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itch,搜中文站,搜出五四三的ricardo看板的东西来。
关心这个名词与IDM(intelligent dance music)关系的同学可以一看。
作者: ricardo (ipso facto) 看板: ricardo
標題: 故障,是另一世代革命的開始
時間: Thu Jan 3 17:38:14 2002
故障,是另一世代革命的開始
淺談Glitch電子音樂
大約在1922年左右,一位年輕俄國科學家Leon Theremin發明了一款原型機器
名叫Thereminvox(後簡稱The Theremin,中譯名特雷門),因為他深信認為
電子學在未來偉大的蘇聯埃共產社會將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Theremin
先生是對的,只不過在後來當他移民到美國的時候,他的偉大夢想卻是在美國
才真正付諸實現。
特雷門機器首次被介紹到美國社會與大眾流行音樂界大概也是在1927年左右,
時值正是美國爵士樂的黃金年代,然而儘管特雷門機器立刻被 RCA唱片公司買
下代理權,並大量製造了五百台,但在當時這個既不用手指撥彈、敲打,也不
用口吹奏的「樂器」卻是困惑了許多人,尤其對於當時強調樂器吹奏本事的爵
士樂手而言,這玩意根本不看在他們的眼裡,許多樂手均認為這只不過是一個
昂貴的玩具罷了,即使Theremin先生在三零年代已經登上卡內基音樂廳向大眾
展示了一場在當時極為先進的電子音樂演奏會,但也很意外的,特雷門機器最
早被廣泛拿來當樂器演奏的時間,反而是在後來五、六零年代許多的驚悚電影
背景音效配樂裡可以聽到。
然而電子音樂發展至今,從早期的特雷門機器所發出的音樂到後來六零年代逐
漸發展成形的前衛音樂、前衛電子音樂再到一些流行音樂作曲家企圖在七、八
、九零年代分別用叫大眾化的旋律或編曲方式讓流行音樂更多元化時,大約在
九零年代中期左右,一群由街頭音樂家則不約而同地從一堆原本已經用爛的電
子舞曲中重新萃取出一種由錯誤的儀器輸出聲響及噪音重新為當時已逐漸嶄露
頭角的電子音樂發展再注入另一股還在醞釀萌生的渾沌暗流,而稱之為渾沌暗
流,是因為這股發展不是一群人在有計畫的策劃發展,那完全是不同的人卻在
一個時間點內研究相似方向的事情。而且這樣的發展並不是天外飛來一筆的繃
出來,這些年輕的音樂家基本上是仍舊依循著前衛樂作曲大師 John Cage與環
境音響創始者 Brian Eno的核心概念而衍生出的,只不過這些新的發展隨即被
稱之為「glitch」,而這些不斷由意外及實驗所產生出的新音樂則是更加的精
微而複雜。而且從另一種角度看,這亦不也是另一種屬於都市空間的環境音樂
?一種流動於虛擬數位電子尺度內的日常生活表徵?
就字面上而言,「glitch」一字意指機器故障、錯誤訊息出現、不正常或失去
正常功能等意思,而事實上「glitch」用於形容這些電子音樂其用意也在於這
些電子音樂所產生出來的聲響通常就是將一台儀器輸入錯誤數值而導出一種不
該是原本正常機器該發出的反應訊號或聲訊。換言之,對於這些電子音樂家而
言,他們不要那些原本就已經事先設定好的「正常」音色,相反的,他們對於
那些不被預期,故意藉由不正常程序所產生出的聲音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破
損、斷裂、不連續等等這些原本被視為不正常音訊行進的「雜訊」如今卻成了
電子音樂家們最喜用的原始音源。或者你可以稱之為「非音樂的音樂;
unmusical music」。一種近幾年逐漸開鑿成形且具革命性的新觀念:將音樂
視為一種阻礙物(music-as-interference)。
因此,從這幾年幾位代表性人物的作品來看,不難可以聽出這些新的電子音樂
家在觀念上可說是竭盡所能的去發掘新的原始音源或是採取某種方法以取得他
們所想要的聲源。所以來自德國的實驗電子音樂家Oval即宣稱,一般大部分的
數位電子音樂是必須要在坐擁龐大的數位儀器產品或是工業規格化後才能去讓
使用者去創造出他們的音樂,但問題是當音樂家設定好電子合成器、架設好昂
貴的音源控制器、混音器等等,其實對音樂家而言是已經身陷在一堆機器裡頭
