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豁达重开,大庆,发供文一篇/Sound & Vision之泛Prog 界

[复制链接]
Dionysos 发表于 2007-3-21 11: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爱音乐,也爱电影,初入门时两者中我所爱的部分似乎并不搭界。不过各自深挖下去,便发觉它们靠得越发近了,联系密得扯不开。比如半年前,刚看完午夜牛郎之大导John Schlesinger完成于71年的经典之作Sunday Bloody Sunday,忽然觉得里头饰演年轻装置设计师的Murray Head有些眼熟,一翻自己的CD堆居然发现了他在77年于岛公司发的一张个人专集Say It Ain’t So!玩的是70年代唱作风,不过带有点点Joe Cocker式的白人灵歌腔。 又一个晚上,刚听过前Art of Noise成员Anne Dudley 99年全盘投向新古典路线的专集Ancient and Modern,临睡前看了压在手上好多年的American History X(爱德华·诺顿主演),结果给影片配乐的正是Anne Dudley。终于,这隧道贯通,算是10年来漫游于彼岸的嘉奖。类似文章颇多,还要再写,不出奇招儿是行不通的。筹划数月,在此和大家讨论一下泛Prog界的乐手和视像艺术有所关联的创作----即使局限在这么狭小的范围内,两者间的交点仍然难以尽数。因为要配合影像元素和叙事需要,这些出品,不见得是各个单位最有代表性的名作,却往往展现了他们不一样的一面。

      Progressive Rock运动于诞生之初,便和视觉元素扯上了关系——不用多说,你也知道我是在说发迹于伦敦地下迷幻圈,进而一跃成为Progressive Rock先锋乐团的Pink Folyd了。Arthur Brown首创了舞台烟火技术,而Syd Barrett则偏爱幻灯投影下变幻不停的彩色光斑和零落图片,从此,对视觉效果的强调和铺张运用便成了Pink Floyd现场演出的一大传统。事实上,Pink FloydSyd离队以后越来越空旷辽远,风性漂浮的音乐本身就带有极强的画面感和气氛渲染力。1968年,乐队被出生于伊朗的德裔法国新进导演Barbet Schroeder征用,为其配合学潮运动的迷幻之作More创作配乐。和初涉太空摇滚领域的前作A Saucerful of Secrets的黑暗神秘不同,More是一张暖调的小曲作品集,乐队成员在这里都显得十分放松而缺乏野心,从而促成了这张Pink Floyd历年来仅有的随性出品。难忘是其中一首Green Is the Colour,那份悠然之美,叫人心仪。该导演4年后的神秘主义作品La Vallée(山谷?)同样由Pink Floyd配乐,该原声专集以Obscured By Clouds为名出版,而影片中的山谷在地图上就是被标名为“阴云笼罩之地”。处于Meddle这张乐队将其的太空野心推至顶点的著作和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的巨大商业成功之间,又是在72年这么一个Progressive Rock无数名作层出不穷的黄金盛世发表,Obscured By Clouds的备受遗忘便也不难理解了。乐队这最平易近人的一章里带来了多首直来直去的摇滚曲目,若说旋律、张力都水准依旧,但对于Pink Floyd这个名字,我们要求的大概不仅如此。死硬PF乐迷还会知道安东尼奥尼70年那部反映美国嬉皮风潮的迷幻电影Zabriskie Point里选用了乐队四首作品,而Alan Parker82年把Roger Waters主创的自传性双唱片The Wall搬上荧幕更是早已成为人人背熟的典故。较冷门,是70年乐队和前卫乐手Ron Geesin合作专集Atom Heart Mother时,Roger WatersRon Geesin 联手为人体科教片The Body创作的配乐。延续Atom Heart Mother碟内最后一曲Alan’s Psychedelic Breakfast那种取经自法国具象音乐的环境声拼贴路线,Ron Geesin对心跳,呼吸等人体自然声响的采集铸炼模式为乐队日后的大仗阵音响布局树立了榜样。个人认为,这张唱片是Pink Floyd众多Side Project里最不容错过的。Roger Waters单飞后的个人专集中,也常常出现好莱坞大片般的声响设计,但是堂皇之下,却总叫人觉得没了感动,反观Music From The Body,会觉得Ron Geesin的敏锐通透才是Roger Waters笔下灰暗曲调的良伴。

    英国Prog Rock圈主流乐团,也不乏与电影接驳的经历。细心的Yes迷应该会记得,乐队70年专集的开场曲,那首摧枯拉朽的No Opportunity NecessaryNo Experience Needed-----此曲翻唱自扬威于Woodstock音乐节的黑人民歌手Richie Havens,可令人拜倒的却是曲至中段突如其来的澎湃管弦,那任谁都耳熟能详的乐句正是引用了Jerome Moross50年代好莱坞电影The Big Country(格里高力·派克主演)写的经典配乐。

   女高音领航的交响派Prog Rock领军乐团Renaissance78年走向亲民路线的专集A song for All Seasons里收录了乐队写给电视剧集The Paper Lads并被用作的主题曲Back Home Once Again和专集中其他曲目毫不冲突,那是一首金碧辉煌的伟大流行曲,不过配在这样一部反映送报人生活疾苦的电视剧里,似乎不太搭调。

   进一步,咱们有同为巨星级乐团的Jethro Tull。经过72年的Thick As a Brick73年的A Passion Play两张Billboard榜首专集,Jethro Tull的市场号召力早已被电影工业盯上,于是74年间,好莱坞片商找到Ian Anderson接洽,意图把A Passion Play改编后拍成电影。情节概述如下:一个小女孩车祸身亡后挣扎于天堂地狱和种种诱惑之中,她想呆在天堂和地狱的中间点,不靠近任何一边,然而最后她终于懂得,每个人都必须选择自己跟哪头儿,试图呆在中间是最不可饶恕的罪过。于是Ian Anderson开始为电影写配乐,可是等歌儿写好了,Ian却突然觉得不适应好莱坞在创作和资金上对他的限制,跟片商方面谈崩了,于是乎咱就有了这张没有电影的电影配乐专集War Child。一直以来War Child就遭受到乐迷和乐评两方面的冷遇,不过我近几次重听之后,认定这是张被低估的作品。夹在两张公认的经典大作A Passion PlayMinstrel in the Gallery之间,又选择了最短的曲目格式,这是War Child在比拼中的不利因素。然而听听Ladies的田园诗意,Back-door Angles的刚烈爽劲,Skating Away on the Thin Ice of a New Day的美丽出尘,再加上那早已用到烂熟的复杂曲式贯穿始终,这都是最最经典的颠峰期Jethro Tull之声。


