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发现个mm写文不错阿

[复制链接]
slight 发表于 2005-6-18 21: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说世界上第一例民间指数,来自美国参与研制原子弹的物理学家费米。他最擅长用最简单的手段来推测事实真相。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当冲击波来到费米所在的掩体的时候,费米向空中抛出一把纸屑。他根据纸屑吹落的距离,很快说出了原子弹爆炸的强度,其结果和用精密仪器计算的结果非常接近。
  费米的故事和我们现在满天乱飞的民间指数恐怕不是一个概念,费米撒下的一把纸屑,背后支撑的是费米作为物理学家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无可置疑的学术权威,他所得出来的数字,只不过是对精密仪器计算结果的一种锦上添花。而我们所说的民间指数,却是建立在对所谓的官方指数和媒体炮制出来的立场暧昧的指数相当不信任的基础上。

  二战以后,凯恩斯主义盛行,各国政府越来越注重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GDP也成各国政府每年例行要提交给民众的一份成绩单。任何问题,只要一涉及经济,用数字说话就成了一种必然的惯例。然而就算是GDP的统计上,因为各国遵从的统计手法五花八门,所以即使是一个国家,在同一个统计时期,用不同的方法统计,得出来的结果也存在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可能性。

  我们所关心的房地产行业,目前也相当流行炮制、流传和讨论各种各样的指数,所有这些指数按编制者来分大体可以分为政府指数、媒体指数和公司指数。虽然在编制的主体和采样编制方式上各有不同,但是毫无疑问,他们的专业性和权威性都无法与GDP的形成过程相提并论,所以存在着更多真实性和可靠性问题。

  不论是政府指数、媒体指数还是公司指数,他们在形成的过程中,都有这样几个共同的难以逃过的弱点。比如,他们可能不是基础的市场数据,而是加工合成的数据,而基础数据的加工范围和选择标准相差甚远,基础数据的可靠性不能完全得以验证等等。因为这些先天的不足,才导致了我们目前可以见到在同一时期两个指数的结论截然不同,如此令人啼笑皆非的场面。

  举个例子,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是政府政策调控的主要依据。而国家统计局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数“国房景气指数”,是以商品房空置面积的概念来反映商品房的空置量。在数字的形成上,采用的方法是以上年的空置面积累加今年已经拿到竣工证但尚未销售或出租的商品房的增量面积。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指数的统计方式是由各地的开发企业向当地统计部门按月自报企业的空置面积。让企业自报的统计方式,过于考验企业的诚信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一指数的公信力。

  国房景气指数3月份的数字为102.19,比2月份下降0.61点,比去年同月下降3.3%。这样的结果就招致了不少业内人士的质疑。其实从这个指数出台之日起,对于该指数的权威性和可参照性的争论就一直在延续。不少经济界人士及业内专业人士就提出,目前采用的商品房空置面积的数据只反映了市场上商品房增量面积的变化,而缺少对存量面积空置量的控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房地产市场的真实状况。商品房的空置量只统计销售面积而不包括租赁市场上存在的大量空置房是不合理的,以此作为政策调控的依据难免有缺失。

  同样面对物业空置率的问题,在民间有一个简明而易察的经典工具,人称“黑灯指数”。就是黑灯窗子占全部房屋窗子的比例,反映存量房或者已经入伙的房屋空置率的指数。虽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有黑灯指数,地产商就能把全楼的空房子全开上灯,制造无黑灯假象。但是民间还有阳台封闭指数、信箱灰尘指数,多种指数综合使用,计算出来的楼盘的空置率,也许真的比发展商上报给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更加准确、更真实。

  有经济学家也因此认定,是房地产商操纵了地产指数,因为他们提供给媒体、数据分析公司甚至政府的数字在弄虚作假,导致这些建立在数字基础上推导出来的指数跟着走偏。

  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数字也是竞争的一环,数字造假是恶性竞争的产物。因为大家相信数字,强调要用数字说话,于是缺乏诚信的企业就通过提供假材料、假数字来自抬身价。当然有些公司在数字造假上,存在某些说不出口的苦衷。比如二手房的交易价格,市场中的租金水平,因为房地产交易的各种税费。特别在高昂的增值税和租赁管理费的压力下,很容易使其在政府处登记的价格产生虚假。

