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黑人拥有?
紧张时代,种族封锁
我突围而出(众生赞美他)
-------------------3RD Bass, "Product of the Environment"
八0年代中某一天,“胖小子”(Fat Boys)的经理人查理斯-史岱勒(Charles Stettler)指控我是种族主义者。他说:“你不喜欢我,因为我是白人,而且经纪一只黑人乐团。”史岱勒是个伶牙俐齿的秃头欧洲人,巧妙策划行销,将三个布鲁克林胖小子变成饶舌明星。在他的指导之下,“胖小子”三个成员Markie Dee(本名Mark Morales),Kool Rock-Ski(本名Damon Wimbley),Human Beat Box(本名Darren "Buffy" Robinson)唱出不少畅销曲,包括“In Jail”,"All You Can Eat", "Can You Feel It",获得不少广告赞助。
当时色彩缤纷的Swatch手表急欲打入美国年轻人市场,史岱勒说服他们独家赞助“胖小子”全国巡演的电视转播,就企业赞助与嘻哈音乐的全国性曝光而言,这都是一大突破。续“胖小子”与“人民公敌“合演一九八五年电影Krush Groove(注一)后,史岱勒又帮“胖小子“谈妥电影“药到命除”(Disorderlies)的演出,那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劣质的嘻哈电影之一。
“胖小子”原本以Disco 3为艺名,赢得纽约一项才艺表赛,被史岱勒改名较具喜感的“胖小子“,狡黠利用这三个孩子的粗壮腰围,而非呈现他们的本色--来自纽约最困苦的布鲁克林区,健康堪虞的三个胖孩子。史岱勒就像马戏团领班,以“胖小子”的体重为题操纵媒体马戏团,创造出利润可观的衍生性商品。尤其尽情卖弄胖到不健康的Human Beat Box和他多律性的唱腔技巧。
如果说我与史岱勒有何真正龃龉,那也是来自他的风格,而非他的肤色。我对骗子并无本质上的厌恶,唱片这行,免不了,我的好友席梦斯推销起自己的艺人来,也是面无愧色。史岱勒和我就是没共鸣,必须强调的是,我们之间不起火花丝毫不影响他的事业,十年后,史岱勒在这个圈子依然生龙活虎,经纪广播DJ"德瑞博士“与Ed Lover的全国连播节目,我们的关系也依然冷淡。
但是史岱勒的种族主义批评让我思索许久。不是说他批评有理,而是它让我豁然领悟史岱勒在这个黑人音乐圈子一定碰到不少“反白人情绪”。“反白人”言论泛滥嘻哈音乐,他有什么理由认为我例外?
早期,大家对嘻哈音乐的一大假设是它是非洲裔美国人独创,拥有,控制与消费的音乐。这个原初神话波吸引人,但欠缺证据支持。先从谁发明了嘻哈音乐说起:在他早年窜起街头时,拉丁美洲裔的舞者与品味创造者(也就是后来的霹雳舞者)对它的演化举足轻重,因为DJ播放的音乐与舞者感动兴奋的东西会互相影响,加乘。此外,加勒比海文化深深影响嘻哈音乐的圣三位一体--“非洲邦巴塔”,“闪手大师”与“酷哈洛克”不是带有加勒比海血统,便是有近亲来自那儿。而“非洲邦巴塔“的音乐品味一向侧重非美国的黑人音乐。
就黑人全权拥有嘻哈音乐部分,我必须提出更异端的观点,如果不是白人企业家的投入,嘻哈音乐开始进入唱片体系后,根本不可能熬过头一个十年。不可否认,黑人自有的独立唱片公司如“糖山唱片“,Enjoy, Winley从一九七九到一九八一年间耕耘并支持了嘻哈音乐,但接下来却由白人小企业家接棒。大批白人“继父母“收养了嘻哈,视为己出,不少人比许多著名黑人“正牌父母”更忠于这个孩子。
这个继父母名单很长,包括Tommy Boy唱片的创办人Tom Silverman, 总裁Monica Lynch, 已故的总经理兼制作人Dave "Funken" Klein, 公关Bill Adler, 艺人/版权管理部的Barry Weiss, Ann Carli; Select唱片的Brian Turner(他是西岸与非纽约饶舌系的大师)。当然还有“胖小子”的经纪人史岱勒,以及席梦斯长期伙伴李尔-柯罕(Lyor Cohen), 他原先是Rush Management经纪公司的一员,后来转至Def Jam唱片,一直是幕后功臣。而Def Jam唱片原始创办人之一是充满冒险心的Rick Rubin, 他是白人。演唱会经纪人Cara Lewis在布满鲨鱼的演唱会领域始终勇冠三军,她也是白人。
有趣的是上述男女多数是犹太人,追随犹太人与黑人在草根音乐的悠久盟友传统(大约早在四十年代,犹太裔的唱片届人士包括芝加哥的Leonard & Phil Chess以及纽约的Jerry Wexler,便率先灌录插电的蓝调与节奏蓝调音乐)。这些人为嘻哈音乐奉献了许多时间与热情,当然,不少人也获得可观报酬。我的想法是,有何不可?在很多人还不相信嘻哈音乐时,他们相信了。