   连Queen这种强弓硬马的乐团也在80年被英国名导演Mike HodgesGet Carter)招去为其大投资科幻片Flash Gordon配乐------对于Mike HodgesQueen双方,这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尝试,前者拍出了一弱智却又弱得够娱乐的大片,后者做了一堆廉价俗艳却又不失新意的玩闹配乐-----突破在于乐队四成员全都在使用合成器!主题曲和The Hero两首有Freddie Mercury主唱之外,剩下的都是器乐曲,影片里傻呵呵的对白穿插其中----比如“Flash, I love you but we only have 14 hours to save the Earth!大量运用合成器之下,有好几处,我几乎都要大喊出来:太像Vangelis了!当然,到了婚礼进行曲的吉他重弦响起,谁都知道那是Brian May大人驾到。不要忘记Queen 84年专集The Woks里的大热单曲Radio Ga Ga正是取材于1927弗里茨•朗的经典科幻电影大都会。

   不能不提的是Buffalo’ 66这部Vincent Gallo99年间一举赢尽全世界的处男电影,不知Vincent是不是Prog友,反正Buffalo’ 66里塞满了Progressive Rock运动的首本名曲:女主角在保龄球馆里跳踢踏舞一段配的是King CrimsonMoon Child,男主角冲进夜总会杀掉或没杀掉仇人那双线选择情节配的YesHeart of the sunrise里的高潮段落,最后片尾出字幕的时候配的是Yes69年同名专集内收录的乐队第一首单曲Sweetness!前两首还好说,最后一首Sweetness,只有最忠实的Yes迷才会懂得它的历史价值-----因为单单从听感上来说,这绝对是一首青涩未琢的次等作品。

       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British Folk/酸民谣/Progressive Folk运动和主流Prog Rock界连气同声,那是一个英国民谣界在音乐形态上最有进取心的年头。要说整个迷幻民歌圈影响力最大的旗舰乐团,那非“不可思议的弦乐团”莫数了。70年间,导演Peter Neal为当时如日中天的The Incredible String Band拍摄了一部记录片Be Glad For The Song Has No Ending,次年乐队发表的同名专集,其中有三首曲子是为上述影片专门录制的配乐。All Writ DownSee All The People都是简简单单的民歌小品,然而在Mike HeronRobin William二人神游式的演绎下,都沾上了点“酸”味。焦点作是碟末那首长达26分钟的The Song Has No Ending,该曲集结了乐队的器乐演奏片段和无词吟唱-----这是在乐队此前出品里少见的异数,大量SitarTabla,竹笛,唢呐,锣鼓,铜钟等众多东方乐器的迷晕混用,让人好像直坠入帕索里尼电影《美狄亚》中的远古蛮荒之国;而钢琴,大键琴,提琴,管风琴,木吉他又不时夹带着中古英伦的典雅之美划破混沌;旅程行至曲末那叫人开怀的明媚Raga小调,我已经听到不知归路。
   
        如果要评比Progressive Rock界最传奇性、最为乐迷津津乐道的电影配乐单位,那么当选的应该是意大利的GoblinGoblin的前身可以追溯到72年组建的Oliver ,当时键盘手Claudio Simonetti和吉他手Massimo Morante领着刚组建的乐队登陆英伦三岛,他们甚至跟当时英国Prog圈中地位无人能及的名牌监制人Eddie Offord(与黄金时期的YesELP合作无间)接上了头。对方对这几个意大利小伙儿也表示出了兴趣,眼看着成名在望,双方却因为Eddie OffordYes赴美国巡演而断了联系。几人终于因签约无门,返回意大利。改名为Cherry Five,打心眼里亲英的他们发表了一张再典型不过的英式Prog专集,乐队再度改组,更名为Goblin。到了1975年,当时意大利新一代导演中的佼佼者Dario Argento正在筹拍一部恐怖片Profondo Rosso(深红),可他先期交给专业电影配乐者Giorgio Gaslini完成的电影配乐却叫他很不满意。他认为太过爵士化了,缺乏力量,所以只保留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Dario把重新配乐的机会交给了Goblin,由于时间关系,整个录音过程只有几天。没承想,乐队创作的破格摇滚化重型配乐竟帮助电影一炮打红。77Dario的恐怖片新作Suspiria(叹息),同样由Goblin配乐。该片对于DarioGoblin双方都是登峰造极之作,影片中浓艳,强对比的色彩运用,夸张的构图和血腥到荒诞的场面集中体现了导演的Cult Horror Film特质;而Goblin则走向电气化路线,Claudio Simonetti的表现叫人激赏,他对声效的敏感使他不再像是个普通的技术流键盘手,而是如同柏林派的电子乐手们一样的创意凌人。怨鬼出街一样的呼哨,午夜祭奠般的鼓击,咄咄逼人的胁迫式推进,再由叮叮咚咚的铃声奏出阴魂不散的主旋律,一切都是可一不可再的经典。


   以Suspiria为开篇,DarioThree Mothers三部曲的后续之作是80年的Inferno(地狱),Three Mothers包括前作中出现的叹息之母和本作中逐步揭露出来的黑暗之母和眼泪之母,这三位都是存活到现代社会的古代女巫,邪恶嗜血的她们导演了一场场离奇死亡和凶杀。让影迷失望的是这一次Dario没有继续找Goblin合作,意图借全新的碰撞带来火花,加上本身又是死硬Prog Rock迷,这次出现在配乐者位置上的竟是Keith Emerson!据说Dario是在一次看ELP演唱会时被Keith那狂魔附体般的表现征服-----看过Nice以至ELP早期现场的人都会知道,Keith可以对他的Hammond Organ做出任何Jimi Hendrix能对他的吉他做的事儿-----如果不是更离谱的话……Inferno的配乐在当年遭到死硬Goblin迷的集体抵制,他们认为Keith Emerson不具备电影配乐人的素养------今天重听之下,我觉得Inferno是被不公正的对待了,事实上Keith Emerson的学院派作曲素养远比Goblin为高,只不过正因为如此Inferno听上去也远比Goblin的东西更像传统电影配乐,不如后者那么令人耸动。近年,绝版多年的Inferno重见天日,唱片内页里说这是Dario Argento迷,Keith Emerson迷和Three Mothers迷的必收藏品,最后还居心叵测的加了一句:听这张配乐的时候不要看窗外,因为Three Mothers正在外头盯着你。和Suspiria一样,Inferno的主题旋律也写得颇有点粘人,听过后几天,那调子又会陡然杀回你耳边。痛惜ELP过早解散的乐迷也能在那首Taxi Ride里找到安慰,而Mater Tenebrarum里的合唱团一出,简直就是Magma在拍门了。顺便提一句,Three Mothers 的第三部到今天为止还没有拍出来。


