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祕的印加帝國“太陽頌”》 溶印、歐、非元素於一爐的祕魯音樂 祕魯的歷史很古老,大約在3000年前,北部安地斯的山岳地帶就有加賓(Chavin)文化。其後許多種族交替,最後印加(Inca)登場。奉太陽為神祗,一個充滿神祕色彩與傳奇的古老文明---就是開國於1200年的印加帝國。祕魯由於版圖遼闊,在音樂形式上曾經歷一連串的溶合,(目前在南美安地斯山脈、亞馬遜森林地帶及海岸地區、赤道南邊的祕魯,有著複雜的自然環境。) 傳統的印加文化在南美洲有著深遠的影響,就在安地斯高山中,文明之風吹不到的地方,卻奇蹟似的造就了光輝燦爛的印加文化。征服者西班牙人尚未到來之前,在此繁衍生息著的印地安部族,就口傳心授的留傳了可貴的音樂遺產。印加人在宗教祭祀和日常生活中都伴隨著音樂和舞蹈,祭祀太陽神的《太陽頌》,即為保存下來的出色曲調。1532年,祕魯淪為西班牙殖民地,在三個世紀的殖民統治期間,開始了歐洲移民與非洲黑人奴隸間,文化的逐漸融合。依地理環境及居民分佈之差異,產生了三類各具特色的音樂;東部熱帶叢林印地安人音樂、中部安地斯高原古老的印加音樂歌舞藝術及西部沿海地區的印第安、歐洲、非洲黑人間的混合音樂。祕魯文化層次中的音樂特色是神祕、充滿生機又內容豐富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安第斯高原的音乐 南美洲西部有一条纵贯南北的安第斯山脉,全长9000公里,它从南到北穿过阿根廷、智利、玻利维亚、秘鲁、厄瓜多乐、哥伦比亚直到委内瑞拉。它的海拔也很高,最高峰达约7000多米,安第斯山中段地处秘鲁,智利,玻利维亚境内,东西宽约400公里,是一片海拔3000到4000米的高原地带,人们所熟知的安第斯高原就指的是这一地区。 生活在安第斯高原的绝大多数是印第安人。这里气候条件自然环境比较严酷,外来的欧洲人和黑人不容易适应此地的生活。这里原来是印加帝国的所在地。因此印第安人特别是印加人的文化存留的比较多。 安第斯高原音乐大都采用无半音的五声音阶,旋律下行较多。印加时期有三种类型的音乐,一种称为瓦安卡,是宗教祭祀,节日典礼所用的音乐。一种称为哈拉维,是举行葬礼时唱的哀歌或生活中的抒情歌曲。还有一种称瓦衣诺指的是所有的舞蹈音乐。这些传统音乐已随着时代而有所变化。现在瓦安卡已演变为太阳神颂歌。印加人自称是太阳神的子孙,他们在各地修建了太阳庙,庙中有僧侣,还有一批年青美貌的处女来待奉太阳神,保持庙中的圣火不灭,并定期举行祭祀。现在的太阳神颂歌就是从祭祀音乐中演变而来的。有一首"印加帝国的箭"就是根据太阳神颂歌改编的,据传这首乐曲是秘鲁民歌研究家,在偏僻的安第斯高原收集到的,一个100多岁的印第安老人把这首保存在他脑海中的歌曲唱了出来这首曲子才得以保存。还有一首"侍奉太阳神的少女"也是一首广为流行的太阳神颂歌。 印加时期的哈拉维已演变为亚拉维,这是一种情歌,常:用来诉说男女青年在爱情上的挫折、不幸、情调比较哀恕爱伤、有位作曲家瓦尔加曾这样说“亚拉维是一种罗曼蒂克的艺术歌曲,是一个印第安人或土生白人灵魂的独白,这是在西班牙残暴统治下,在共和国混乱不安时期和由于地理上的隔离孤立而造成的孤独生活方式的反映”。亚拉维的速度徐缓,一般采用小调式,节奏以三拍子居多。亚拉维也是一种诗歌体裁,大力提倡普及亚拉维是19世纪初的秘鲁浪漫主义诗人马里亚诺·梅尔加,他写的亚拉维以印地安人的生活为题材,形式简练,富有节奏感。他的家乡阿雷基帕今天公认为亚拉维的圣地。今天的亚拉维歌曲常:采用重唱形式,和声受到欧洲音乐的一些影响,但旋律仍常:采用五声音阶。 印加时期的瓦衣诺是对所有舞曲的总称,现在则专指一种特定的舞曲。它流行在安第期高原的丘陵地区,是一种中等速度活泼轻快的舞蹈,节奏采用2/4拍。但常带有切分,有的瓦衣诺是可以唱的。 安第斯高原唱法是生活在高原上的印第安人创造的一种民间女高音唱法,是世世代代传下来的。