一九八九年,因为公开”葛礼芬教授“(Professor Griffen, 本名Richard Griffen)发的一份新闻稿,“人民公敌“被许多人指控反犹太。这个失足引来音乐媒体的交相指责与扼腕,”葛礼芬教授“也黯然离去。一九九0年,“人民公敌”出版Fear of a Black Planet专辑,里面一首歌“Welcome to the Terrodome”可能是他们有史以来最好的作品,却被批评为反犹太,再度提供谈话性节目许多素材。讽刺的是当“人民公敌“两度卷入反犹太争议的同时,他们身边许多工作人员是犹太人,譬如他们是由Def Jam唱片公司犹太裔的瑞克-鲁宾(Rick Rubin)签约旗下,他们的演唱会由任职Rush Management,犹太裔的柯罕与Cara Lewis联合筹办。“人民公敌”不少形象公关是由Rush Management犹太裔的Bill Adler负责。而“人民公敌”的团长查克-D则和饶舌歌手Hank Shocklee, 两个犹太人Ed Chalpin与Ron Skuller合组Rhythm Method Productions制作公司。如果“人民公敌”真如外界所攻击的--反犹太人,那他们一定是服膺黑帮名言:"亲近朋友,更要拉进敌人。"
事实是,一九八一到一九八五年嘻哈音乐发展阶段,唱片公司黑人音乐部门的黑人主管与黑人都会电台并不支持这种音乐。从八0年代初到八0年代中期,负责掌管黑人音乐部门以及编辑歌台(Programmed radio)(注2)的霸痞,还将重心放在追随麦克-杰克森脚步的歌手,或者来自明尼亚波里,搞起键盘纯粹模仿“王子”的那类歌手。他们不懂,不尊敬也不支持饶舌音乐。
一九七九年签约Mercury唱片的“克帝斯重击”是当时唯一和大唱片公司签约的饶舌艺人。签下他的也不是该公司黑人音乐部门,而是艺人/版权管理部的一个英国籍白人主管。当时有种非常不利嘻哈音乐的阶级分裂,当然,厌恶嘻哈者不限于唱片圈的黑人(但是,他们缺乏热情造成实质影响)。如果你尝我了几个关键时间点,譬如黑人成年人何时开始与年轻人严重断裂,而九0年代里,这种世代间的紧张又是何时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你就可看到八0年代初期,黑人音乐主管厌恶嘻哈音乐的同样心态。
在我担任《告示牌》杂志黑人音乐编辑期间,我常访问位居哥伦比亚,华纳,宝丽金,RCA,MCA与其他唱片公司高职的霸痞。他们的位阶越高,对饶舌音乐越抱持“能维持多久“的质疑态度。他们认为饶舌音乐最多只是一时风潮,已经和都会青年文化严重脱节或刻意排拒,他们只信任在Jack the Rapper与Black Radio Exclusive等杂志年会上认识,往来的律师与经纪人,以及他们所推荐的艺人。
当小唱片公司的饶舌艺人开始经常挤进排行榜时,这些大公司的黑人音乐部门投入黑人音乐制作不过十年光景,他们认为饶舌是种青少年音乐,缺乏音乐性,听众也有限,不符合麦克-杰克森与Lionel Richie等艺人所建立的跨界正统标准。有趣的是少了他们的支持,嘻哈却仍茁壮发展,自行摸索出吸引白人听众的方法。
如此跨步
一度大家错误推论嘻哈音乐消费者都是黑人。第一首饶舌畅销曲"Rapper's Delight"被“全美唱片商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cord Merchandisers)票选为年度最佳单曲,这个团体可不会热衷赞扬“纯黑人青少年消费”的音乐。"The Breaks"是史上第二张销售超过五十万张的十二寸单曲唱片,这种唱片当初是专为狄斯可舞厅设计的。如果你认为没有许多白人购买这张单曲,那你可是疯了。“非洲邦巴塔”与soul sonic Force合作的“Looking for the Perfect Beat”,以及“闪手大师”与“愤怒五人组”合作的“The Message”也同理可证。销售数字推翻“黑人才买饶舌唱片”的迷思。这几张作品为嘻哈音乐,艺术成就与多元文化打下致胜的基础,正是大唱片公司可望的跨界市场。
事实上,“Rapper's Delight”是个分水岭,从那时到现在的嘻哈,光从某些畅销曲的销售量,就能证明过去二十年里,白人青少年对嘻哈音乐的投入与支持。
Sugar Hill Gang "Rapper's Delight" 1979
在《告示牌》流行歌曲排行榜雄踞十二周,虽然最高名次只达三十六名。当时的排行榜严重受流行电台播歌率左右,“Rapper's Delight”并未得到许多播歌机会。但是连续在排行榜停留时而显示这首作品的吸引力。当时《告示牌》排行榜的计算标准包括销售量,也包括电台播放次数,因此饶舌单曲的排行榜名次并不能反映它的销售量。在加拿大等几个国家,“Rapper's Delight”都挤进排行榜前五名。
Kurits Blow "The Breaks (Part I)" 1980
这是史上第二张十二寸单曲金唱片(注3)。第一张是芭芭拉-史翠珊与Donna Summer合唱的“Enough is Enough”。
Grandmaster Flash & the Furious Five (featuring Duke Bootee) "The Message" 1982
社会批判的内容首度让摇滚评论者看重饶舌音乐的歌词,并激发了许多年轻MC,也是金唱片。
Herbie Hancock (with Grandmixer DST) "Rockit" 1983
虽然它只爬上排行榜第七名,确是金唱片,主要归功当时创立没多久的MTV频道大力播放这首区委十足的音乐录影带。
Chaka Khan (With Melle Mel) "I Feel for You" 1984
这是第一首饶舌歌手与著名唱将合作的大畅销曲,爬上排行榜第三名,成为金唱片。这首作品改编自“王子”的原作。
Run-D.M.C (With Aerosmith) "Walk This Way" 1984
