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让我们健康的奔跑在摇滚的田野上—纪念Syd Barrett

[复制链接]
古柯碱 发表于 2006-7-15 15: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古柯碱



美国时间2006年7月7日,Syd Barrett在位于剑桥的家中逝世,享年60岁。

这只是一条普通的死亡通告,只不过叙述了某个人的死亡。但对于摇滚乐迷来说,这无疑又是一条让人迷惑而震惊的消息。原来,作为摇滚乐史上最伟大的乐队之一的Pink Floyd的缔造者和定音者,Syd Barrett在乐队1975出版的让全世界都以为是为其死亡而创作的专辑《Wish You Were Here》之后,还活了三十多年。这个天才的吉他手,词曲创作人,帮助Pink Floyd在专辑《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之后登堂入室,成就今天的荣耀和地位的天才音乐人,隐藏了自己的身份,在家乡和母亲生活了三十多年。这三十多年的时光将一个帅气、忧郁兼具疯狂气质的年轻人磨砺成一个发福、秃顶而穿着大短裤运动鞋的老人。

60年代的摇滚乐,在今天看来是多么的辉煌而纯粹,仿佛高高在上的佛陀世界一般遥不可及,在那之后,永远没有人能赶超那个乌托邦般的灵魂世界。但这个乌托邦一如其定义般也只是海市蜃楼。在海市蜃楼即将幻灭时,一些人将肉身毁灭,让精神永远的留存在这个虚无的世界里,一些人则重新回到肮脏混乱的世间,重又拿起吉他。这吉他不再是精神世界的护身符,而演变为和锄头、扒犁一般,只是个刨食的工具而已。

从今天看来,60年代摇滚乐的成就如此之高,和那个年代的特有的氛围是无法分离的。不止一次的和美国朋友谈论起那个年代的音乐。生于70、80年代的他们,依旧会对60年代的音乐和音乐人念念不忘。也承认今天的摇滚乐已成为一种大众文化,60年代婴儿潮一代已成长为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社会的主体,摇滚乐和性对于他们来说已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但也不再有当年的激情和放纵。只是在下班后回到家中,晚上和家人一起坐在电视机前,偶尔从电视节目中再次回味。

今天的摇滚乐世界里,可以谈起的曾穿越60年代的伊甸园世界的。也只有Rolling Stone和Pink Floyd。这两支乐队在音乐财富排行榜上,一个名列第一,一个第三,中间加了个U2。对于这两支乐队,我固执的认为,只有其在60年代所做的音乐才更贴近摇滚乐的本源。那种结合了嬉皮士的自然享乐主义、东方神秘主义情结、向往自由和天马行空似的想像境界的作品,堪称伟大的音乐和发掘人类内心世界的锋利匕首。

无论是Rolling Stone的《Beggar’s Banquet》还是Pink Floyd的《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都可以说是60年代摇滚乐中重要的专辑。从中透露出来的一脉相承的疯狂、颠覆和复杂的音乐构架都为众多乐迷所喜爱。在这两张专辑之后,两支乐队中都消失了一位成员。Rolling Stone的Brain Jones和Pink Floyd的Syd Barrett。

如果说这两个人分别是这两支伟大乐队的灵魂人物毫不过分。Brain Jones在Rolling Stone的岁月中,Rolling Stone的音乐总能表现出无穷的创造力和丰富的多样性。乐队也是波西米亚式音乐风格的缔造者和领导者。这与Brain Jones的宽泛而博杂的喜好是分不开的,他把一些充满神秘元素的乐器带入到乐队的演奏中,如印度的民族乐器。

而Syd Barrett之于Pink Floyd的意义也不亚于此。乐队第一张专辑《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中的大部分词曲都是他所做,演出中也包办了大部分的演唱和吉他。如果当初没有Syd Barrett这位迷幻世界的引路人的指引,很难想像Pink Floyd会走向哪里。而其依赖科技的演奏,将吉他变成了产生自由效果和音色的机器,同时他也是个使用回馈和混响的先驱。而他在演奏中使用zippo打火机当做滑棒的怪异手法也成为了Pink Floyd早期的一个标志。