   似乎恐怖电影导演总是对泛Prog圈乐手们情有独钟,世人皆知的典故,还有美国导演William Friedkin73年的那部大作The Exorcist(大法师)------这部恐怖电影史上举足轻重的电影里正采用了同一年在大西洋对岸红到发紫的Tubular Bells中的开场片段。Mike Oldfield真正意义上的电影配乐处子作献给了英国导演Roland Joffe广受瞩目的名片The Killing Field。片子讲的是红色高棉在柬埔寨搞红色恐怖和大屠杀那段,西方人拍这样的题材,你也知会是个什么样子啦。Mike Oldfield自己说他觉得电影配乐很难做,尤其是对于这么一个情绪如此激烈的片子-----他以前的音乐都是要小火闷罐慢慢煮的,质感上更是以轻盈,气化为基调,这回确实是个挑战。不错的尝试,是Evacuation里经过Treatment后的柬埔寨民族乐器和Executive的鬼魅疏离电子曲式,听我这么说你也会想到EnoDavid Byrne合作的那张My Life in the Bush of Ghost了;而Blood Sucking里的锣鼓一起,Third Ear Band绝对是最接近的联想。最喜欢的还是碟末的两首,Good News的恬静带点东洋味,改编曲Etude的欧陆美境则像是Vangelis的东西。回过头来再说William Friedkin,他继大法师之后的惊悚片Sorcerer仍然在Prog界内寻求配乐伙伴,不过这次他找来的是其时已经杀入英美主流市场的德国Krautrock先锋乐团Tangerine DreamSorcererTangerine Dream的第一张电影配乐作品,估计当时乐队三人也没想到后来乐队竟成了好莱坞电影配乐的大热之选。尽管被广大橙梦迷指为乐队掉入商业陷阱的第一步,我却始终觉得这张铁三角阵容----Peter BaumannEdgar FroeseChristopher Franke的绝唱之作颇为出色。不要因为这是张配乐作品就妄加低估,其实论品质,它并不逊色于三人最后一张录音室专集Stratosfear和最后一张现场唱片Encore,要新意,它甚至要更超上述两者-----因为,在这里,体裁所迫,TD做了一组在他们实属罕见的短曲。这些织体简单的精致小品,每首都经得起细品,再说,要营造荒凉刺骨到叫人不寒而栗的氛围,还有什么比Tangerine Dream更合适的选择么?


   除了Tangerine Dream以外,还有许多Krautrock圈的名牌单位曾经触电。其中我国乐迷最熟知的应该是Can70年发表的电影配乐集录Soundtracks,七首曲目分别是乐队为5部地下本电影创作的。此时的Can恰逢两个主唱Malcolm MooneyDamo Suzuki交接棒时期,可以清楚的看到后者已经成功的取代了前者的地位,专集中铃木唱了4首,其中还包括了14分钟的Mother Sky(来自影片Deep End),该曲在节律性鼓击引领下各乐手的即兴加料已经预示了乐队未来的风格,不过这还只是个雏形,Tago Mago之后几张里那种轻烟般奇诡莫测的节奏线还未出现。曲至将尽处,铃木高潮过后似的呆呆唱着to be togetherto be together...确实要命!而最后一曲Malcolm唱出的迷幻小调She Brings the Rain(来自影片Bottom)也如斯动听。唯一器乐作是Dreadlock的主题曲,居然有点Ennio Morricone的感觉!Krautrock圈最经典的影音合作当数德国新电影四杰之一的荷索与慕尼黑Krautrock传奇乐队Popol Vuh----也可以说是和Florian Fricke此人的合作,鉴于Popol Vuh从来就是他一人说了算,别的成员来来往往谈不上对乐队有什么影响力。说来有趣,同样混迹于慕尼黑的法斯宾德在他探讨共产主义的实验电影尼克拉毫森之旅(Die Niklashauser Fahrt)里拍了一段他们几个反剧场成员参加小型嬉皮音乐会,大家七零八落躺了一地,一边抽大麻烟一边跟着音乐摇头晃脑----在演出的正是当地另一传奇乐团Amon Duul II!(如同文德斯的电影柏林苍穹下里出现了坏种的演出)真是臭味相投者各聚一圈,想过去荷索跟Florian就气质相象,这一对安静内省自恋的人啊!双方最早的合作可以追溯到荷索72年的名作阿基尔或上帝的愤怒(Aguirre, der Zorn Gottes),要说电影,那是荷索最棒的作品之一,要说音乐,我不认为这是最好的Popol Vuh。不过主题曲里宏大的Moog琴拟合唱团,Spirit of Peace里沉静神性的钢琴独奏,都是蛮典型的PV,只是少了点点迷醉吧。