这首作品和“Rapper's Delight”具有同等文化重要性,改编自Aerosmith的经典歌曲,让饶舌歌手Run及其团员成为超级巨星,也让Aerosmith事业回春,更让摇滚圈注意到鲁宾的制作才华。Run-D.M.C的Raising Hell专辑卖出三百万张。
Jazzy Jeff & the Fresh Prince "Parents Just Don't Understand" 1988
威尔-史密斯那时还叫“新鲜王子”,他后来的一切成就,包括电视影集与电影巨星地位,全从这首歌曲与音乐录影带开始。
Beastie Boys "Fight for Your Right to Party" 1986
这首鼓吹大学男生派对狂欢的歌曲,让“兽性男孩”(Beastie Boys)的Licensed to III专辑卖出四百万张,创下里程碑,是当时卖得最好的饶舌唱片。
L.L.Cool.J "I Need Live" 1987
L.L.Cool.J创造了抒情饶舌歌派,爬上黑人单曲排行榜第一名,售出一百万张,专辑Bigger and Deffer卖出两百万张。
Salt-N-Pepa "Push It" 1987
这首但去卖出一百万张,随后推出的专辑Hot, Cool&Vicious也成为白金唱片,全是女性饶舌歌者第一人。
Bod Base & DJ E-Z Rock "It Takes Two" 1988
真正不循常规,天才之作的舞曲,取样的片断令人朗朗上口,Bob Base水银泻地的押韵唱腔,都使这首作品创造佳绩,卖出一百万张。
Tone Loc "Wild Thing" 1989
另一首伟大的舞曲,爬上排行榜第二名,在榜内停留二十五周。专辑Loc-ed After Dark登上排行榜第一名,另一首单曲“Funky Cold Medina”爬上排行榜第三名。
Digital Underground "Humpty Dance" 1989
如果你想怀旧,回味嘻哈昔日的趣味时光,这张唱片就对了。有趣,有趣极了,足以震撼任何一场浩室舞会。共卖出一百万张。
MC Hammer "U Can't Touch This" & "Party" 1990
MC Hammer这首歌曲取样自Rick James与“王子”的作品,搭配上动能十足的音乐录影带,创造出迄今不衰的公式--熟悉的取样,动感十足的视觉。结果,Please Hammer Don't Hurt 'Em专辑卖出一千万张,比起Beastie Boys几年前创下的里程碑,足足多出一倍。
Vanilla Ice "Ice Ice Baby" 1990
如果说MC Hammer是饶舌界的Jackson Five(注4),Vanilla Ice就是奥斯蒙兄弟(注5),这首歌曲不仅登上排行榜第一名,专辑更卖出七白金,他还拍了电影,被舒吉-奈特(Suge Knight)(注6)威胁,与麦丹娜约会,虽仅实施五分钟的盛名(注7),但那十五分钟从头到尾绝无冷场。成为嘻哈文化怪诞面的象征。
Naughty By Nature "OPP" 1991
主唱Treach有本事用重炮出击的唱腔演唱流行旋律,两者结合,极富感染力,让这首聪明的作品爬上流行排行榜第六名,卖出两百万张。
L.L.Cool.J "Around the Way Girl" 1990
任何一个饶舌歌手都比不上L.L.Cool.J那么爱女人。这首颂扬都会女子的作品成为金唱片,也为L.L.Cool.J最好的专辑Mama Said Knock You Our设立基调。
Salt-N-Pepa "Let's Talk About Sex" 1991
可爱,充满玩笑气氛但直言坦率。九0年代的女子团金唱片。
Arrested Development "Tennessee" 1992
“一片”奇迹。该团被提名为一九九二年葛来美最佳新进艺人。3 Years, 5 Months & 2 Days in the Life of......专辑卖出两百万张。
House of Pain "Jump Around" 1992
另一个白人饶舌“一片”奇迹,但这首歌曲可真的好。
Sir Mix-A-Lot "Baby Got Back" 1992
一首歌颂非洲裔美国人美声的歌曲,爬上排行榜第一名,谁说饶舌歌不能为善?
Kriss Kross "Jump" 1992
这两个青少年以反穿牛仔裤为号志,歌曲还有令人忍不住跟唱的片断,再加上制作人Jermaine Dupri敏锐聪明的操盘,亚特兰大终于赶上嘻哈的末班车。
Naughty By Nature "Hip Hop History" 1993
值得放进时间胶囊收藏的嘻哈国歌,合唱部分令人难忘,简单的挥手波浪舞姿取代了球场边的波浪舞。是打导演史派克-李拍过最成功的音乐录影带。
Tag Team "Whoomp!(There It Is)" 1993
受到亚特兰大脱衣舞俱乐部表演的启发,这首作品成为有史以来卖得最好的饶舌单曲之一,共卖出四百万张,也成为大家对九0年代记忆认同的一部分。
Dr.Dre "Nuthin' But a 'G' Thang" 1993/Snoop Doggy Dogg "Gin & Juice" 1994
这两首作品凸显街头智慧。展现“德瑞博士”紧凑,空间感宽阔,放克味十足的制作手法,也呈现“史努比狗狗”饶富歌唱性,邪恶,旋律感十足的唱腔。“德瑞博士”的The Chronic专辑卖了三百万张,“史努比狗狗”的Doggystyle卖了四百万张。
Coolio "Gangsta Paradise" 1995
