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尤利西斯歸返都柏林

[复制链接]
直直 发表于 2004-2-26 11: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外電報導,傳來喬伊斯(James Joyce)的經典Ulysses手搞拍賣的消息,
對於所有的喬伊斯迷(Joycean)而言,不斥是一件重大的事。
而這次手稿的拍賣,雖然只是書中的一個段落(第15 章Circe),但卻別具意義。
這次的拍賣不只創下了英文文學作品價格的最高紀錄,大約美金一百五十萬左右;
更重要的是,得標的機構乃是愛爾蘭都柏林國家圖書館。此次拍賣的地點是在美國,
1918 年期間Ulysses曾經在美國一個小刊物,就叫小評論(The Little Review)上連載。
但過不久,從1920年開始,美國的法庭就以淫誨的罪名,禁止它繼續刊載。
因著這項罪名,使得所有英語世界的出版商,都拒絕出版此書。
原因一面是它爭議性的內容;一面也是因為它誨澀難懂。
還好Joyce得到知音,一位美國女士Sylvia Beach贊助此書出版,
於是Ulysses的頭版便在法國的巴黎問世。
擔任印刷的法國人,基本上是在不太懂英文的狀況下出版了此書,
否則他們的反應可能也會和英語世界一樣。
美國的禁令要一直等到 1932年才得以解除。

從1904年十月間,Joyce就開始他放逐的生涯,
此後他雖然曾返回愛爾蘭的故土,但都是短暫居留,
終其一生他都是過一種流放的生活。
而這份手稿能返回他的家鄉,彷彿也為 Joyce的漂泊劃下了一個完美的句點。
雖然他的身體沒有回家(他葬在瑞士的蘇黎世),
然而這部讓無數評論家忙碌了近一個世紀的天書,終於得到一個適當而準確的居所。
而標購此書的都柏林國家圖書館也是Ulysses故事中的場景之一(出現在第七章),
Stephen Dedalus曾在圖書館裡大發議論,發表他對哈姆雷特的獨特詮釋。
許多人都知道Ulysses的故事主要是Stephen Dedalus, Leopold Bloom,
還有他的妻子Molly Bloom這三個角色,在都柏林一天的故事,
Joyce之所以選擇那一天—1904年6月16日(又稱為布魯姆日),
乃是因為那一天是他和愛人Nora Barnacle約會的日子,
而這一天已成了一個愛爾蘭特別的節日。
全世界的喬迷(Joycean),通常都會在這一日光臨都柏林,
依循著Ulysses的圖示,跟隨書中人物的腳蹤巡航,探索Ulysses書中都柏林的文學現場。

所以為了因應這個需要,有位喬迷便製作了這本書:
喬伊斯的都柏林(Joyce’s Dublin—A walking guide to Ulysses),
顧名思義,這是一本關於都柏林的都市導覽,但並非什麼觀光景點介紹,
而是讓讀者能按圖索驥的文學地圖。
從本書第一章所提到的,
位於沙灣海灘的馬泰樓碉堡(Martello Tower)目前已成為James Joyce博物館,
逐章導引,帶領讀者穿越書中人物所經過、羅列的場景,
巡視他們經過的街道、商店、建築,還有剛剛提到的第十五章Cierce的妓院。
非常有創意而且實用的書籍。
作者是一個美國律師,名叫Jack McCarthy,
除了平日忙於乾旱的法律事務,想必也是一位深富想像力的喬迷。
作者除了提供你清楚的導覽地圖,
也幫助讀者瞭解都柏林市的今昔之別,街道名稱的轉變,還有交通工具的正確資訊,
就是說,什麼地方該步行,什麼地方該搭車,該搭什麼車,他都有明確的建議。
由是,我們知道國家圖書館裡,曾有那些Joyce出名的同鄉在此出沒,
例如:蕭伯納(Bernard Shaw), 王爾德(Oscar Wilde),葉慈(W.B.Yeats)等等。
原來在十五章出現的鴇母:科恩(Bella Cohen),果然是真有其人,
我們見識了James Joyce對都柏林鉅細靡遺的理解。
喬伊斯雖然終其一生是個不折不扣,漂流不定的奧得賽,
但他作品中的人物、地理、靈魂卻是名符其實的都柏林人生活。

