怎么办?汪说:那有什么,明年再改回来不就得了。从这个说法来看,汪总经理起码可以洗刷掉“女性歧视”的嫌疑。
25、汪季贤被中国地图社轰下台后,为谋求到《测绘报》,苦苦守侯在某局长家门口的楼梯上,从下午4点,直等到晚上11点,人家才无可奈何地让他进了门。离开《测绘报》的时候,他签署的最后一个文件是提前半年发放下半年奖金,自己带着这份奖金离开。
26、三联出版过一套口述史丛书,曰《让女人说话》,从无兴趣、也无能力过问三联选题的汪季贤对此大感兴趣,找来编辑说,我们可以把这题目做大嘛,再出一套《让男人说话》。有女权,为什么没有男权?
27、某日,汪季贤对一三联作者说,我也出过书,我还写过好多论文呢。见作者不答茬,汪更加来劲,说我还获过测绘界的大奖呢,相当于茅盾文学奖,全国就我一个。
28、汪季贤在地图社的名片上满满登登地印着各种官位、头衔、学衔。一日吹牛说漏了嘴:“这教授,你以为容易吗?花了我5千块钱呢。当时的5千块钱,敌现在5万!”知情者透露说,汪当初在武汉测绘学报,职称却是找关系在武汉大学弄来的。
29、三联拟出版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和王世襄先生的《自珍集》,汪季贤问:“杨绛是谁?”同事羞红了脸,低声说:“钱钟书的夫人。”汪恍然大悟曰:“噢,钱钟书我知道,我看过陈道明演的《围城》。”接着又说:“王世襄就算了,连我都不知道这个人,他的书肯定卖不动。要出名人的书,我认识的名人多的是,连余秋雨我都认识。”
30、汪季贤来三联后,经常在各种公开或私人场合吹嘘自己在地图社的辉煌业绩。好事者以此求证于地图社,知情者愤然曰:“他还好意思说,他在地图社的全部工作就是码人、用公家的资源编织自己的关系网,排除异己,任人唯亲,几年之间,业务骨干大半流失。利润因此下降50%,至少要10年才可能恢复元气。”
31、汪季贤来三联一年多来,从来不和三联作者见面,办公室经常门户紧闭,进进出出的多是夹着包或带墨镜的神秘人物,和前三任老总迥然不同。三联人戏曰:“以前三联老总的办公室是‘出入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现在倒好,是‘出入无鸿儒,往来尽白丁’。”
32、汪季贤经常周末出差,回来后吹风曰,领导是很辛苦的,又见了某某局长、某某教委,一位知情者透露说:“看他在会上大言不惭,我都感到脸红。我和他一共出去过8次,都是在宾馆睡大觉,下馆子海吃胡喝。”某周末汪又放言说到江西出差,第二天同事接到他从“南昌打来的电话”,电话上的来电显示却是他家里的电话号码。
33、听说三联有人收到地图社的署名举报检举材料,汪季贤毫无吃惊慌乱之态,随手掏出几份材料说:“那都是诬陷,署名都是假的。我这里还有告聂震宁、告杨牧之的材料呢。”
34、汪季贤来三联之初,拍着胸脯说:“我来三联,一年保证扭亏为盈。不然,我一定辞职。”一年多下来,再没见过汪拍胸脯重提旧日诺言。汪又曾拍胸脯说:“你们尽管做三联品牌书,赔钱不怕,我一个人来赚钱。”没过两天,汪又改口说:“现在教材也不好做,还得靠大家,每本书都要挣钱。赔钱书一本不许做。少给我提什么文化。”
35、出版集团说三联要发挥自己的品牌资源和优势,汪季贤唯唯诺诺,回头却对下面人说:“品牌?品牌有什么用?都是假的,还不如拿来卖几个钱。”
36、汪季贤深得表扬与自我表扬的秘诀,逢人就说:“这周末又来社里加班,没有休息。”一副勤政敬业、爱社如家的公仆形象。知道底细的人说:“嗨,这话他走哪儿说哪儿。地图社看门的都知道,他不是在帮宝贝儿子辅导功课,就是在忙着攒自己的狗屁论文或专著。”
37、汪季贤喜欢夸示自己的酒量,说白酒二三斤不在话下。上任之初即满场斗酒,旋即频频如厕,襟上呕吐秽物显若勋章而不自知。
38、汪季贤走马就任三联总经理伊始,对三联业已退休的前任三代领导毕恭毕敬,端茶敬酒、颂语绵绵,且恳请继续指导工作。不久即命各杂志撤下前任署名。一日故做神秘地说:“知道吗?三联前三任领导都有政治问题。”闻者愕然。
39、汪季贤自言自己上头多的是保护伞,“你们斗不过我的”,某次酒过三巡,汪斜着眼,脚步趔趄着说:“知道吗?曾庆红是我大哥。你们给我斗,还嫩着点。黑道、白道我都有关系。”
40、汪季贤到地图社不久,即占到三套房子,狡兔三窟,名不虚传。因为许多老职工尚无房子,激惹民愤极大。一职工忍无可忍, 拎刀闯入汪办公室,抓其脖领,如拎小鸡离地,怒斥曰:“你要不把该我的房子退给我,我宰了你的宝贝儿子!”汪噤若寒蝉,第二日即把本当分给另一职工的房子给了这位。
41、“三讲”开始,汪深知难过群众关,又由其爪牙郑建军、张学雷打探到的消息,知道职工准备反映他的房子问题,遂未雨绸缪,与老婆办了离婚。一职工不知假离婚之戏,一日闲聊中询问其妻是否叫陶丹,汪一愣,良久始嗫嚅曰:“不是。”
42、职工申报职称,汪与其黄陂同党、大百科出版社的田胜利上下其手,把非其族类者掳下,只通过自己的马屁党。某中立者获评高级职称,汪晚上打电话邀功曰:“我可为你出了大力的呦。”某事后对人言:“太恶心了,我凭自己的能力拿职称,轮得到这小人来做顺水人情?要真是他给的,我早退回去了。” slight在 2004-6-13 01:13 PM 发表:
把安妮宝贝与杜拉斯相提并论,兼得出结论“中国文化”没落,楼上需要服食脑白金
:correct:
我杀了汪的心都有了 每次进入购书中心的三联专店都会眩晕
看来以后不会这样子啦
哈哈 "我辈虽以贾书为业,然亦颇以传播文化为己任,私意与三联休戚一体,唇亡齿寒,敢不直言以告?"
瞧这话说的...:correct: 汪季贤到地图社不久,即占到三套房子,狡兔三窟,名不虚传。因为许多老职工尚无房子,激惹民愤极大。一职工忍无可忍, 拎刀闯入汪办公室,抓其脖领,如拎小鸡离地,怒斥曰:“你要不把该我的房子退给我,我宰了你的宝贝儿子!”汪噤若寒蝉,第二日即把本当分给另一职工的房子给了这位。
哈哈,按照正常思维,我以为他把占到的房子分给了此职工一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