借用MC Hummer的公式,搭配一头劲爆头发,这位前帮派分子参与电影“危险游戏”(Dangerous Minds)的原声带演出,取样一小段Stevie Wonder的“Pastime Paradise”,成功转型为流行歌星。
Salt-N-Pepa "Shoop" 1995
不是一个伟大嘻哈乐团,这首歌却是极棒的单曲,来自皇后区的“皇后们”再度称霸歌坛。
Puff Daddy (featuring Mase) "Can't nobody Hold Me Down" 1997
在“恶名昭著大人物”被杀死亡后,“吹牛老爹“攀上巅峰,始终与时代同步,这首单曲销售超过三百万张,成为九0年代版的“Ain't No Stoppin' US Now”
上述作品有不少相似处。它们都非常舞曲取向,歌词昂扬,副歌简单,颇能吸引年轻女孩与孩子(L.L.Cool.J节拍舒缓的“I Need Love“与Coolio的“Gangsta's Paradise”是少数例外)。它们也多从七0或八0年代的知名节奏蓝调歌曲,流行歌曲取样一段音乐或大家朗朗上口的唱腔段。“Rapper's Delight”一曲特地请来乐队,重新演绎Chic乐队的“Good Times”,作为取样片断,这种真人演出是极少数例外。不少八0年代的饶舌畅销曲都是用摇滚的吉他反复乐句,后来和免系鞋带球鞋一样褪流行了。
从“Rockit”一曲开始,饶舌音乐便挟鲜活有趣的音乐录影带之助,替艺人创造出比本性膨胀许多的角色性格,也大幅侧重超棒的舞蹈,有时两者皆备。观众热情拥抱一些内容无害,强调动感的舞曲音乐录影带如“Ice Ice Baby”, "Bust a Move",让它们得以挤入销售百万的殿堂。聆听Young MC与Vanilla Ice的歌曲,无法不联想起他们的音乐录影带,就像想到嘻哈DJ,必想到混音机一样。
对死硬派纯粹主义者来说,我这张名单上的每首歌曲都是“跨届狗屎”,不是“真正嘻哈”。这个立场就和各种艺术领域的纯粹主义者一样,眼光短浅,缺乏历史纵深。过去二十年来,这些畅销曲让一般听众对嘻哈音乐感到兴奋,至少意识到它的存在,并不断证明不相信它的业界人士错了。
所谓的“口香糖饶舌唱片”(bubblegum rao record)(注8)通常是由“一片”(或两片)歌星灌录,它们只是饶舌乐与白人听众的交集之一。摇滚媒体对“The Message”的高评价(《滚石杂志》给了它五颗星)预告了白人青少年摇滚迷与嘻哈音乐的血脉相连。最会利用这层关系的是Def Jam长篇的老板席梦斯。打从他和Larry Smith联手制作Run D.M.C的“Rock Box”开始,便将他们当作摇滚乐团来行销。席梦斯认为饶舌音乐有一种叛逆,不愿屈从大众的态度,相当类似他在曼哈顿留连Mudd Club, Hurrah's, Peppermint Lounge等庞克俱乐部所感受到的摇滚态度。
追求时髦的白人曾对嘻哈文化中的涂鸦艺术与霹雳舞大感兴趣,现在又成为饶舌音乐迷,让早期的饶舌音乐得以在《村声》杂志,《苏活周刊》(SoHo Weekly News)以及其他地下曼哈顿的杂志曝光。饶舌音乐最早在“美国广播公司”的“完美视界”(20/20)节目亮相,也是拜这个社群推动之赐。但是出身皇后区,后来搬到纽约下城区的席梦斯,想玩更大的游戏。他希望让整个美国成为“嘻哈美国”,而他在鲁宾身上找到相同视野,两人都深信饶舌可以等同于摇滚。鲁宾当时是纽约大学的学生,出生长岛,一头长发,是吉他手,也是硬嘻哈迷。
鲁宾将饶舌音乐“精简化”,移走“克帝斯重击”与“愤怒五人组”的那种节奏蓝调味,注入强硬顽固的听觉重击,令人想起AC/DC乐团的“Back in Black”与Billy Squier的“The Big Beat”,后者是来自布朗区的旧派碎拍节奏作品。他和Run-D.M.C合作的Raising Hell,和L.L.Cool.J合作的Radio,以及为“兽性男孩”操盘的Licensed to Ill,都经过这种精简手续,让这些饶舌专辑除了旧派DJ所强调的节拍重击外,又添加了重金属摇滚的音色,创作出全新的嘻哈感觉。更重要的是,在席梦斯与鲁宾的鼓励下,这些艺人证明了嘻哈专辑不只是单曲与辅白的拼凑,也可以使摇滚歌迷能够理解的完整艺术表达。
非洲裔美国文化最特殊的一点就是:每当白人开始对我们的艺术感兴趣,便会激起我们的社群对此项艺术所有权的争议。最明显的例子是“兽性男孩”的快速崛起。这个曼哈顿的白人MC三人组首张专辑Licensed to Ill卖出四百万张,引起黑人同胞的种族沙文主义,成为第一个(但绝不是最后一个)被抨击未入秦春黑人地盘的白人团体。
反讽的是这些年轻人是由席梦斯经纪与极力推销。这是流行音乐史上极少数的例子,一支成功的白人团体玩黑人风格的音乐,而且有一个黑人密切主导他们的事业。(续“兽性男孩”之后的例子是由波士顿制作人兼作曲家Maurice Starr一手培养出来的青少年偶像团体New Kids on the Block, 他们后来的经理人Dick Scott也是黑人。)“兽性男孩”的音乐制作由鲁宾操刀,席梦斯则鼓励这些男孩干些青少年坏胚行为,为这个三人组塑造出恶劣有理的形象,以促销Licensed to Ill. 幸好,他们现在已经长大成熟,迈过那个阶段。
“人民公敌”由鲁宾签下,由席梦斯负责行销,为极具跳舞性的饶舌歌与摇滚重击寻找到特殊平衡。黑人常讶异为何强调黑人民族主义的“人民公敌”会吸引一大群忠心的白人听众。道理很简单:“人民公敌“的音乐摇滚,而且反叛一切现状。美国青少年(偶尔,部分大人)心中都有一大片可爱园地,讨厌这个国家主流文化所彰显的价值。有时这种年轻叛逆只是肤浅表象,而非尖锐的政治立场,因此显得高度虚伪,但它可用来大卖唱片。
