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ly posted by nighttrace at 6-6-2003 18:16:
四川话曾经一票之差输给普通话
要不然全国都讲四川话了
你在哪看的, 我只见过这种说法...
广州话与北京话--近代国语之争
[好有多] 于 2003-06-23 21:59:31发表
--------------------------------------
民国初成,众议员共商治国大计,民国国语几被定为粤语,盖因国会议员过半粤人也。然孙文先生顾全大局,力劝同乡,国语终被定为京话
不说不知道,知道吓一跳──原来当年广州话只差那么一点点,就成了中国的法定官方语言。帝制崩塌,天下共和,首届国会曾提议奉粤语为中国“国语”,当时的国会议员广东人刚好过半,通过这一法案不成问题。然孙文先生顾全大局,(在当时背景下,南方已初定,而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仍然不在民国有效势力范围内)力劝同乡,便去逐个说服,劝那些粤籍同乡改变初衷,放弃具有九个音阶、抑扬顿挫的广州话,奉北京话为国语。国语终被定为京话,粵語以一票之差敗給京話而未能晉身成爲國語. 凭着孙中山的威望,总算力挽狂澜, 粤语遂与“一统天下”的至尊地位失之交臂。否则,全体中国人都须讲粤语,到如今讲了快一百年了,自然也就成了南北同胞的“母语”。
真是如此的话,江青就无从改革京剧,也没法积累其政治资本,说不定文革就搞不起来了。盖因粤剧早在二、三十年代就乐于演“现代戏”,当年粤剧界有位名重一时的大角色叫薛觉先,他的思想意识与其名字一样,十分前卫,当年巴金就慕名去看他的戏并写过文章,巴金还记载薛觉先曾捐款给一份鼓吹社会革命的《春雷》杂志,这在梨园这一行中,极为罕见。薛觉先主演的“先锋戏剧”,居然在道白时改用国语(据巴金写道,薛的国语发言极糟,想来与今日流行的港腔普通话近似),回到唱腔中才用粤语。如此过激的“文艺革命”,只怕江青都要踌躇不前。在薛觉先那个年代,粤剧已经上演甚改编过的莎士比亚的剧了。试想之下,连“哈姆雷特”都能开口讲广东话,其他省份的中国人改*粤韵又有何难?
.............
后文就略去了. 虽然我的家乡话是粤语分支, 但我自己也反对拿广州话来作国语. 这与一时的政治无关, 系从文化/社会角度出发. 不是什么"学一阵子就能学会所以没问题", 而且中国一千多年来是有一种"官话(北方官话)"当国语用的. 试想各地来的臣子要上朝廷, 怎可能各人讲各人自家土话? 中央官员下地方落旨, 更是如此. 历代的官话无论是否以北方方言区为都, 官话都基本是属于北方方言区. 官话如今残余不变的不多, 仅在西南方言区从湖南郴州到广西桂柳一带, 自古以来比较稳定. 另有名谓"新闻话", 不知是否即指西南官话. 用北方方言为基础择国语, 是有历史和人民基础的, 一时的政治强制选择恐怕不OK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