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洛
加洛16岁离家出走,带着三箱从打工的杂货店里偷来的罐头食品,只身来到纽约,肮脏富饶的彼岸之城,正值"Downtown New Wave"时期,加洛便整日泡在俱乐部里,和纽约的地下艺术家们混在一起。1978年夏天,他在欧洲流浪,得意地发现自己竟然可以靠画画为生。回到纽约,他住进小意大利区,被自己朋友制作的8毫米影片深深震撼,并开始制作超8毫米短片,进行绘画、雕刻创作,写诗,在电视剧和地下电影里频频露脸,还尝试着在音乐方面有所作为,他甚至曾经参加过好几个乐队。他觉得绘画才是自己最想做的,他在斑驳的金属薄片上作画,那些作品看起来像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文物,如他自己所说那是他自己记忆中的隐喻而已。他在一段时间内还痴迷摩托车赛车,据称因为危险性实在太大,才决定干脆当演员。1983年,艾力克·米歇尔在《The Way It Is, or Eurydice of the Avenues》一片中不仅给了他一个角色,还让他负责为影片配乐,结果竟然使加洛得到了柏林电影节的最佳音乐奖。
直到90年代,文森特·加洛开始浮现在银幕上,虽然大部分时间仅仅作为配角以谋得生存的资本,但他的身上有着一种天然并且强烈的存在感,像是简方达那样让人过目难忘,还是渐渐吸引了相当部分影迷的注意。直到98年,推出了自己编剧、导演、主演、并配乐的黑色喜剧《水牛城66》,才开始将自己的才华展现在世人面前。
叫做巴德·克雷的
一名摩托车赛车手,文森特·加洛本篇中的影子,5日的穿行,赶往下一个比赛地点。与其说是不断寻找的5日,倒不如说是刻意丢失的5日。如果说长川河谷彦在《青春杀人者》的最后为执念所困,不顾一切的出逃,而巴德,巴德·克雷——在村上的小说中即 在世界尽头中没有丢弃自己的影子并为之所困的人,则是为了能拼命留在过往而徒劳的出逃,并借此不断丢弃或者寻找亦或者是制造曾属于自身的那一部分。为了摆脱而出逃(遗弃),徒劳的狂奔,到头来却依然走向可悲的过往,为了安抚可悲,又不断的制造(找寻),注定的悲凉。
每次邂逅一个女子,巴德总是失望的开车走开,留在背后的是自己的残肢断体,悲伤被完整保留。加洛在那辆破旧的货车的驾驶座前消耗掉了相当可观的胶片,树木、草坪、电线杆、路灯、悲伤的云层以及过往的风……一切都是刚刚制造的,却又飞速的被卷往摄像机之后。怎样的风景,通通消失,对于巴德,眼前的都已是过往,真正的过往,却永远在眼前。被风吹乱的头发下面,是永远再无法看清现实的眼睛,浸泡在过往之中,多年一直未曾醒来。
拖着影子行走,或是被生生割裂分离的影子,都无法存活
空无一人的世界尽头
巴德在空旷荒芜的高速路旁狂奔,驶向无的深处,阳光刺眼,耳边是马达嘶鸣及风的无力呜咽。一场注定没有结果的逃离,去无方向。
影片随主人公的时间发展,如河流平静舒缓,有忧伤的歌。
这是加洛虚构的一个世界,除了过往,巴德一无所有,如那段在干涸的盐湖中骑车狂奔那一段所暗示的,整个世界一望无际空无一人,阳光下灼热而荒凉。只是带着影子,漫无目的地朝向远处的幻影。
棕色的兔子仅仅出现了两次,实际的意义已经失去不复存在,在这里变成了一个不具实意的象征:过往,以及巴德本身——便可理解巴德所想摆脱存在的非实际(或挽留不存在的实际)之物的徒劳和矛盾。
水牛城66 相比,没有所谓拯救,也许这所谓之物从来没有存在过。真正存在的,似乎便是那出现在加洛的脑海中荒芜苍白,没有生气的干涸盐湖,之上,只有穿行的风,以及阳光下摇曳的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