这种有限度的叛逆让白人青少年跟着“人民公敌“德It Takes A Nation of Million to Hold Us Back专辑(1988)跳动,也跟着“冰块”的AmeriKKKa's Most Wanted(1990), N.W.A的Niggz 4 Life(1991), "史努比狗狗"的Doggystyle(1993)专辑跳动。N.W.A(全名为*****z with Attitude)与同样来自西岸的“冰块”,“德瑞博士”,"史努比狗狗",吐派克继承了“人民公敌”的反叛态度,但省略了首尾一贯的正值批评。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广泛的反权威主义,加上颂扬美国人最执迷的两样东西--枪支与报复的生活哲学,合并一种近乎卡通化的仇恨女性态度,不管是摇滚乐手还是饶舌歌手,这种结合总能挑动年轻男孩听众。
当流行饶舌歌曲诉诸小孩与女孩,叛逆饶舌则吸引郊区男性,这是嘻哈与白人消费者的第三个交集。八0年代与九0年代初的纽约,几个饶舌团体颇受鉴赏家赏识。Source杂志便对Brand Nubian大加赞赏,给了one fir All专辑四根麦克风高评价。也对该团的团员Grand Puba和出身皇后区的Nas(本名Nasir Jones)赞不绝口。如果你读了那篇评论,会以为这几个饶舌歌手不仅是上帝送给嘻哈届的礼物,还是一座宝藏,代表了一切真实,都会与黑人事物。
不管是Brand Nubians的合约,或者是团员Grand Puba与Nas的个人唱片约,都是由白人签下,聪明狡黠的签约不仅仅是基于市场评估,也因为这些白人和上述歌手一样,都是饶舌音乐文化的产物。他们和席梦斯,鲁宾堪称“同学“,都出身伊丽莎白二八九号,那里曾是Def Jam唱片与Rush Management经纪公司在格林威治村的据点。
当快克毒虫在对街飘飘然时,新一代的唱片公司主管正在这个据点边做边学。Bill Stephney,丹迪-罗斯(Dante Ross), Lisa Cortez, Sean "Captain Pissy" Casarov, Faith Newman, Dave(Funken) Klein, Hank Shocklee, Lindsay Williams都在这栋建筑做过实习生或低阶员工,助理。五年内,他们全爬上大唱片公司副总裁的位置,或者在大唱片公司内开创品牌。
Brand Nubians是由罗斯签约Elektra唱片旗下。罗斯生于纽约,锐利瘦长,有股“华宝利街男孩”(Bowery Boys)(注9)新贵味。罗斯在嘻哈圈以酷爱篮球与脾气暴躁闻名,在Def Jam唱片从收发室小弟做起,后来成为Rush Management副总裁柯罕的助理。他替几只地下乐团(其中一支取名Uptown,恰如其分)制作唱片兼写歌,被Elektra唱片的头头巴布-克斯瑙(Bob Krasnow)发掘,一九八九年起用他做饶舌音乐的艺人/版权管理。克斯瑙是白人,对黑人音乐有极高鉴赏力,早在Blue Note唱片时代,便曾做过Ike & Tina Turner Revue(注10). 罗斯虽是白人,对嘻哈音乐却由纽约客的高级挑剔品味,憎恨流行饶舌与摇滚饶舌,倾向旧派节拍与流畅的押韵唱词。这种敏感触觉让罗斯签下Brand Nubians. Brand Nubians是个四人组,虔诚信奉“百分之五国家”(Five Percent Nation), 它是“伊斯兰国家”的分支,在纽约嘻哈圈有许多信徒。
有关上帝与魔鬼
“百分之五国家”的神学基础来自“伊斯兰国家”创办人法德“W.D.Fard”在一九三四年所写的一篇文章“失而复得的穆斯林训诫二”(Lost and Found Moslem Lesson #2).这边问答形式的短文里,法德说地球上百分之八十五的住民为“野蛮蒙昧者,吃毒化动物者,甘于做腐化心灵与权力奴隶者”,另外百分之十的住民则为“躯役穷人者,妄称真实上帝是个谎言,无法为肉眼所见”。只有剩下的百分之五的人是“穷而正直的导师,知道活生生的上帝就是人子,至高无上之物,来自亚洲的黑人。”
从“伊斯兰国家”出来的Clarence 13X(本名Clarence Jowars Smith)拿着法德的训诫,成立了“百分之五国家”,用所谓“至高无上字母“,“至高无上数学“来解释宇宙。根据他的宇宙学,他位于哈林区的基地是麦加,后来半区的布鲁克林基地则是麦地那。女人被称为月亮或地球,绕着男人运转,存在的目的就是让“黑人上帝们”播种。
七0年代起,“百分之五国家”就在美国东北部的地下圈颇具影响力,一方面是它给了年轻黑人安慰,一方面它也不像“伊斯兰国家”及其他传统伊斯兰教信仰那么强调严格的穿着与生活戒律。自从Clarence 13X在一九六九年被射杀身亡(至今未破案),“百分之五国家”便没有正式领袖,信徒只要看到教义适合,就可加入。我在纽约东区的住所隔壁住了一群凶暴的家伙,他们皈依“百分之五国家”,改名为“真实上帝”。“力量”等各种自我培力的字眼,虽未因此变得较不凶暴,却增加了一种骄傲感与社群感。