   较少为人所知,是柏林名团Ash Ra Temple也曾在75年为法国导演Philippe Garrel的简约主义迷幻电影Berceau de Cristal配乐。这部电影的演员表里出现了Nico,事实上Philippe GarrelNico保持了10年生活上和工作上的伙伴关系。IMDB上唯一评价了这片子的影迷猜测它的配乐人是John Cale,他显然是不听Krautrock-----多么典型的柏林太空电子派出品啊!Le Berceau de CristalAsh Ra Temple的最后一张出品(其后乐队基本变成了Manuel Göttsching的一人乐队,并改名为Ashra。近年重组不列入考虑),并带出了一次经典合作-----此时的Ash Ra Temple是团长Manuel GöttschingAgitation Free的吉他手Lutz Ulbrich组成的超级二人组-----这一合作还要早于ManuelAgitation Free里的电子乐手Michael Hoenig联手录制的Early Water。唱片开场的标题曲和第二首,风琴主奏下,乐境都是如此的靠近Klaus SchulzeLe Sourire Vole完全指明了Early Water直至E2-E4里的那种Proto-Trance路向。从Silence Sauvage的迷魂敲击到Le Diable Dans La Maison的张牙舞爪再到Deux Enfants Sous La Lune里近乎于Michael Brook10年后赖以成名的无限连绵环型吉他,当然还少不了Le Songe d’Or的迷茫美态,绝对是充满惊喜的一张!Klaus Schulze的最经典作品系列里,也有一张电影配乐,那是在76年为色情电影名导Lasse BraunBody Love所作的。这是Klaus Schulze的第八张专集,他的前11张,都是前卫电子乐的无上著作。Body Love系列处于两张更为重要经典作MirageX之间,可以感觉到它主要融合了MoondawnMirage两者的手法。前Wallenstein/Cosmic JorkersHarald Grobkopf仍然和Klaus合作无间,他的鼓击为后者的太空电子世界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生动推进力,这正是堪称伟大的Moondawn中得到的经验,而Klaus对电声的选用则更接近Mirage时期的凄清,剔透。听得称心满意之余,只是很难想象,这样的东西配在色情电影上会是个什么效果----讲太空人激情的么?听上去似乎是一个人被抛进太空深处,就算化成了灰烬,也遇不上另一颗尘埃的感觉。



    把眼光向Krautrock族群的纵深方向望去,仍然可以找到Sound & Vision的结合。去年的重大发现之一是Vita Nova这队70年代德国地下乐圈的隐秘之王,很多地方都把他们归为奥地利乐队,其实乐队成员来自不同国家(波兰,匈牙利等),他们的基地是在德国慕尼黑,只不过奥地利的唱片公司为他们发表了专集而已。当时听这队唱着拉丁文,风格界乎于ELPKrautrock和意大利重型Prog之间的神奇乐团,就对他们唯一一张大碟内一首Whirl Wind印象深刻------一听便知,这绝对是在向Ennio Morricone的那堆意大利西部片配乐致敬!日后再研究乐队各成员履历,竟然发现键盘手(在Vita Nova里完全是一派Keith Emerson式的键盘巫师作风)Sylvester Levay80年代中期登陆好莱坞,成了商业片金牌配乐人!影视作品加一块儿,他配乐的不下60片!其中甚至包括史泰龙演的浴血擒魔(Cobra)!其他的看名字也多是些动作片。就连泛Kraut圈的瑞士名团Krokodil也在70年为热衷于雪地题材的德国导演Willy Bogner第二部电影Stehaufmadchen的宣传片配乐,这首迷幻器乐曲作为Bonus Track收录在再版的乐队第二张专集Swamp里。

  法国Prog旗舰乐团,Zeuhl乐派开山鼻祖Magma也未能幸免。74年他们以乐队领袖Christian Vander的名义为法国独立导演Yvan LagrangeTristan Et Yseult配乐,这些作品被收录在专集Wurdah Itah里。Tristan Et Yseult是瓦格纳经典歌剧《崔斯坦与伊索德》的改编电影,无缘看到这部电影,看唱片内页里的剧照,感觉都是很帕索里尼的荒芜孤绝。音乐上,头一年里刚刚发表过其颠峰巨著MDKMagma尽管在此缩水为最精粹的四人团体----Christian和他妻子Stella,乐团长期以来的人声标志叙事男歌手Klaus Blasquiz以及第二创作核心BassJannick Top----而且又以原音乐器为主导,可其精神上无以伦比的压倒性强大却一点也没打折扣。资深的乐迷会发现Wurdah Itah的路线接近于多年后发表的另一个MDK版本,Mekanik Kommandoh。由于不插电和织体的简化,我们可以在这里清晰的听到Magma那由节奏部发动的涌潮般搭建模式,我想对于Zeuhl派的新入门乐迷,这张专集是个不错的入口-----我每次听罢都会因兴奋过度而头晕,再没有什么能比得上黄金期的Magma了!


  美国那厢,千变万化的摇滚殿堂巨擎Frank Zappa也早就向电影界进军了。71年,他自导自编自演的第一部长片200 Motels问世,情节是摇滚乐队巡演生活中的荒唐事----乐手们只关心如何多拿钱和找骨肉皮乱搞,演员阵容包括Keith MoonRingo Starr。看过故事简介你也会知道,这双张配乐集会走向Zappa擅长的哪种路线:自然是闹剧摇滚了----这也是那三位60年代走红的流行乐团The TurtlesHappy Together)的成员在70年加入Zappa的乐队发明之母之后带来的新风气。同类出品中更有名的是71年的费尔莫现场,不过个人认为200 Motels要较为优胜。这里,Zappa动用了大编制的交响乐团,这可跟欧陆的新古典风格差得十万八千里,Zappa的交响作曲时而好莱坞(50年代),时而百老汇,非要在古典界寻祖的话,也只能是格什温和伯恩斯坦了。那些死皮赖脸念出的小段子,听了叫人喷饭:“上帝可怜可怜英国人吧,他们成天都得吃那么恐怖的饭!”还有自嘲的一句:“Jeff啊,你说你没日没夜的玩闹剧摇滚多浪费时间那?”