  数字偏低有可能是不真实的,数字一路走高,照样有人质疑。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今年一季度全国及35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一季度全国商品住宅平均涨了10.5%,商品住宅销售价格除长春外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北京商品住宅价格同比增长7.2%。从发改委的统计数字看,今年的房价增幅仍旧比较大,涨幅超过10%的有8个城市。北京房价增幅在35个城市中列第18位,没有被列入前8个城市中。

  官方根据以上的数字,宣布北京市的住房价格是比较稳定合理的,但是从今年以来,几乎所有的购房人或者对房地产业较为关心的人士都能感受到,北京的住房价格并不如官方所判断的那样稳定合理。甚至许多地产商和地产界分析人士也在不同的媒体、不同的场合表示了与官方判断出入比较大的观点。

  除了对市场走势的判断之外,一些有关房价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数字分析,媒体和学术界都还在喋喋不休地争论中。是否房价涨幅超过10%就意味着房价存在的泡沫,有什么标准可以界定房价增长的高低,如何准确地理解统计数据背后的含义?

  建设部相关官员对这样的一些疑问也表示,目前,政府方面并没有权威性的有关房价的指数数据。现在各种机构发布的将居住类商品房价格大平均的统计方法,不能体现出各地、各种不同住宅产品的价格增长,无法说明房地产市场的真实价格状况和走向。

  中国人民大学从事房地产与土地管理的有关人士也在媒体上说,我们国家亟需建立规范的房价指数体系。但是现在的问题是,这个指数体系究竟什么时候能够出台,而在这个价格指数体系出台之前,人们到底该用什么指数,来指导自己的置业行为呢?

  不得已,人们在自己看好的楼盘附近吃一碗大排面,以这碗大排面的价格的1000倍作为楼盘均价的参照。据上海人说这一指数甚至比国家很多部门制定的房地产价格监测指数还要准确。这一现象,足以使常青藤学校培养的财务学博士们啼笑皆非。

  民间指数的出现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好像带颜色的段子从口口相传的年代到现在通过手机短信依然充斥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周围一样。层出不穷、五花八门的民间指数,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房地产行业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是多么重要的一个话题,人们才会在这上面发挥出无穷无尽的智慧。但是民间指数的出现也同样是一个很让人悲哀的现象。

  正如经济学家巴曙松向媒体表示的那样,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主要泡沫是一种“信息泡沫”。有效信息缺失会使各种引发市场混乱的不实信息充斥房地产市场,也使得普通百姓产生出一种类似逆反的心理,你的不行,我自己上。

  民众本来应该依据公共数据和政府指数,来指导自己经济行为的决策,但是我们现在的事实是,市场发展和决策方向往往是相反的,指数所说明的情况和老百姓所耳闻目睹的社会实际状况也是相反的,在这个时候,老百姓才会选择相信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经验作为决策的依据。

  经济学家张五常在《经济的看相与把脉》中说,他看中国的经济就不愿意研究数字,而是观察中国人的衣、食、住、行。他曾经用过一个著名的垃圾指数。张五常说,要想知道经济发展的现状,不必要大动干戈搞GDP、GNP统计,还不如去点算一下垃圾。比较一下各地居民的垃圾质量,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伴随着垃圾质量的提高。

  这就是张五常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所创造的民间指数,但是张五常的出发点和我们在文章开头所说的物理学家费米的民间指数,其出发点和意义也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包括经济学家在内的老百姓都在创造属于自己的民间指数的时候,有关部门和有关行业的人士,就到了该反省的时候了。

  人民如果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应该是不需要民间指数的,他们现在热衷于创造和使用民间指数,大可以看作这是他们一种具有黑色幽默意味的行为艺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light 发表于 2005-6-18 21: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名字叫沈谷鸣,我记下来了,我要泡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ben 发表于 2005-6-20 21: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我想起早上领导跟我说的话
在中国,好企业的报表一般好看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祖国新貌 发表于 2005-6-27 04: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速与我拿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睡谷 发表于 2005-6-27 11: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slight怎么知道她的?多大年纪?是罗莉还是O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light 发表于 2005-6-27 17: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中国地产报的记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夸克 发表于 2005-6-27 20: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她把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豁達乱拜]❤

GMT+8, 2025-1-26 15:4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