在所有皈依“百分之五国家”的饶舌歌手中,Rakim可能是最杰出的,他将宗教想象灌注在他的歌词创作里。许多纽约饶舌明星如Lakim Shabazz, Poor Righteous Teachers, King Sun, Dig Daddy Kane也多多少少传达“百分之五国家”的宗教信念。嘻哈圈中的信徒多半认为白人是魔鬼(这和“伊斯兰国家”传达的信念一样),而高喊“黑人就是俗世上帝”的声响也向鼓乐般喧嚣。相对基督教的白人耶稣,“百分之五国家”的信徒在自己身上找到力量与真理,此种哲学极易导致自我本位与唯心论。
罗斯在Def Jam唱片曾制作过一个白人饶舌二人组3rd Bass,团员分别是Pete Nice(本名Peter J. Nash)与MC Serch(本名Machael Berrin).萨齐(Serch)虽是白人,却符合一切霹雳男孩的条件。他成长于皇后区的Far Rockaway,街坊多是黑人,青少年时期,多数周末都在时代广场Latin Quarters舞厅表演。Latin Quarters是一家传奇据点,有很棒的MC, 还有伴随而生的猖獗偷窃。虽然一开始,观众对萨齐颇具敌意,但他仍不断得到上台表演的机会,终于以高超的押韵技巧与充满战斗力的姿态,赢得观众的尊重。另一支白人团取名诡异的“黑人青少年”(Young Black Teenagers), 虽曾替Hank Shocklee与Bill Stephney短命的Soul唱片公司录过音,却得不到Latin Quarters观众的喜爱。
因此当3rd Bass于一九八九年在Def Jam旗下出版首张专辑时,他们在纽约的饶舌圈已颇具威望。“Steppin' to the A.M.”与后续的单曲如“The Gas Face”在东北部颇受欢迎。终于在一九九一年以“Pop Goes the Weasel”单曲获得全国性突破,成为Vanilla Ice的白人饶舌劲敌。但是萨齐与Pete Nice开始产生龃龉,终于分手,毁了这个团体的动能。Pete Nice争得了3rd Bass团名使用权,找来DJ Richie Rich,出版了一张卖得极差的唱片。萨齐也出版了一张不成功的个人专辑,后来转往制作与经理部门发展。
就是在做经理人期间,萨齐遇见了Brand Nubian的纳斯(Nas).纳斯是个瘦小,总是睡眼惺忪的年轻孩子,许多嘻哈圈大人物认为它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作词者。纳斯的首次录音是替Main Source的“Live at the BBQ”客串主唱,令人难忘的演出让纳斯顿时成为纽约的小众崇拜人物。萨齐在曼哈顿的录音室碰见纳斯,请他替3rd Bass的单曲“Back to the Grill Again”担任客串主唱,并问他与唱片公司签约没.当时不少人接触这位年轻天才,但都尚未敲定和约。
萨齐开始担任纳斯的经纪人,一九九一年带着他的试录带去麦迪逊大道上的新力唱片,找艺人/版权管理部主管费芙-妞曼(Faith Newman)投石问路。妞曼出生费城郊区,是忠实的灵魂乐爱好者,五年前赴纽约大学念书,但是她真正的教育来自Def Jam唱片公司的实习机会,后来并在Def Jam做到艺人/版权管理部经理。当萨齐把录音带交给她吼,才赫然发现妞曼已经企图联络纳斯好几个星期。对妞曼(后来她跳去Jive唱片)来说,这是签下重要歌手,对纳斯来说,这是事业的开端,后来他出版了两张白金唱片,吸引了嘻哈圈最忠贞不二的一群歌迷。
BOMC(校园大人物)
当罗斯,萨齐,妞曼都在Def Jam“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时,这个纽约嘻哈前卫团的三人组并非特例。他们只是新一代百人时髦圈的一分子,这些人出入的不是Roxy俱乐部,嘻哈不是新鲜东西,而是他们的第一个音乐语言。除了他们,还有两个年轻白人约翰-谢克特(John Schecter),大卫-麦依斯(David Mayes)也听到“真正嘻哈”的呼唤。
谢克特还在哈佛大学念书时,便灌录了一张饶舌唱片BMOC(Big Man on Campus), 被布莱特-雷特纳(Brett Ratner)的唱片公司看中,签约旗下。雷特纳也是个热爱饶舌乐的年轻人,他的公司与Sire唱片签有发行约。(后来雷特纳成为首屈一指的音乐录影带导演,并执导克里斯-塔克主演的喜剧电影“超级轰天雷”)尽管BOMC专辑请来Chic合唱团的前团员Nile Rodgers助阵,古怪的歌曲如“Play That Funk”仍让这专辑听起来像是搞新搞怪,而非正宗饶舌唱片。
麦依斯也是哈佛大学毕业,曾在校园电台担任DJ.一九八八年,他和谢克特以及一个低调的黑人爱德-杨格(Ed young)联手创办Source杂志,对嘻哈音乐产生长远影响。这个杂志一开始只是两页的新闻通讯,售价美金两元半,只在宿舍间流通。九0年代初,Source杂志迁到纽约,已经茁壮成彩色月刊。麦依斯负责广告与行销,谢克特负责社论,召集了一批以非洲裔美国人为主,才气纵横的编采,摄影与美编群。Source杂志以其唱片评分标记闻名,异于其他杂质以“星号“为标志,他们用的是麦克风(五只麦克风为最佳)。Source也以持续不断报道嘻哈音乐及其无数的文化分支而闻名,地位越来越重要。一度,昆西琼斯(Quincy Jones)(注11)和华纳唱片都想并购它,但是麦依斯和谢克特不肯卖。一九九二年,这两个买主转而创立Vibe杂志,成为Source的最大竞争者。