  说到电影配乐界的名流,常被乐迷挂在嘴边的名单里应该有希腊电子音乐大师Vangelis的位置,然而如果加上Prog这个限定词,很多人就常常想不起他,不过出身于希腊最重要的Prog Rock名团Aphrodite’s ChildVangelis身上的Prog血脉之正是无可质疑的。Vangelis的一长串作品中最重要的几张,如Heaven and HellAlbedo 0.39Spiral乃至后来的Mask,都是前卫电子范畴的经典出品,其中Heaven and Hell这张75年出品在一举征服了正露出疲软之势的英国Prog Rock圈之余,也带出了他和Yes主唱Jon Anderson的合作,后来二人联名(Jon & Vangelis)发表了4张唯美电子专集,一度更盛传Vangelis将顶替Rick Wakeman加入Yes,虽然最终不果,但VangelisYes的关系之密切可见一斑。在82Ridley Scott经典科幻电影Blade Runner问世之后,Vangelis电影配乐大师的名声不胫而走,也更多的以这一身份被人们记住。平心而论,Blade RunnerVangelis的电影配乐中并不算是特别出挑的一张,要说音乐质素和破格,他在73年的第一部配乐作L’ Apocalypse des Animaux(动物启示录)是不容低估的。这部Frederic Rossif筹拍的“动物世界”激励Vangelis做出了一组洋溢着大自然秀气的唯美曲目,以历史的眼光来看,这也是Vangelis头一回走向这种他赖以成名的路线----明明是电子音乐,却透着欧陆传统音乐文化的熏陶,骨子里是很人性化的感动,脆弱和坚强,宏大和纤细,地中海夏日的热烈和冬天的烟雨迷朦,这都是Vangelis叫人着魔的特质所在,也是日后New Age一派乐手难以达到又总在试图靠近的方向。Frederic Rossif三年后另一部更为著名的动物记录片Le Fete Sauvage(野生动物大派对)也由Vangelis完成配乐,这回他借用了很多非洲敲击素材,消化不良之下,显得有些生硬。Vangelis电影配乐除Blade Runner之外的最大名作Chariots of Fire(烈火战车)是比前者更名副其实的一张,其中主旋律带来的希冀和情感上的巨大升力是我多年来不能忘怀的,而碟末一曲20分钟的史诗性叙事铺排,应该是他所有配乐中最能展示他最高创作水准的。


  同样是电子大师,同样是在New Age这个名词出现之前就早已在做这方面探索的先锋,美国的Wendy Carlos也曾扬名于配乐界,那是在库布里克71年那部广受喝彩的电影《发条橙》里-----虽然我还是喜欢伯格斯的原著多一些。Wendy Carlos不仅是Moog琴最早的使用者之一-----她早在60年代末的Switched-On Bach里便以Moog琴的各种音色重奏巴赫,影响力无穷弗远-----她也是娱乐文化明星圈中第一位变性人----她本名为Walter Carlos,而且其早期6张专集都以Walter署名,一直到79年的Switched-On Brandenburgs她才开始署名Wendy,当然,她的再版CD是一律打正Wendy Carlos的名号了。尽管比不上72年发表的双唱片四季组曲Sonic Seasonings的伟大地位,A Clockwork Orange也有许多叫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小说原著作者伯格斯对古典音乐的热爱和后现代化的末世思维使同时具备古典背景和对电子乐这当时仍属未知异域的开拓野心的Wendy成为了配乐者的神来之选。碟内有一众改编贝多芬的曲目,最叫人大呼过瘾的是她以Vocoder唱出欢乐颂的那一刻!


  Ambient也是天生的配乐,因为那本来就是一种立志成为特定空间的底色,基调或是家私,摆设的音乐。75年,Brian EnoDiscreet Music的标题曲里第一次提出Ambient这一概念,78年他发表了配乐曲集Music For Films,作品来自他近2-3年的零散创作,或是专门为电影所作,或是为其他目的写出但最后被电影选用(另有一说,Music For Films是幻想电影配乐,那些电影其实并不存在)。参与者仍然是在70年代中后期集结在Eno身边的那群精英乐手:从Robert FrippPercy JonesPhil CollinsBill MacCormickJohn CaleFred Frith,一个也没落下。风格上,可以听得出Another Green WorldDiscreet Music两张内的Art Rock器乐和Ambient实验两种取向,乐境上也是上述两作那如同下午小憩后醒来一般带有些微恍惚的慵懒,适意中时间都慢了下来。反而Eno向柏林电子乐派取经之后的作品Before and After Science或者是Cluster & Eno里的触感在这里很难找到。Eno在瞬间准确捕捉意境的能力是其他电子乐大师所望尘莫及的,是以在这堆短曲之中,更见他的优胜所在。Ambient圈同人Michael Brook也在96年为名演员Kevin Spacey导演的小成本电影Albino Alligator(白化鳄鱼)配乐。这部马特·迪龙主演的舞台剧化电影和Michael Brook这张走向多元化的小情调渲染性配乐都是我上高中那会儿的心头好,不过现在重温可能都会有所褪色,清楚记得碟内一首Preparation也是很Ennio Morricone的东西。前卫New Wave乐团The Flying Lizards的团长David Cunningham在乐队解散以后也发表过一张Ambient配乐作品,那是在Crammed公司附牌Made for Measure系列中的第31Water,收录了他在81年到91年间为一些电影,电视记录片和装置艺术品所作的配乐。David Cunningham的电吉他主导Ambient接近于Robert FrippBrian Eno合作的No-Pussyfooting,从简约主义乐句编织到吉他音色的打磨都如出一辙,不过David要更注重旋律之精巧,而不是Fripp&Eno那样以空间中弥漫展开为首要,这便是小作与大作,短曲与长曲之间在目的性上的区别了。要是只求听感上的愉悦,那Water无疑是一粒听筒糖果。从Genesis里飞出的明星主唱Peter Gabriel80年代也进军电影界,他85年为Alan Parker名片Birdy(鸟人)做的配乐中的核心曲目都是把他之前专集Security(又称Peter Gabriel 4)中的Art Rock歌曲重新灌录成纯器乐版-----有几首出来的效果已经是非常Ambient了。碟内改编自The Rhythm of the HeatThe Heat后来又被用在了天生杀人狂里。这不过只是牛刀小试,Peter真正的电影配乐佳作是89年的Passion(基督最后的诱惑)。这部马丁·斯科塞斯的名作(威廉·达福饰演耶苏)没有像后来的梅尔·吉普森的The Passion of Christ(基督受难)那样追求形式上的写实主义,更没有感情上的煽动和感官上的强刺激,因为这片子要做的是意义上的探讨而不是催泪了事。同样,Peter Gabriel的配乐也超出后者配乐的维度,基督受难的配乐者John Debney甚至请来了PassionPeter的合作者之一L.Shankar,在采撷民族曲风,选择配器等诸多方面都学足了Peter,然而模仿者难得其要义的地方在于:他没法让五花八门的中古音乐为自己所用,于是乎,廉价的鼓惑就成了他弥补的唯一办法。Passion的犀利,仅说一点,当时已身为Real World厂牌老板的Peter Gabriel得到了他全厂员工的助力,这是世界音乐熔炼风潮中无法饶过的标杆之作。