對於James Joyce的研究,已經逐漸達到了西方世界對莎翁研究的水平。
而這其中的著作與論文也達到了汗牛充棟的地步(我找不到更適切的詞句)。
我自己蒐集的就有二十多種,大多是英文,而且都很難讀,
因為Joyce的確是有意考驗後世的讀者和評論家,
他所運用的神話、典故、謎語數量之龐大,埋設的陷阱之多,
讓人不敢恭維,也令人望而生畏,反正他就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其他複雜的細節自然不在話下,所以沒有預備的讀者,大概也不會輕易嘗試。

我所要談的另一本書,卻是此類型中最容易、最直接的:
喬伊斯影像(Joyce Images),這是本攝影集,
不止關於James Joyce本人,也包括了他許多珍貴的家庭照片,還有一些畫像。
我相信很多人和我都會感到驚訝,Joyce本人只活了59歲(1882-1941),並不算長壽,
但影像中顯示出的衰老,幾乎和他實質的年齡無法相比。
當然,對於一個飽受貧窮與疾病(他的眼睛動過多次手術)之苦的作家,
日子絕對不好過,所以老衰似乎是可以預期的。
年幼的時代在我眼中,四十歲的人似乎就已開始顯出老態,
而如今生活水準提升,一個人若健康又有適切的保養,五十歲還是不見老。
注視這些照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Joyce的衣著品味,
無論那個時刻,他的穿著未曾凌亂過,
他典雅穩靜的氣質,跨越了整本攝影集,你幾乎感受不到他生活的貧困。


攝影集中有一禎非常有趣的照片,很值得一提。
那是1931年James Joyce和他的妻子剛從結婚典禮回家的路上拍的。
他們半遮半掩,面色凝重,一點都沒有歡樂的氣息,
因為這是倫敦的狗仔隊(paparazzi)全程跟尖時搶拍的。
當時Joyce已經是個名人,他和Nora已經結識、生活了三十年,
為什麼還要有結婚的手續?原因乃是為了遺囑的問題。
我相信這個事件對Joyce來說必然是個無奈的決定。
書中最後有兩禛Joyce孫子(Stephen James Joyce)的照片,
底下有一句頗值得玩味的話。他說:
「我是喬氏,並非喬迷,除了這個事實之外,困擾可真不少。」
照片雖是平面的,但是端視人像背後的種種心結,我們似乎可以聽到許多聲音。


這本書的序文是Anthony Burgess(就是小說發條橘子的作者)寫的。
他一開頭就說:「喬伊斯是個最矛盾的作家(the most paradoxical of writers)。
他被歸類為淫誨、敗德使他作品遭禁,
而事實上他對婚姻的忠誠和家庭的穩定,卻抱持了一種不動搖的信念。
換句話說,他就是個典型的顧家的男人(Family Man,這句話是我加的)。
他和他寫史詩的的先行者荷馬和彌爾頓(Homer&Milton)一樣,幾乎成了瞎子,
但卻沒有一個作家比他更能引發影像工作者的靈感—無論是畫家、攝影家、或是拍電影的人。
他後期的作品扭曲、製造稀有語言到了極至;
但也無一個作家像他那樣,生活平凡無奇。
他的書全是在流放的狀態下寫成,但他的主題卻不曾離開過都柏林。」
這幾句話雖然簡略,然而卻把James Joyce矛盾似謎的一生,作了一個扼要、明晰的描繪。

這兩本書對許多有意窺探Joyce作品和世界的人,可能是比較容易的嘗試,
一種較為輕鬆的approach。

approach approac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直直 发表于 2004-2-26 11: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看过吗?

好象很有意思,不过英文版本的看不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oapy 发表于 2004-2-26 12: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萧乾翻译的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茶壶 发表于 2004-2-26 16:5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失眠请服用<尤利西斯>

最后一章那疯婆子不带一个标点符号的性幻想才是一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出库单 发表于 2004-2-26 23: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弄了中英文版本捏,还没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ionysos 发表于 2004-2-27 06: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到现在也没看下去。。。画像倒是粉爱粉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豁達乱拜]❤

GMT+8, 2024-11-22 14: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