一九九四年,Source杂志面临重大分裂,因为麦依斯一再支持来自波士顿,水准平庸的饶舌乐团Almighty RSO, 谢克特所支持的一批员工因而公开与他翻脸。麦依斯自大学时代起就与Almighty RSO交好。此种友谊让编辑部关系变得紧张,因为其他人看不起该团的表现。更糟糕的是,Almighty RSO感觉到这份鄙视,对麦依斯无法帮他们更多忙甚觉挫折,竟然威胁source的数名员工。
这出连续剧终于抵达高潮,麦依斯写了一篇关于Almighty RSO的报导,未经编辑部同意,偷偷登出来。经过公开书信往来谴责与叫骂,谢克特和编辑部员工决定辞职,让麦依斯全权控制Source。这场战争打得丑陋,完全撕裂了原有团队,好长一段时间,source都元气大伤,影响了品质。
但Source依然诉求嘻哈文化的大众魅力,终于平安度过风暴,找到一批执迷于饶舌音乐的年轻记者不在乎低薪为它工作。到了一九九七年,Source的编辑群全部是黑人与西班牙裔,平均二十五岁。同一年,Source成为全美零售量最大的音乐杂志,每期共卖出三十一万七千三百六十九份。《滚石杂志》则为十六万九千六百二十五份,确立了它的重要性。相对于Vibe杂志以华丽,彩色照片为主,Source则以平实风格成为另一种选择,持续成长。
一九九七年,当初离开Source杂志的几个黑人编辑包括Reginald Dennis, James Bernard创办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季刊XXL,与Source打对台。只不过再度与发行人控制权起冲突而被迫辞职。
嘻哈圈中最重要的白人
当反饶舌歌的运动者多拉罗丝-塔克(C.Dolores Tucker, 我将在后面章节继续介绍塔克)供给唱片公司白人主管,批评他们促销饶舌音乐是一种不负责任,性别敏感度过低的行为,她指的是拜瑞-魏斯(Barry Weiss). 从一个刻板印象观点(塔克的立论与刻板印象相去并不远)来看,魏斯符合上诉指控。他是白人,过去十五年来培养过不少嘻哈艺人。不仅如此,他还是犹太人,来自纽约,完全符合那些阴谋论者认定的“唯利是图”本质。更惨的是他的父亲海-魏斯(Hy Weiss)在五0,六0年代拥有Old Town唱片,那是以出版Doo-Wop-R&B(注12)闻名的公司,这使得拜瑞-魏斯成为唱片建制圈的合法一员。除了Tommy Boy唱片的创办人Tom Silverman之外,没有其他白人比魏斯在饶舌圈熬得更久,更坚持,更成功。
Jive唱片是英国赚钱出版集团Zomba的子公司,一九八二年雇魏斯成为他们第一个美国员工。Jive唱片最早出的几张片子是Zomba拥有出版权的碎拍节奏歌曲合辑。销售数字虽不惊人但也颇令人印象深刻。惊醒魏斯开始注意发展中的饶舌场景。魏斯想替Mr.Magic灌录一张十二寸单曲。Mr.Magic在WHBI电台的周末夜节目The Rap Attack是第一个固定播出的饶舌音乐节目。但是Mr.Magic临阵退出,由他的助理Jalil Hutchins和这位助理的朋友Ecstasy(本名John Fletcher)灌录了“Magic's Wand”,匆促上场之作。魏斯替这个二人组命名“胡迪尼”(Whodini),在DJ Grandmaster Dee(本名Drew Carter)助阵下,“胡迪尼”先后推出了好几张白金唱片。
之后,魏斯又签下不少饶舌歌手,包括勇于打破传统的KRS-One,俊美如海报男孩的DJ Jazzy Jeff & the Fresh Prince,平易近人的Kool Moe Dee, 倡导母语的A Tribe Called Quest, 皮条客饶舌派的上帝Too Short, 以擅长西岸杀人事件闻名的Spice I, 奥克兰饶舌要角E-40等。也是因为魏斯的协助,我和Jive唱片的Ann Carli才能让宣传“终结暴力”(Stop the Violence Movement)运动的单曲“Self-Destruction”完成,并在一九八九年一月发行。这是张宣扬反暴利的慈善募款唱片,我们先前接触了许多重要的非洲裔美国饶舌艺人,都遭到拒绝或没有回应。
饶舌音乐开始灌录成唱片,魏斯便参与了嘻哈圈,目睹它变成全国现象,又在九0年代开始不断区域化改变。魏斯之所以能敏捷的与嘻哈的变化始终保持同步,是因为他没有任何“艺术坚持”。他和奈特,Andre Harrell, 席梦斯不一样,非常机灵,从不让自己的品味干预他的商业判断。Jive唱片的成功之道是仔细研究全国各地的零售数字,找出各独立唱片公司的突破之处,然后魏斯便会与这些唱片公司或艺人接触,不是直接将这些艺人签约旗下,就是从这些独立唱片公司手中买下母带权。
譬如Boogie Down Productions的历史性首张专辑“犯罪头脑”原本是于一九八七年在布朗取得B-Boy唱片公司发行,后来母带权落在Jive手中。八0年代末,魏斯也特别注意费城方面的唱片销售数字,从这个“兄弟之爱”城市签下不少艺人,包括Jazzy Jeff & the Fresh Prince。而Moe Dee在加入Jive唱片前,是哈林区Rooftop Record唱片的艺人。Too Short在一九八八年加入Jive唱片前,曾在奥克兰的Dangerous Music出版过三张专辑,大肆颂扬皮条客之乐。在Too Short之后加入Jive唱片的E-40,是加州湾区活跃的嘻哈圈之王,录制了几张畅销作品,才和Jive唱片签下艺人约,并在Jive唱片内成立自己的制作品牌Sick-Wit-It. 就连九0年代最有才气的节奏蓝调创作歌手R.Kelly都是在芝加哥出版了首张专辑R.Kelly & the Public Announcement后,被Jive网罗旗下。这个策略并非万无一失。一九九0年,Jive唱片签下奥克兰Hieroglyphics Posse的团员-Casual, Souls of Mischief, Profilic-而后捶胸顿足,因为每一个成功。但是在极度强调潮流的嘻哈圈,魏斯与Jive唱片的打击率还是令人印象深刻。