但这两位天才式的乐者身上自毁的气息太过于浓重。酗酒,吸食过量的毒品导致乐队的演出经常出现意外。Syd Barrett作为主唱,在后期乐队的舞台表演上经常站在灯光下一言不发,其隐晦的思维情结无法被大多数人理解,连乐队内部也产生了分歧,加上患有癫痫症,Syd Barrett于1968年离开了乐队。而Brain Jones也于1969年的夏天,在离开乐队一个月之后,手持酒瓶,背对月亮,溺死在自家的游泳池里。而他死之前的Rolling Stone,性和毒品一度使之陷入困境,由于毒品事件,他们1966到1969年的巡演被迫取消。

与其说Brain Jones和Syd Barrett分别是因为酗酒溺毙和癫痫离队,我更倾向于相信是乐队其他的成员无法忍受这两位成员的疯狂和自我毁灭。当他们看到乐队会因为这样的成员而毁灭时,他们无情的将他们踢出局。之后重整面貌,就有了我们今天仍然可以见到的在舞台上银发飘飘,孜孜不倦的弹奏着有惊无险的吉他的Pink Floyd的三位老人和那几个依然喜欢叫嚣和滚动的石头老人。

Brain Jones在被逐出乐队一个月之后就死于自己家,现在这还是一个悬案,到底是自杀还是谋杀已经无从查证。而Syd Barrett则死于离开乐队38年之后。在他离开乐队后,原乐队成员Davie Gilmour的帮助下发表了两张个人专辑《The Madcap Laughs》和《Barrett》。但这两张专辑更多的成为他独自一人的呓语。更加晦涩的音乐,也更加玄妙和虚空的歌词。这也是他为了治疗精神抑郁症而被迫服用LSD的结果。《The Madcap Laughs》的封面有这样一幅照片:一间空荡荡的房子里,Syd Barrett神情恍惚地坐在地板上,在他背后,一个赤裸的少女伸展开了身体。崩溃?平静?冷漠?Syd Barrett在发表完2张个人专辑后突然停止了音乐创作,他先是迷上了宗教,后是绘画,Syd Barrett曾明确表示过在音乐与绘画之间,他更愿意选择后者。



Syd Barrett是天生的敏感而局促的。在他的世界里更多的是自我意识的表达,当这种表达无法借助音乐或者语言来呈现的时候,他选择了放弃音乐并保持沉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语无伦次,脸色苍白,只是偶尔注视自己绿色的蛇皮靴子。在全世界都以为《Wish You Were Here》是为了祭奠他而做时,他也不发一言,只是在专辑录制的过程中去见了乐队成员一面。之后就回到剑桥和母亲住了下来。在剑桥,他将名字改回为原名Roger Keith Barrett,而不再是少年时,为向当地一位音乐家致敬而给他的昵称‘Syd’。

三十八年后,当Syd Barrett安静的离开这个世界时,乐队的剩余成员发表声明称:Syd是我们乐团早期的指路明灯。对于这样的话,看起来更像是为自己曾经的行为而掩饰性的打个圆场。今天,Pink Floyd已经肩负起更宏伟而庞大的使命,就是将其著名专辑《the Wall》在世界各地有墙和恨的地方上演。最近一次的演出是在巴以加沙地区的隔离墙附近。在这次演出之后,巴勒斯坦极端分子袭击了以斯列边防站,造成以斯列撤出加沙地带后的最大规模伤亡。这是对这次演出的无情的嘲笑,当大部分人将原本反政治,无政府主义的摇滚乐硬要和政治与政府联系在一起的时候,现实给予其无情的响亮的耳光。虽然事后, Royer Waters在接受BBC采访时表现的镇定而无所谓,称巴以之墙终究会倒塌,就算比柏林墙难一百倍。事后,BBC赞扬了Royer Waters的宽容和风度。


