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 also :
http://blog.donews.com/catic/
George Harrison 1981年专辑《Somewhere in England》
提起George Harrison,我对他的个人作品其实并不感冒。感觉他的专辑一直就是那种Beatle调调,简直几十年如一日。从60年代的《Wonderwall Music》到70年代的《All Things Must Pass》《Dark Horse》,再到80年代的《Somewhere in England》,一直到02年的《Brainwashed》。就是那张大受追捧的经典《All Things Must Pass》也没能给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只有一张69年的《Electronic Sound》有点与众不同,从头到尾两首长曲全都是些电流噪音。这种东西,在那个年代可能的确比较惊人吧,真是跟列侬与洋子那张《Unfinished Music, No. 1: Two Virgins》有得一拼,但就象在这张碟的再版内页里引用的Arthur Wax的话: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 around, making a lot of noise, here's some more”,真是中肯评价了这张专辑。只可惜我不是噪音艺术爱好者,这张唯一可以符合George Harrison的Genre里“Experimental”风格的作品听得我崩溃不止……
说到这张《Somewhere in England》,其实在专辑于1981首次出版时所用的封面并不是上面这张,上图是原本Harrison准备使用的封面,但是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他被“劝说”改变主意放弃了这个封面,而是选用了制作人Ray Cooper提出的下面的图片
我们无从得知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原本的封面无法使用。只知道除了封面,原专辑中还有四首歌被Warner Bros拒绝,Harrison不得不换了四首。好在这张专辑于去年再版,原版封面得以重见天日。虽然我知道可能我并不会对唱片中的歌曲感兴趣,但是看到这张如此美妙的George Harrison戴着整个大不列颠版图一样的王冠的封面,还是忍不住收藏了这碟。
indie同学(哈哈又是这小子)有次和我说,很多欧美唱片的封面都很“意会”。虽然可能他的普通话不大好,如此用词当然是有语病,但他的意思我还是明白,也很赞同:很多封面设计都是颇费心机,寓意生动,甚至,“居心叵测”。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封面让某些人不爽,或者害怕,才无法在当时出版。
而看到这样的封面我不免又对专辑名字浮想联翩,“Somewhere in England”,岂不是和“Some(body) wearing England”读音十分相近?可惜,碟内并没有这样的同名曲目,到是有首“Hong Kong Blues”#%#·¥—*……我也没有在歌词里找到什么蛛丝马迹,难道当初那被Cut掉的四首歌会与此有关?
要是George Harrison真的是用专辑名字和封面跟我们玩文字游戏,那这样隐喻的封面就不止是“意会”,而且还要“言传”了啊,呵呵。
Harrison在01年就离开了这个世界,这样的迷题恐怕难以得到答案了。不过看到这张碟扉页中他所仰慕的印度教大师Sri Krishna说的:
There was never a time when I did not exist, nor you. Nor will there be any future when we cease to be.”
也许他也仍然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某一个角落,默默的注视他心中那顶“英格兰”王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