其特点是花腔用得比较多,音色嘹亮高亢,有时像鸟儿在歌唱,有时像人吹的口哨,有的像高山的狂风在呼啸,表现力非常丰富,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秘鲁的古都库斯科地区有一批这样的歌手"飞驰的鹰"是他们经常演唱的曲目。 安第斯高原的器乐也独具特色。采用的主要乐器为排箫,竖笛,恰朗戈,和鼓。排箫是安第斯高原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古代印第安人曾用木、石、陶土及金属制作排箫,现代多采用竹子、芦苇、甘蔗等植物制作。排箫的形制多样,编 从6根到17根的都有,高音排箫发音纤细,柔美,低音排箫音色雄厚浑宽厚,低音排箫最长的常为1米2米,甚至还有2米长的。发音很低,需要充足的气流才能吹响。有些玻利维亚的排箫只发音阶中的部分音,因此演奏乐曲时,都必需有一对乐器由两人吹奏互相配合,才能吹奏出完整的乐曲。也有一个人吹的双排管的排箫,相邻两管为三度音程,因此一人可以吹出三度平行的旋律,这在管乐器中是极罕见的。排箫的演奏手法也是多样的它常:用来奏旋律,有时则作为旋律的装饰、有时像低声吟唱,有时又像在模仿风声,排箫的用途很广,除独奏外,还参加合奏,为声乐,舞蹈甚至为清唱剧伴奏。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排箫,但使用得最广泛的是安第斯高原上的印第安人。竖笛也是安第斯高原的特色乐器,它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有凹形吹口和有吹嘴的竖笛。前者称为盖纳,古代采用动物的腿骨制成。现代多采用竹、木制作。它一般有6--7个音孔,音色粗犷,嘹亮常:独奏或伴奏,它在为歌唱伴奏时常与女高音进行互相模仿,呼应,烘托。用盖纳演奏的曲调有时激烈得像山风在怒吼,有时又像悄悄的低语声,演奏者还常常使竖笛的音色微微颤动、绘声绘色,更细微的表达人的感情起伏和变化。有一种称为塔尔加的带有吹嘴的竖笛,是用一种轻软的木材制成的,笛管呈长方形,音色柔和,适于抒情。恰朗戈是一种高音弹拔手器,外形像小吉他,音区接近曼德林。采用10根琴弦、2根琴弦为一组。这是一种混合了两班牙和印第安色彩的本地乐器,它的音色嘹亮清新,悦耳动听,已成为民间乐队中不可缺少的乐器。安第斯高原的印第安人很喜欢用不同尺寸,音高的同一乐器组成乐队,如排箫乐队,竖笛乐队,恰朗戈乐队等。但混合演奏的也不少。有时还加上吉他,大吉他,小提琴,竖琴等外来乐器。但构成安第斯高原器乐主体的仍然是雄浑低沉的排箫,粗犷,抒情的竖笛,明亮,清新的恰朗戈。它们在表现安第斯高原的风光和印第安人的生活情调方面,显得十分出色。 [ 文:陈自明 ]
screaming 于 5-29-2003 13:12 写道: new age,又是new age,现在特讨厌民族或者宗教或者古典改编成的new age.以前收过一套凯尔特民谣,一听是NEW AGE就送人了.
Yma Sumac ,1928年生於祕魯安地斯山脈附近的小城市,擁有四個半八度的 恐怖音域,1950年發行的第一張專輯Voice of Xtabay在當年一炮而紅,我 至今也想不出來這些聲音到底是如何從人類的喉嚨唱出來,專輯的第十三首 歌曲"Chuncho",Sumac試圖模傲安地斯山境內野生動物的鳴叫聲,曲末那段 高音長鳴,足以直達所有聽者骨髓深處,以她的段數,要唱莫札特的魔笛大 概只需三成功力,即便要唱第五元素中Leeloo那段歌曲,只怕也非難事。
dachy 于 2003-5-29 20:59 写道: 对了TUMBLE,这个,是的确的: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豁達乱拜]❤
GMT+8, 2024-12-23 11:0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