令人不安的是Jive唱片这种“不带价值判断”的选片态度,看起来就像塔克女士批评的“没道德”。签下Too Short,魏斯与Jive唱片将“与好色女士打炮”的无止境狂言幻想端上全国台面。当嗜血成性的西岸饶舌开始流行,Jive唱片也毫不迟疑,签下来自奥克兰的Spice, 炮制出许多杀人故事。事实上,由导演休斯兄弟精心编排的“社会公害”(Menace II Society)电影原声带,就是虚无主义黑街饶舌类型的最佳纪录。
Jive唱片的最佳辩护理由就是它的折衷主义本质。它不像Death Row唱片,后者的商标便标出它的恶棍形象,Jive唱片总是让观众来主导它的方向。就因为Jive唱片的艺人/版权管理部完全逐是市场(至少区域市场)成功范例而行,品味偏向许多成年黑人痛恨而黑人企业家与嘻哈听众拥抱的领域。将责任推到“信差”身上,虽是美国人的嗜好,却不是漠视信息的方法。
对我而言,魏斯任内最大的成就就是他对KRS-One的坚持。Jive唱片在十年内推出八张Boogie Down Productions制作的KRS-One专辑。这些唱片没有一首歌曲是跨界作品,也只拍了几只音乐录影带,吸引少数的白人听众。魏斯与Jive唱片对KRS-Onw的执着,透露着毫不妥协,不追求流行,不带节奏蓝调,硬派与性好争论的作风,实在是嘻哈史上罕见的“白金作品”。除了L.L.Cool.J以外,没有其他饶舌歌手与同一家唱片合作过这么多专辑。魏斯对KRS-One的支持,给了饶舌音乐界最复杂的心智脑袋充分的创作自由。
劳工节
结束这章白人与饶舌乐的讨论,我必须说一个故事。一九九五年夏天,我正在长岛的一栋房子度劳工节长假。出我意料,我在一个地方性刊物上看到Run-D.M.C的表演活动讯息,演出地点是East Quogue地区的汉普顿镇的Bay Club。我和两个旧派嘻哈同行Ann Carli, Bill Stephney驱车前往那家俱乐部,看到一大群喝的烂醉的大学生与年轻白人。俱乐部挤满人,小小的舞台被音响器材淹没。
当Run-D.M.C与Jam Master Jay登台,震撼了整个俱乐部。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白人观众知道每一句歌词。观众对“My Adidas”,"Rock Box"与“King of Rock”这些曲子毫不陌生。这是伴随他们成长的音乐。就像Tempeation-Four Tops的演唱会是六0怀旧一样。对这些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来说,Run-D.M.C是他们的八0怀旧。他们对这些歌曲的感受不向哈林区那些黑人孩子。不,就如同白人对黑人流行乐的一贯感觉--这些歌曲深深勾起他们对童年乐趣的欢乐,甜美回忆。在狂暴的押韵歌词,熟悉的节拍与朗朗上口的合唱片段里,这些白人观众喝酒,笑闹,将头抵住喇叭深吻。许多人可能人为嘻哈的意义当不只如此,但这的确是嘻哈蜕变过程里的一个真实面貌。
[译注]
1。Krush Groove: 由Michael Shultz导演,以Def Jam唱片公司老板席梦斯的故事为本拍摄的音乐电影。
2。programmed radio: 有些电台不允许DJ自由放歌,而是由音乐编辑选定该播放的歌曲,交由DJ播。一般流行音乐台,播歌公式通常包括多少比率的新出片单曲,多少排行榜金曲,多少经典老歌,DJ自由选歌的范围因而受限。
3。gold record: 在美国,销售要超过五十万张,才能称金唱片,销售超过百万,才是白金唱片。
4。Jackson Five: 麦克-杰克森的家族合唱团,在一九六九年到一九七五年间共有十六首排行榜前四十名单曲,光是一九七0年便有三张排行榜前五名专辑
5。Osmond Brothers: 著名的白人家族合唱团。Vanilla Ice也是白人饶舌歌手。
6。Suge Knight: 奈特是Death Row唱片的总监。他常用威胁暴力手段对付他人,他与饶舌歌手吐派克在拉斯维加斯观赏泰森拳赛时发生冲突,当天晚上,吐派克便被枪杀身亡。后来他被判刑九年,不得假释。
7。安迪沃华的名言:人人都能成名十五分钟。
8。bubblegum rap record: 目标锁定青少年与前青春期的音乐称之为口香糖音乐,它通常结构简单,歌词易记,不断重复。详见Tom hibbert,opcot., p.31.
9。Bowery Boys: “宝华利男孩”是美国四0,五0年代一个畅销的系列闹剧电影,黑白片,主体经常围绕着鬼屋,疯狂科学家,大猩猩,脑部移植打转。详见http://us.imdb.com.title?0046802
10。Ike and Tina Turner: 著名的黑人灵魂歌曲夫妻档。
11。Quincy Jones: 美国重要唱片制作人。
12。Doo-wop: 一种五0年代发展于美国的乐风,通常由五到六位歌者组成,使用很少乐器,强调和声,哼唱部分很多,这种乐风到了六0年代便快速式微。详见Tom Hibbert,op,cit., p.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