,而在這樣的環境下,音樂家們根本已無多少自主的掌控能力去做出一點「自
發性」創造。也因此,Oval他改變策略,他故意不遵守那些說明手冊的操作指
示,然後讓原本該很「流暢」的音符開始產生斷音或滑音,之後再加以處理讓
這些不規律為它自己的聲響發聲。所以在他1995年的代表作品《94 Diskont》
裡,你可以聽到他使用大量「遭損毀」的電子音源處理,非規格化的模組錯接
,加上其它的織理、音色、節奏組等搭配便是他對工業標準化的另一種反動姿
態。
此外,來自英國的幾位代表人物 Matmos、Autechre、Arovane以德國柏林或幾
個大城市為基地的Pole、Mouse on Mars等等均是此類型的箇中高手,至於師
承 Cage門派的Bernhard Gunter更是不落人後的投入此一領域專研,例如
Autechre、Arovane這兩組人馬就經常以4/4拍為其作品的基礎架構,然後再從
一中心去拆解、組裝、外植其它不同模組的節奏組或回繞音源來網織成他們想
要達到的電子樂作品。有時他們可以將一些發霉的母帶重新加以處理成另一個
音源;又如Matmos這個二人組,在2001年的新作中,他們先是到處採集各種匪
夷所思的音源體,雷射激光、探穴器產生的音頻、壓碎骨頭產生的斷裂聲等等
都是可之運用的素材,而這些人之所以這樣無所不用的使用各種取樣方法,其
目的亦是為了達到另一種極端音樂美學的展示。
其實電子音樂從以前就一直與各年代推陳出新的各種錄音器材有關,除了傳統
樂器一是一原始音源外,許多各種新發明的器材亦是許多電子樂手慣用的硬體
,從六零年代開始流行的Moog電子琴到目前已廣泛採用的GRM tool軟硬體設備
等等,都是他們拿來實驗的對象,此外一些電腦軟體亦是促成這一波發展的推
手,一些軟體如Cubase、Super Collider、Metasynth(一種可以將圖形轉譯
成數位聲波的軟體)等等都可以讓這些聰明絕頂的電音樂手更加得心應手。
錯置、解構、噪音壓縮、切割、絞碎、拼貼這些手法對這群電音好手而言已經
司空慣見了,但即使是如此,這些站在最核心的電音藝術家同樣繼續他們各種
新的玩法與構想,他們同樣涉足更大眾化的電音舞曲領域,但同樣不改其顛覆
的本色,也因此,他們同樣亦跨域到Intelligent Dance Music(簡稱IDM)這
個領域,亦可用此籠統名詞來統稱這些跨足多重領域的電音好手。但是否這就
是電子音樂發展的終極策略?恐怕不會,因為在未來仍有許多未知的異域有待
發掘,就如同二十世紀中葉,當量子力學達到一瓶頸時,許多科學家均懷疑是
否有一大一統的理論可以解釋所有當前待解的問題,亦或是這就是最後的盡頭
?當然不是,所有的未知,只因我們還不知道而已。
不过篇东西有点问题,就是只局限于音乐,容易让人误解只有音乐界才有glitch art。——我起初也是受了这种暗示。
再转来姚DJ板上对我疑问的解答。
Name: lawrence
glitch 就是噼里啪啦
哔哔波波
连滚带爬
的声音
以前 acidrain 翻译成
“沙石感”
我觉得挺好
IDM 不一定有 glitch
而且 glitch 好像主要还不是
用在 IDM 方面
一般用来形容
mego/mille plateaux
等厂牌吧
Name: ronez
glitch甚至可以
自成一种ART,
不限于
MUSIC,
例如以COMPUTER作
核心的一些故障成像
有些人叫做GLITCH ART
比如SCANNER在SCAN
照片时 出故障
或ERROR操作可能出来
的IMAGE文件
Name: 游泳者
複製完美的錯誤噪訊 物理震盪的空間密度 有如喜歡迷路在大街小巷晃來晃去 聽人悶悶的不斷製作新的媒介去解釋今天天氣很好
Name: subborg
glitch 是指電腦或電子器材出小錯,小毛病,小 bug
近年來用在音樂上是指那些強調錯誤美學的新電腦音樂
如 Mego 幫, Mille Plateaux 幫, Farmers Manual, Oval, Nobukazu Takemura, Pei, etc...
有隨機的(聽來像跳針的)及直接用data 檔轉成聲音檔的那種雜音
不見得跟 IDM 有關
其實這些屬於我稱為「新新電子樂」的那派(參見幾年前在「搖滾客」上那篇長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