  再看RIOProg Rock国度的边境,这里也不会叫我们空手而归。Henry Cow解体以后,巴松管手Lindsay Cooper的前两张个人出品都是电影配乐,其中Rags讲的是1840年的织工生活,而The Gold Diggers则是与Lindsay合作无间的女导演Sally Potter(奥兰多)早期的作品。Lindsay的前队友Fred FrithChris Cutler都赶来助阵,而Sally Potter更是主唱了多首作品。Lindsay在这里的表现显然和Henry Cow那张天鹅绝唱之作Western Culture里她主创的后半张不尽相同,不再挑战高超复杂的曲式变化和凌厉演奏,Lindsay对伊丽莎白时期流行的传统歌调进行追溯并精炼了自己独有的前卫音乐语汇。这两方面的平衡,看似难以为之,可对于RIO这样一个以欧洲音乐文化卫道者自居的运动的核心成员,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热忠于作配乐的Lindsay甚至还组建了自己的专业配乐团体:the Lindsay Cooper Film Music Orchestra


  90年间,一部公认为史上最杰出的音乐记录片Step Across the Border面世,而这部片子所跟拍的主角正是Fred Frith。配乐集Step Across the Border一般被当作Frith早年作品的精选集来看待,事实上碟内占绝大多数的是Fred在记录片拍摄这几年中的现场演出录音以及漫游诸国旅途中与当地前卫乐手的合作,这些都是仅见于此碟的。比如After DinnerHaco的出现(曲名正是Haco乐队的名字),Houston Street里与John Zorn的合作,Nine by Nine里遇上Eitetsu Hayashi(林英哲)的太鼓等等。现场吉他独奏曲Romanisches Café一上来竟有点像Eric Clapton的不插电演出,有趣的是在Fred的第一张吉他独奏唱片的内页里就写道:你在这里听不到Clapton那种吉他独奏。这个时期的Fred似乎对大街上杂音采录很感兴趣,很多首里都能听到,用得特别好的是Williamsburg Bridge,当车来人往之声遇上Fripp式的吉他线,整个人都好像被抽离现实了。而Regardless里大提琴的比法新古典路线,EvolutionAksak Maboul似的轻盈鼓机,还有Lost and FoundMorning Song的欧陆民歌,那都是RIO精神的延伸吧。


  基地位于法国北部小镇Maubuge的新古典核心团体Art Zoyd89年展开了一个计划,他们要为德国大导F. W. Murnau的两部黑白无声片经典Nosferatu(诺斯弗拉杜)和Faust(浮士德)创作配乐。完成之后,他们将在广场上配合放映影片的大荧幕进行演出。80年代末的Art Zoyd,已经精简为四人,音乐面貌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听出他们在积极回应当时最富冲击力的工业电子音乐,有些曲目简直都像是九寸钉了,只不过乐队10多年来的主导成员Gerard HourbetteThierry Zaboitzeff仍紧守岗位,Art Zoyd那种入髓的黑暗压抑是后辈乐队无法企及的。部落巨拍和教堂钟声之外,也有较为离奇的样本采用,比如Nosferatu里出现了一段女声日语的念白,之后还能听到CD跳线效果,这在89年,大概也算是先锋之举了。Faust里出现了Art Zoyd的早期成员,也是后来比利时新古典乐队Univers Zero的首脑Daniel Denis,这是双方自80年的Generation Sans Futur之后15年来的第一次复合,比法新古典迷们难免会抱有很大的期望。不过由于仍然是Gerard HourbetteThierry Zaboitzeff负责创作,鼓击部分有所加强之外,听上去并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变化。


  电影之外, 还有芭蕾舞剧场。丹麦最重要的Prog乐团Secret Oyster就曾在75年为Flemming Flindt编导的芭蕾舞剧Vidunderlige Kaelling创作配乐。该剧的灵感得自于色情诗人Jens August Schade,由于当时丹麦最出色的芭蕾舞者Vivi FlindtFlemming的妻子)在剧中有全裸独舞(剧照可见于唱片封套),在当年引起了相当的轰动。这张当时被命名为Astarte的配乐作之不同在于Secret Oyster本身是一队Fusion主导的乐团,这样重即兴演出的音乐格式可以用作功能性配乐么?乐团成员在访谈中也承认了配乐工作开始时的不适应,不过最后成果令人信服。更多约束下Secret Oyster表现出了他们前所未见的完善曲艺,一些抒情的地方简直好象是在听Camel。然而那些痛快淋漓的长段乐器对答和独白一出,又绝对是Secret Oyster的不二风采。从肥厚的Funk拍到肉紧的Tango拍,你会惊讶的发现,原来Fusion友也是会作舞曲的。要醒神的新意,我们有标题曲里乍现Sitar琴音,ECM迷请注意,在Tango-bourgeoise里有Palle Mikkelborg客串。


  成立于纽约,后途经英伦,落脚于比利时Art Rock名牌Crammed的传奇性乐队Tuexedomoon在他们的欧陆年代里最重要的出品Divine就是为Maurice Bejart以葛丽泰·嘉宝一生为题材的芭蕾舞剧所作的配乐。戏剧化人声的运用减退之后,乐团着重以Steven Brown的单簧管和Blaine L. Reininger的小提琴带出周遭欧陆音乐源自古典,宫廷和民间三方面的熏陶,这张美化到糜烂的作品中流露出一份伤逝之恸更叫听者沉溺不已----这是一张Tuexedomoon死硬乐迷的心水唱片,而不是评论家的心头好。同样是Crammed厂牌同事,Karl Biscuit95年也在Made To Measure系列中发表了他的配乐作品集Aktualismus,其中记录了他在80年代末被卷入法国Nouvelle Danse(中篇舞?)这一新芭蕾运动后的配乐创作。与Karl合作无间的芭蕾编导Philippe Decoufle曾为92年冬奥会策划开幕式,也曾为New Order拍摄MVAktualismus叫人吃惊的是Karl舍弃了他之前的Art Pop路线,毅然投向拼贴电子路线,由于他采用的样本大多数来自交响乐和歌剧,那些精神分裂般迭起的古典高潮让人不禁想起Chris Cutler领导的RIO名团Cassiber同期的拼贴主义大作A Face We All Know!唱片副标题Essay on the End of Modernity便是其过激后现代作风的最佳注脚。


