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文谈得清楚,我喜欢。
反浪漫
文/止庵 (?)
关于张爱玲的话似乎也太多了。--正因为如此,再多写一篇也无妨;如果真说到了点子上的话。而我看历来谈论她小说的文章,包括第一篇差不多也是最著力的一篇--迅雨即傅雷所作《论张爱玲的小说》,也多少有些"误读"。张爱玲为此专门写了反驳的《自己的文章》。现在重读张氏的小说,再三斟酌,觉得还是她说的更有理一些。迄今为止分析张爱玲小说最深入精确的文章倒是张爱玲自己写的。"当局者迷"好像是通例;但她这个人处处都是例外,这次也一样。
傅雷最喜欢张爱玲的《金锁记》,后来大家也都跟着这样说。但是张爱玲却说这是特别的一篇:"我的小说里,除了《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全是些不彻底的人物。"二十多年后她把《金锁记》改写成《怨女》,主人公银娣也成了"不彻底的人物",她把这个特别给去掉了。我以为比起《金锁记》来,《倾城之恋》更能体现张爱玲一点儿。傅雷批评这小说:"没有悲剧的严肃、崇高,和宿命性;光暗的对照也不强烈","情欲没有惊心动魄的表现。"其实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我从前写过一句话:"张爱玲与鲁迅同是二十世纪中国最具现代意识的小说家。"这里不妨来解释一下,而这也正是我觉得傅雷看走了眼的地方。从根本上说,对于人生乃至社会、历史是有着两个完全相反方向上的认识;这个区别,即如张爱玲所说:
"我发现弄文学的人向来是注重人生飞扬的一面,而忽视人生安稳的一面。其实,后者正是前者的底子。"
我们可以说其一是浪漫的,其一则与此正相反。傅雷一言以蔽之是浪漫;而张爱玲(这一点上她继承了鲁迅)有个"一以贯之"的"道",就是"反浪漫"。"没有这底子,飞扬只能是浮沫。"所以"悲剧的严肃、崇高,和宿命性"等等都不过是浮沫而已。《倾城之恋》里根本就没有什么"恋",爱情在她看来也只是人生的一种华饰。她要的是最根本的也是最实在的东西,那就是小说中写的:
"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
如果在"张爱玲文学"里还有一个"张爱玲哲学"的话,最基本的表述也就是这几句。这从个人来说,是坚持活下去;从人与人之间来说,是相依为命。她的反浪漫的根子就扎在这儿。我们可以说她是悲观的,但却并不归于虚无。她曾说: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悲哀的诗,然而它的人生态度又是何等肯定。"
她是从肯定人生本身出发而否定赋予人生的一切积极意义,包括所谓"浪漫"在内。如果说傅雷想着人生只是理想的牺牲,人生之上的东西才最重要;张爱玲则认为人生之上没有东西,理想总是华而不实,她把它从人生中剔除了去。去除了形而下里的形而上,才是真正的形而上。而在常态下人生并不能摆脱这些附赘,所以"倾城"在这小说中就是必需的--只有在生死的境地人生才能返朴归真。张爱玲笔下的人物最有作者自己影子的,大概就要数《倾城之恋》里的白流苏了。她的追求一开始就是那么现实,没有一丝浪漫色彩,而且到底不曾改变。她也是张爱玲笔下唯一一个有结局的人物。但这里还是反浪漫的:她同样不是英雄,她的目的的达到并非因为她的努力,而是因为"倾城"。"流苏并不觉得她在历史上的地位有什么微妙之点。"这个结局其实仍然没有给我们带来什么希望。
在文学里无论浪漫或者反浪漫都有两个意思:一是对人生等等的认识,一是如何把这种认识表现出来。认识与其表现从根本上说是有一致性的。这也就是张爱玲说的"壮烈"、"悲壮"与"苍凉"的区别,"刺激性"与"启发性"的区别。傅雷所喜欢的"强烈的光暗对照"、"惊心动魄的表现"等与浪漫精神实际上是在一个方向上,即便你拿这手法写反浪漫的内容,骨子里也还是有些浪漫的。我想张爱玲后来正是因为这个才把《金锁记》改写为《怨女》,所有激烈的东西都被抹平了,用的是她说过的"参差的对照的手法"。这才与反浪漫的意思真正协调起来。张爱玲最被大家留心的作品写在一九四三年至四五年之间,不到两年里她走了别人差不多一生走的路,这期间她有她的发展完善过程。四四年《传奇》出版,内收从《沉香屑:第一炉香》到《花凋》这十篇,关于这本书,张爱玲说人家喜欢《金锁记》和《倾城之恋》,她自己最喜欢的倒是《年青的时候》。谭正璧谈到《年青的时候》,说"比较地松弛"。"松驰",从结构上说是趋于散,从意象上说是趋于简。两年后《传奇增订本》增加了《鸿鸾禧》等五篇,《年青的时候》这个特点都明显表现出来。我觉得张爱玲的"苍凉"和"参差的对照的手法"这以后才运用得最成熟,她才彻底说得上是反浪漫的。如果一定要举出她的代表作来,那大概要算写于这时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了。而从这方面看,《倾城之恋》到底还是早期作品,它的结尾原本是无意义的,或者如作者所说"仍旧是庸俗"的,但小说整个的表现方面(传奇的结构、繁密的意象……)却赋予了它一种意义,读者总还是想要打这儿找出一点浪漫或希望来,所以就连夏志清都称这小说为喜剧。我想这是作者始料不及的。其实白流苏与范柳原终于缔结的婚姻不过就是后来《鸿鸾禧》里描写的没有一点幸福味道的"禧",而他们夫妻之间的"情"也只是《留情》里刻画的无情罢了。
一九九六年二月二十六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