看到这则报道后,不禁想起当时Syd Barrett当时还应该在遭受病痛的折磨,几乎奄奄一息。两个人的两种完全不同的境遇,就是两个人对待音乐的态度。Syd Barrett是类似婴儿般的无意于用音乐达到什么目的,只是随性的创作和演绎,他的思维是稚嫩而不堪一击的,是永远无法承载一支有如现在的Pink Floyd般的历史使命和责任的。

Syd Barrett曾在一次接受采访中说:“我的心里充满了灰尘和吉他。”而在大部分时间里,回答的问题呈现一种语无伦次,他的答案都是支离破碎、以一种意识流的状态呈现在你的面前。Syd说他最喜欢的音乐人是Jimi Hendrix,“我曾跟随他一起巡演,那时候,我和Lindsay(他的一个女性朋友)总是坐在巡演大巴的后座,他坐在前面,他总是拿着照相机给我们拍照。但是我们从来没有认真地谈过什么,就像现在这样,彬彬有礼的。他比人们了解的要好,但是非常自我。他常常把自己关在更衣室里看电视,不让任何人进去。”

Jim Morrison、Janis Joplin、Jimi Hendrix作为摇滚乐史上公认的天才人物,在60年代的摇滚伊甸园倒塌时就追随着这座精神图腾而去。而今天,当另一位伟大的音乐人Syd Barrett离我们而去时,也许,摇滚乐是没死,但起码是完全不一样了。

今天的摇滚乐,呈现的是一种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趋势。更加的庞杂,更加的商业,也更加的没有菱角,没有性格,如同一个已经被调教的服服帖帖的烟花女子。失去了贞烈,也失去了死的勇气。

如果今天有一个人在舞台上用牙撕咬吉他,演奏完毕点燃吉他膜拜的话。我会感觉到一种浑身不自在的别扭。

因为这已经不是1968年,因为这已经不是一个摇滚乐的时代。

[请勿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入库单 发表于 2006-7-15 19: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插句不相关的,似乎很少见有人会写“请勿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饕餮 发表于 2006-7-16 10: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买卖区的帖会经常这样。

发帖中,请勿回复。

因为要发很多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barrett 发表于 2006-7-16 11: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句是,邱大立那文<被道德遗忘的神曲>的原句吧!
见过一张SYD90年代早晨跑步的照片,光头,看起来真高啊,强壮.至少有190CM.像摔交选手.全没有当年那气质,普通人一个.
原帖由 古柯碱 于 2006-7-15 15:31 发表
文/古柯碱

《The Madcap Laughs》的封面有这样一幅照片:一间空荡荡的房子里,Syd Barrett神情恍惚地坐在地板上,在他背后,一个赤裸的少女伸展开了身体。崩溃?平静?冷漠?Syd Barrett在发表完2张个人专辑后突然停止了音乐创作,他先是迷上了宗教,后是绘画,Syd Barrett曾明确表示过在音乐与绘画之间,他更愿意选择后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入库单 发表于 2006-7-16 13: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饕餮 于 2006-7-16 10:53 发表
买卖区的帖会经常这样。

发帖中,请勿回复。

因为要发很多图。


~_v 当然不是这种场合的用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入库单 发表于 2006-7-16 13: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arrett 于 2006-7-16 11:00 发表
这几句是,邱大立那文<被道德遗忘的神曲>的原句吧!
见过一张SYD90年代早晨跑步的照片,光头,看起来真高啊,强壮.至少有190CM.像摔交选手.全没有当年那气质,普通人一个.


这个吧
http://www.lundissimo.info/imgs/barrett/syd/
http://www.pinkfloydz.com/PF_Syd.htm
没“气质”吗?
你喜欢他就有气质了
这说明我们老点也会大变样
所以想像张国荣一样的,没他的保养条件,只能趁早死得漂亮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barrett 发表于 2006-7-16 14: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张!他这照片看起来不错!!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饕餮 发表于 2006-7-17 13: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入库单 于 2006-7-16 13:24 发表


~_v 当然不是这种场合的用法……

我就是没话找话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豁達乱拜]❤

GMT+8, 2024-11-23 16:1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