  行文至此,已颇感辞穷,其实Sound & Vision的故事又岂能尽数?就算仅限于Prog界,我也有很多未能听到的,例如Third Ear Band为波兰司基电影《麦克白》作的配乐,还有GongRobert WyattOsannaE·L·O·和Rick Wakeman这些单位的配乐名作。撰文一篇,不过是给自己打打气,兼与各位Sound & Vision同好共勉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白牙 发表于 2007-3-21 17: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厉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engsan 发表于 2007-3-22 15: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大人先:swea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Dionysos 发表于 2007-3-27 13: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Suspiria为开篇,Dario的Three Mothers三部曲的后续之作是80年的Inferno(地狱),Three Mothers包括前作中出现的叹息之母和本作中逐步揭露出来的黑暗之母和眼泪之母,这三位都是存活到现代社会的古代女巫,邪恶嗜血的她们导演了一场场离奇死亡和凶杀。让影迷失望的是这一次Dario没有继续找Goblin合作,意图借全新的碰撞带来火花,加上本身又是死硬Prog Rock迷,这次出现在配乐者位置上的竟是Keith Emerson!据说Dario是在一次看ELP演唱会时被Keith那狂魔附体般的表现征服-----看过Nice以至ELP早期现场的人都会知道,Keith可以对他的Hammond Organ做出任何Jimi Hendrix能对他的吉他做的事儿-----如果不是更离谱的话……Inferno的配乐在当年遭到死硬Goblin迷的集体抵制,他们认为Keith Emerson不具备电影配乐人的素养------今天重听之下,我觉得Inferno是被不公正的对待了,事实上Keith Emerson的学院派作曲素养远比Goblin为高,只不过正因为如此Inferno听上去也远比Goblin的东西更像传统电影配乐,不如后者那么令人耸动。近年,绝版多年的Inferno重见天日,唱片内页里说这是Dario Argento迷,Keith Emerson迷和Three Mothers迷的必收藏品,最后还居心叵测的加了一句:听这张配乐的时候不要看窗外,因为Three Mothers正在外头盯着你。和Suspiria一样,Inferno的主题旋律也写得颇有点粘人,听过后几天,那调子又会陡然杀回你耳边。痛惜ELP过早解散的乐迷也能在那首Taxi Ride里找到安慰,而Mater Tenebrarum里的合唱团一出,简直就是Magma在拍门了。顺便提一句,Three Mothers 的第三部到今天为止还没有拍出来。

昨天半夜三点重听Inferno,惊出一身冷汗。。
一开始觉着R你音乐里面那些人对这张有点吹过分了,多来几遍,听感确实有所提升。此君初涉恐怖剧场就已深得其中三味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Dionysos 发表于 2007-3-27 13: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写这个的时候还没看过加斯荷伯之迷啊,后来在SHINGO弟弟的一再催促下终于看了,里面有Florian Fricke的演出呢。。。演个瞎子,他来来回回弹的那段钢琴我觉得似乎是Seligpreisung里的最后一首。那张专集只有20多分钟,可竟有GILA的主脑Conny Veit参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iant 发表于 2007-3-29 21: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拜读大作,不过上面说的电影我一部都没看过,不好意思回帖呀,为了以示尊重多少还是说两句吧。。。汗

看了这贴,不禁又想重新听听More、Obscured By Clouds、War Child、Sorcerer、Step Across the Border这些专辑了,此文详述的这些个优点我咋就早没发现呢,看来我听的还是不够仔细呀,惭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iant 发表于 2007-3-29 21:49:14 | 显示全部楼层
Ron Geesin的敏锐通透才是Roger Waters笔下灰暗曲调的良伴。

实在是一针见血,说到点子上了
我咋就总结不出来呢。。。。。。差距呀。。。
Body一直是我最喜欢的Roger Waters的个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iant 发表于 2007-3-29 2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David要更注重旋律之精巧,而不是Fripp&Eno那样以空间中弥漫展开为首要,这便是小作与大作,短曲与长曲之间在目的性上的区别了。

此语于我有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总结的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iant 发表于 2007-3-29 21: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Queen这种强弓硬马的乐团

这个形容的我有点不大明白,是褒义还是贬义呢?

不过Flash Gordon确是我第2喜欢的Queen的专辑,第1喜欢的是Sheer Heart Attack,到是众人一致吹捧的歌剧之夜就没什么感觉,除了那首唯美的Love of My Lif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iant 发表于 2007-3-29 21:51:56 | 显示全部楼层
Faust里出现了Art Zoyd的早期成员,也是后来比利时新古典乐队Univers Zero的首脑Daniel Denis,这是双方自80年的Generation Sans Futur之后15年来的第一次复合,比法新古典迷们难免会抱有很大的期望。不过由于仍然是Gerard Hourbette和Thierry Zaboitzeff负责创作,鼓击部分有所加强之外,听上去并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变化。

印象中Daniel Denis在AZ的时候好象也没参与过什么重大创作,我的意思是说AZ作品的创作人员清单里似乎没怎么见过他的名字,AZ一直是由Gerard Hourbette和Thierry Zaboitzeff两人领导的不是吗?还是我一直误会轻视了Daniel Denis的重大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Dionysos 发表于 2007-3-30 13: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iant 于 2007-3-29 21:51 发表

印象中Daniel Denis在AZ的时候好象也没参与过什么重大创作,我的意思是说AZ作品的创作人员清单里似乎没怎么见过他的名字,AZ一直是由Gerard Hourbette和Thierry Zaboitzeff两人领导的不是吗?还是我一直误会轻 ...

对的,他在ART ZOYD里头没啥地位
我总觉得他后来领着UZ都牛了一圈了再回到AZ应该带来明显影响...但是没怎么发现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Dionysos 发表于 2007-3-30 13: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iant 于 2007-3-29 21:51 发表

这个形容的我有点不大明白,是褒义还是贬义呢?

