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张晓舟:音乐杂志生死祭——暂别《MCB》

[复制链接]
MECA 发表于 2004-11-10 10: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http://fm974.tom.com/1282/1293/2004119-44063.html )

有朋友这几天去香港,就托他有空上尖沙咀《音乐殖民地》办公室帮我买这几个月的杂志——2月份看Placebo演出时我去过一趟,过期杂志一本只要10港元,原价是15港元——如果没空可在红磡火车站一家报刊店买最新一期。 

没想到这最新一期,成了最后一期。《音乐殖民地》(简称MCB)的10周年纪念刊竟同时是停刊告示。但愿只是休刊,来日仍有机会起死回生。下个月在红磡,达明一派将举办20周年纪念音乐会,香港的独立乐人乐队也应该为《MCB》来一场10周年纪念。乐评人袁智聪创办的这本半月刊音乐杂志10年来培养了无数乐迷,也影响、推动了香港乃至内地、台湾独立音乐圈的发展。《MCB》内容以欧美日为主、港台内地为辅,取乎主流和另类之间,在我看来《MCB》其实并不前卫,若以英伦杂志对照大概更接近于《Q》和《NME》而绝非《WIRE》,然而欧美所谓主流,到了香港(以及内地)却成了另类。《MCB》的封面乐人乐队专题其实多属当红大牌,难道这样都没有市场吗?难道香港乐迷也和香港乐坛一样倒退了吗?《MCB》并非没有过摇摆和妥协,比如当年曾经有一期拿Spice Girls做封面令人吃惊兼失望,但我完全清楚那并不说明袁智聪等人的品位,只能说明市场的残酷。除了爵士、Avant-Garde(前卫实验)以及民族音乐一般不大涉及,总的来说《MCB》兼收并蓄,视野开阔,只是排斥偶像文化(除了Spice Girls那次白玉微瑕)。曾有不少人批评《MCB》和香港独立乐坛一样是“英伦音乐殖民地”,但这还是偏见,至少我对Krautrock(德国摇滚)的认识曾得益于《MCB》。 

《MCB》作为唱片厂牌曾代理发行过一些国内摇滚唱片,更出品过王磊的《春天来了》,举办过大型独立音乐演出。作为杂志也曾进军内地,但2000年之后在广州就买不到了,我一般只能在香港或去北京傅雄的店里才能买到。《MCB》曾与《摩登天空》、《通俗歌曲》先后合作,提供内容做内地版,但先后失败。《摩登天空》很快停刊,《通俗歌曲》的《MCB》精粹特刊积压退货严重,问题主要不在于《MCB》的港式文字,而是内地乐迷中能与欧美日新潮保持同步聆听的人还不多。 

然而从打口到原盘的进化积累以及MP3的泛滥狂欢已令国内乐迷资讯爆炸耳界大开,但也带来一个问题:众口难调,分化严重。像《MCB》这样追求面面俱到的杂志也可能吃力不讨好。当然中国目前也难以出现专门的跳舞音乐杂志、Hip-Hop杂志、爵士杂志……说到底还是音乐根基太浅薄。 

当然内地尚有《口袋音乐》、《非音乐》、《通俗歌曲》、《我爱摇滚乐》,甚至《重型音乐》这样的金属铁托党杂志,内地这类杂志的前仆后继与香港《MCB》的倒闭形成对照,多少说明内地乐迷的成长和潜力。然而除了老字号的《通俗歌曲》死做主流摇滚稳扎稳打,其他杂志都有生存危机,只能纷纷寻求合作,买刊号名正言顺地走向地上。至于内容质量,在《非音乐》超过《我爱摇滚乐》之后更新鲜前卫的《口袋音乐》又后来居上,目前《口袋音乐》已被收购,但我也担心由游击队变为正规军以后这些杂志会消磨野性和锐气。 

在音乐杂志走向地上发展并发财的同时,我仍然要鼓吹地下——那些永远不可能在地上招摇、只能在地下奔突的野火。1998-1999年广州《音乐天堂》杂志的另类专刊《朋克时代》(后改为《自由音乐》,最后很快阵亡)曾见证甚至催生了中国朋克的呱呱坠地,五六年之后又一本朋克杂志在武汉横空出世——《冲撞》第四期最近卖到了广州。当我认出PK14的鼓手竟然就是1998年来过的瑞典“国际噪音阴谋”乐队(后来他们大红大紫)的经纪人Johnney,而抬出一箱《冲撞》杂志在酒吧门口摆卖的就是“国际噪音阴谋”主唱的弟弟,顿觉恍如隔世,而朋克不死,狗日光荣。是的,Clash,冲撞,以那支伟大的英国朋克乐队名字命名的牛逼中国朋克杂志,杂种般的杂志,团结着全世界各个角落的杂种朋克和朋克杂种。在得知《音乐殖民地》寿终正寝的同一天,我看到了《冲撞》从娘胎里伸出一根中指——CHAO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豁達乱拜]❤

GMT+8, 2024-12-25 13:4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