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看到著名的颜峻大人关于虎子《口痴》那篇文章的质疑和异议。有质疑和异议当然是好的,这将促进交流和提高。然而对那些无端的质疑和异议使人感到的茫然、疑惑又不能坐视不理。否则,我们真的要被专家们认为拿虎皮作大旗了,或是扮演着江湖郎中的角色了。摘录如下:
“回归?
……说到德国那一派的回归,举了pole做例子。这里面当然有一个问题,就是~scape先开始做dub、micro house dub这种东西,pole自己的作品后转向这个方向,厂牌是有贡献的,对独立电子(流行)乐而言;但作为艺人pole去年已经说明了大的妥协,或者不如说才华的流失和品位的流失。你看看人家autechre,跟hafler trio合作那张,我宁可说那是回归。
最近有几个称得上回归的,比如hu vibrational,和AFX的rephlex出的pirre bastien。传统极简派已经普及了,人情味了,拇指琴之类的民族乐器也从其他表现力丰富的乐器的统治下解放出来,极简派当年从部落节奏里学习,现在又反过来重构部落节奏。很有意思。想起asa chang和巡礼那几首念日语数字的作品,大致也异曲同工。欢庆2002年做的那张《一块铜皮》要在美卡发行了,虽然不像最近那样有minimal ethnic的新鲜,但大致可以听到他的回归——不创造,回归就是谎言。”
这里我也有几个问题。文章中提到Pole的贡献——“独立电子(流行)乐而言”。使我困惑的是如果先且不论Pole究竟在电子音乐的地位或者说定位,那么这和回归有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是说独立电子(对,还要加“流行”二字)不能回归?还是相对的实验才能回归?
其二,说到Pole的才华流逝和妥协。我困惑的是究竟是Warp和Autechre所做的妥协大还是Pole本身,在我们身边这个以圆盘充斥的市场中好像有很明显的回答吧。况且说将Pole的退步与否放在一边,那么他在电子音乐和原始Dub之音的贡献难道就可以被抹杀吗?这一点好像没有什么必然的逻辑联系吧!
第三,文中还列举了几个例子,无非是在说明作者理想中的回归,但这丝毫不能解释为什么Pole的音乐不应该被归为回归。是够不上档次?还是我们回到第一个问题再来进行一番论述?这里,我想是应该有个回答的,回归可以包括音乐方向、手段和态度上的,和流行与否并无关系,不用扯着实验音乐的旗帜将音乐狭隘化、或者神化。音乐就是音乐,态度就是态度。
第四,文中最后提到的欢庆,我是没听过的。但以次为例,我想作者大概想说Pole的东西还不如《一块铜皮》呢吧。“不创造,回归就是谎言。”呵呵,如果Pole在《1》、《2》、《3》等等的专辑没有创造的话,请提供给我一个走在Pole之前的例子。欢庆?恐怕东西出的太晚,至少要找1998年以前的作品吧。如果说Pole没有创造力,那便是自己应该抽自己的嘴巴,这么多年来所听到的所谓电子音乐(对,是流行电子)终究不如眼皮底下发行国内唱片,那么我们真的是可喜可贺了,果真如此的话,我愿意将我的电子唱片如数变卖,换成充满创造力的国民音乐。“不创造,回归就是谎言。”,那么,如果Pole和他的音乐没有撒谎,究竟是谁在撒谎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