不过Flash Gordon确是我第2喜欢的Queen的专辑,第1喜欢的是Sheer Heart Attack,到是众人一致吹捧的歌剧之夜就没什么感觉,除了那首唯美的Love of My Life

我去年春节听QUEEN的第一张听傻了,那么牛逼的一处男专集啊!!被大大的低估的一张
也不知道70年代的水土好还是怎么着,这些团全是刚一出手就已经霸气十足啊!
前几天晚上听10CC的The Original Soundtrack听到眉飞色舞,半夜两点给SHINGO发短信说:你说70年代的这些人怎么这么牛逼呢?随便一张就更胜OK COMPUTER啊!复杂路的摇滚,真是全给人家做绝了!
而且,这还只是10CC啦QUEEN啦这些PROG里面的最流行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iant 发表于 2007-3-30 15: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ionysos 于 2007-3-27 13:59 发表
我写这个的时候还没看过加斯荷伯之迷啊,后来在SHINGO弟弟的一再催促下终于看了,里面有Florian Fricke的演出呢。。。演个瞎子,他来来回回弹的那段钢琴我觉得似乎是Seligpreisung里的最后一首。那张专集只有20多分钟,可竟有GILA的主脑Conny Veit参与!

没记错的话Seligpreisung应该是Florian Fricke头回自己开口唱歌吧,虽然没了韩国女声,但听感依旧那么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eed 发表于 2007-3-30 23: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张挺乐的 电影也是
Ridley Scott , TD , Bryan Ferry , Jon Anderson , Tom Cruise......阵容足够饭特稀了

"A young man must stop the Lord of Darkness from both destroying daylight and marrying the woman he loves.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ryan 发表于 2007-3-31 01: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恩,legend这电影我买了,看了两遍,超爱。画面异常dream pop。

可是我买的那版里,配乐没用td的那版,是个什么烂轻音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Dionysos 发表于 2007-4-4 11: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yan 于 2007-3-31 01:38 发表
恩,legend这电影我买了,看了两遍,超爱。画面异常dream pop。

可是我买的那版里,配乐没用td的那版,是个什么烂轻音乐。


说是这片有两版配乐,咱买的那是美国版
欧洲版才有TD和JON ANDERSO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Dionysos 发表于 2007-4-20 14: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Ambient也是天生的配乐,因为那本来就是一种立志成为特定空间的底色,基调或是家私,摆设的音乐。75年,Brian Eno在Discreet Music的标题曲里第一次提出Ambient这一概念,78年他发表了配乐曲集Music For Films,作品来自他近2-3年的零散创作,或是专门为电影所作,或是为其他目的写出但最后被电影选用(另有一说,Music For Films是幻想电影配乐,那些电影其实并不存在)。参与者仍然是在70年代中后期集结在Eno身边的那群精英乐手:从Robert Fripp,Percy Jones,Phil Collins,Bill MacCormick到John Cale,Fred Frith,一个也没落下。风格上,可以听得出Another Green World,Discreet Music两张内的Art Rock器乐和Ambient实验两种取向,乐境上也是上述两作那如同下午小憩后醒来一般带有些微恍惚的慵懒,适意中时间都慢了下来。反而Eno向柏林电子乐派取经之后的作品Before and After Science或者是Cluster & Eno里的触感在这里很难找到。Eno在瞬间准确捕捉意境的能力是其他电子乐大师所望尘莫及的,是以在这堆短曲之中,更见他的优胜所在。

前段终于看了向往已久的贾曼大人76年名片塞巴斯帝安,看到塞塞洗澡那一幕,那配乐已经熟到不能再熟,果然,片尾字幕一出,确是ENO做的.
昨天下午兴起,翻出MUSIC FOR FILMS一首首核对发现如下:
片头和片尾(包括DVD的菜单部分)配的是MUSIC FOR FILMS里面的最后一曲FINAL SUNSET
塞巴斯帝安洗澡处配的是碟内第10首QUARTZ
塞趴在大石头上照水里的自己那段配的是碟内第三首INLAND SEA
安东尼和那谁在水里亲热那段听不出来...可能有出现在别的ENO电影配乐合辑里吧
至此算是查证出至少一小部分MUSIC FOR FILMS的出处,也推翻了所有此中曲目都是幻想配乐的说法
说起来真是惭愧,当时听的时候对FINAL SUNSET这首印象特别深刻,可看电影的时候居然没想到,直到QUARTZ播出才反应过来...逊啊!!
而且估计真正合格的ENO迷和贾曼迷早已熟知此中典故,而我之前连塞巴斯帝安的配乐出自MUSIC FOR FILMS都不知道就敢写什么PROG与电影配乐,汗颜了...越来越对自己的知识不满意...
一切还要感谢SHINGO弟弟借我DVD----他借我的另一片爱是恶魔(讲英国画家弗郎西斯培根的)是板本龙一作的配乐,这个我倒晓得





说起来ENO和U2的那个配乐组合PASSENGERS那张大碟ORIGINAL SOUNDTRACKS 1也被人指称个中曲目都是假想配乐,连内页里的影片情节简介都是假的,有任何人看过什么电影真的配上了PASSENGERS里头的歌么?知者望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iant 发表于 2007-4-21 13: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ionysos 于 2007-4-20 14:25 发表

他借我的另一片爱是恶魔(讲英国画家弗郎西斯培根的)是板本龙一作的配乐,这个我倒晓得

是这个咩?当年花了我50大洋买的
坂本龙一也算是prog领域里电影配乐的金子招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Dionysos 发表于 2007-4-21 19: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ionysos 于 2007-4-20 14:25 发表

说起来ENO和U2的那个配乐组合PASSENGERS那张大碟ORIGINAL SOUNDTRACKS 1也被人指称个中曲目都是假想配乐,连内页里的影片情节简介都是假的,有任何人看过什么电影真的配上了PASSENGERS里头的歌么?知者望指教.

今天跟SHINGO弟弟去买书,他点醒了我
云上的日子用的就是PASSENGERS啊,想过去应该是配的马可什维奇坐秋千傻呼呼荡来荡去的时候
连这都想不起来了...该打该打...
维基百科说歌页里提到的全部13个电影里只有云上的日子,攻壳机动队和MISS SARAJEVO是真的
这说法比较靠谱吧,说起来我也没看过攻壳一,不知道配在哪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Dionysos 发表于 2007-4-21 19: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iant 于 2007-4-21 13:40 发表

是这个咩?当年花了我50大洋买的
坂本龙一也算是prog领域里电影配乐的金子招牌了



就是这个
好不好听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豁達乱拜]❤

GMT+8, 2024-11-24 18:0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