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结一下99年哥特,极金前金横行时文艺青年的几点特征(很准哟) 
 电影:
 1.发表言论诸如:“我从来不看普通电影!”
 2.发表言论诸如:“哇!我最爱哥特电影!特别是《剪刀手爱德华》/《吸血鬼惊情四百年》/《乌鸭>等”
 
 音乐:
 1.发表言论诸如:“BTFABG的歌是全天下最忧郁的声音了!”
 2.在《UNDERFM留言版》/《网易摇滚版》发帖,标题为:
 “无尽的黑暗,中世纪的狂想歌剧金属-LACRIMOSA”
 或
 “虐恋与黑暗电子的完美结合-DIE FORM”
 3.在论坛求购/交换BATHORY/THRION/AND ALSO THE TREE.....的唱片
 
 创作:
 1.买了一部海欧,整天拍自己的鬼妆啊,画的骷髅啊,蜡烛阵啊啥的,在网易发言,并作如下附言:
 鬼妆——“我用身体来祭奠我的信仰......”
 画的骷髅——“这才是人的本质,最血腥,最原始,最真实......”
 蜡烛阵——“用我的哀怨.象地狱召唤撒旦的降临.....”
 (注,无论附言是什么,他们都会在后面加上六个点,从不遗漏)
 2.把上述附言,在ACDSEE里,用细小的花字体写在所对应照片的恰当位置,并加上一个网名签章(当然,一般来说也是花字体)。
 
 文学:
 1.热爱Cyber punk,总觉得自己可以CYBER SEX了。
 2.在书店选购北欧神话的书时,对边上想买痞子菜新书的高中学生妹一脸鄙夷。“现在的小孩真俗啊!”并在某摇滚论坛同其他忧心忡忡的文学青年们一起讨论。
 3.言必称奥丁,基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