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可能没有什么食物能比巧克力让人联想到热量和发胖。但是我们却都不能克制。你不能拒绝巧克力,就像你不能拒绝爱情。经过发酵、干燥和焙炒之后的可可豆,会产生浓郁而独特的香味,可可中含有可可碱和咖啡碱,会带来令人愉快的苦味,可可中的单宁质有淡淡的涩味,可可中还带有少量的有机酸,可可脂能产生滑爽的味感。想象一下巧克力在你口中,即使被你咬碎后的曾曾碎屑也会在体温中融化。但是除了含在舌尖,你又忍心让它那么快的消失在牙齿的上下开合中么。
1828年,荷兰人冯·霍滕第一次制出速溶可可粉。
1847年,弗赖在可可粉中加糖和可可脂,并把它们成型为巧克力块。
1876年,瑞士的丹尼尔·彼德在巧克力中加入了牛奶,制出牛奶巧克力。使对原先抗拒巧克力的苦味的人们对其也发生了兴趣。由此,这种可可、草药、香料、玉米混合的起泡苦味印第安人饮料变成了爱情的圣品。
90年代初,Larry Heard尝试将Miles Davis, Herbie Hancock的灵魂融入House节奏。
90年代末,由领军人物们St. Germain、Faze Action带起了Jazz-House Sence。
而后,Jazznova、Dzihan&Kamien 、Mr.scruff为jazz加如chill-out的各种元素使之越发流行和easy-listening。
如果阿兹台克的印第安人有机会尝一快我手上着块包在漂亮锡纸里的巧克力会不会皱起眉头?如果Miles Davis可以起死回生来听听De-Phazz,他又能不能会心的微笑?
也许是错觉,我撕开《Death by Chocolate》碟片包装纸的时候有种错觉仿佛自己撕开的是德芙。成立于1997年的De phazz由制作人 Pit Baumgartner ,主唱Karl Frierson,以及DJ Barbara Lahr 和Otto Engelhard组成。很难想象这几个德国人来自学究气十足的海德堡,他们对音乐的严谨诠释态度使得他们赢得了众方的首肯。他们把break-beat、drum&bass节奏融入深植于巧克力发源地的latin和reagge音乐,再经过冷(chill-out)处理,好像冷却可可脂,最终呈现出独特的电音旋律。在《Death by Chocolate》这张专辑中他们除了以大量的Jazz采样为根基的采样以外,还加入了部分比较流行化的trip-hop,增强了作品整体的旋律性和耐听度,就像丹尼尔·彼德在巧克力中加入了牛奶。
于是我包开巧克力的包装纸,放一块在嘴里。然后心中默念吃它只是因为可可脂中含的抗氧化剂可以扩张我的心血管——坚强的等待下一次的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