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转:谈拉面制作及原理

[复制链接]
taba 发表于 2003-8-16 17: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谈拉面制作及原理
   文/李 英 刘新军

  拉面技术,堪称中国一绝。拉面制作在中国流传已久,明代程敏政曾作《傅家面食行》曰:"傅家面食天下功,制法来自东山东。美如甘酥色莹雪,一匙入口心神融。"由此可见拉面制作久负盛名,技法天下之工。
  拉面的制作无论从选料、和面、饧面,还是溜条和出条,都巧妙地运用了所含成分的物理性能,即面筋蛋白质的延伸性和弹性。
  一、选料
  一般要选择新鲜的高筋质面粉,而不宜选择虫蛀、鼠咬、霉变的污染面粉,因为这种面粉不但不符合卫生标准,其内所含的蛋白质分子,在蛋白酶(由于污染等原因,蛋白酶的活性增强)的作用下,蛋白质分子分解成氨基酸,使蛋白质无法与水结合形成面筋,因而大大降低了面筋的生成。只有新鲜的高筋质面粉(一般为精粉或特制粉),蛋白质含量高,才能为拉面的制作成功保证前提条件。
  二、和面
  和面是拉面制作的基础,是关键。首先应注意的是水的温度,一般要求冬天用温水,其它季节则用凉水。因为面团的温度易受自然气温的影响,通过和面时用水温度的不同,使和好的面团温度始终保持在30℃,因为此时面粉中的蛋白质吸水性最高,可以达到150%,此时面筋的生成率也最高,质量最好,即延伸性和弹性最好,最适宜抻拉。若温度低于30℃,则蛋白质的吸水性和质量会随温度的下降而下降。超过30℃,同样也会降低面筋的生成,当温度达到60℃时,则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而失去其性能。一些有经验的拉面师傅在溜条时,冬天要往热水里沾一下条,而夏天又要往冷水里沾一下,就是要使面团保持在最适宜的抻拉范围。
  其次,和面时还要放入适量的盐和碱,因为二者能提高面团中面筋的生成率和质量。比如适量的盐,即氯化钠分子,它的渗透压作用能使面团中蛋白质分子间的距离缩小,密度增大,特别是能使组成面筋蛋白质之一的麦胶蛋白粘性增强,因而也就提高了面筋的生成和质量。
  三、饧面
  饧面,即将和好的面团放置一段时间(一般冬天不能低于30分钟,夏天稍短些),其目的也是促进面筋的生成。放置还可以使没有充分吸收水分的蛋白质有充分的吸水时间,以提高面筋的生成和质量。
  四、溜条
  将饧好的面团放在面板上,搓成圆条,然后用两手握住条的两端,抬起在案板上用力摔打。条拉长后,两端对折,继续握住两端摔打,如此反复,其目的是调整面团内面筋蛋白质的排列顺序,使杂乱无章的蛋白质分子排列成一条长链,业内称其为顺筋。
  五、出条
  将溜好的面条放在案板上,撒上醭面(以防止面条粘连),手握两端,两臂均匀用力加速向外抻拉,然后两头对折,两头同时放在一只手的指缝内(一般用左手),另一只手的中指朝下勾住另一端,手心上翻,使面条形成绞索状,同时两手往两边抻拉。面条拉长后,再把右手勾住的一端套在左手指上,右手继续勾住另一端抻拉。抻拉时速度要快,用力要均匀,如此反复,每次对折称为一扣。抻拉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初学者很难掌握要领。同样的面团,在有经验的老厨师手中,不但出条速度快(一般只需一分钟左右),且拉出的面条粗细均匀,且不断裂,而初学者就很难做到。一般细均条为7扣,一窝丝则为9扣,龙须面可以达11扣,条细如丝,且不断裂,真可谓中国烹饪之精华。
   从拉面制作及原理分析可以看出,拉面技术把科学与技巧揉为一体,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就要求我们认真总结制作经验,使其在实践中扬长避短,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

清汤牛肉面

  我是1985年夏天第一次到兰州时,吃到清汤牛肉面的。在此前,我一直认为西安的面条,特别是我母亲做的长面、碎面,是最好吃的。待吃了兰州的清汤牛肉面之后,我才意识到各地的穆斯林都有他们引以自豪的美食佳肴。第一次品尝清汤牛肉面,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难忘的印象。

  后来,随着对清真饮食文化研究的逐步深入,我对清汤牛肉面的特色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清汤牛肉面为什么遍布全国,久盛不衰呢?我认为有三点值得同行借鉴:

  一是高超的拉面功夫。清汤牛肉面的创始人马保子自幼家境贫寒,由于生活所迫,很早就走上了谋生的道路。1915年他开始在家制作牛肉面,肩挑于市,沿街叫卖,籍以维生。四年后,在兰州东城壕北口租得一间低矮的铺面,开始了座商经营。早上卖清汤牛肉面,下午煮些牛羊肝子卖。马保子将过去的刀切面改成颇有特色的拉面,并下功夫钻研拉面技术,形成一套自成体系的拉面方法和技巧。面粉用兰州附近皋兰、永登所产的冬小麦,提取其前60%的面粉,揉制成面团。和面时,淋入温盐水,拌成絮状,再揉和均匀。揉成团时要做到“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其中的灰,实际上是硷,却又不是普通的硷,而是用戈壁滩所产的蓬草烧制出来的硷性物质,俗称蓬灰,加进面里,有一种特殊的香味,且能使面筋韧有劲。面团饧好后,用双手搓成1公斤多重的长条,抓住面的两端,拉长合拢,始此反复数次,即可按要求拉成各种形状的面条,有大宽、二宽、韭叶、二细、二柱、毛细、荞麦楞等八种,由顾客随意挑选。面条又筋又光,在沸水里稍煮一下即捞出,柔韧不粘。有句顺口留形容往锅里下面,很有意思:“拉面好似一股线,下到锅里团团转,捞到碗里莲花瓣”。拉面是实践性很强的真功夫,其方法和技巧只能由师傅言传身教,面授机宜,弟子要边悟边学,边悟边练,方能渐入其境界。拉面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品种,其方法和技巧,甚至很难用文字表述。

  二是独到的调汤做肉技术。任何成名品种,都有其拿手绝活;我认为拉面的绝活就是调汤。马保子非常重视调汤工艺,早年,他是用煮牛羊肝的汤兑入牛肉汤,勾成清香美味的牛肉汤。顾客进门,先捧上一碗牛肉汤,放些香菜和芝麻油,喝后令人顿感芳香四溢,增进食欲。1925年,面馆由马保子的后人马杰三接替经营。马杰三除按原有的方法精心制作外,特别在牛肉汤的“清、味、质”上狠下功夫。他的制汤过程是先把牛杂碎汤烧开,打去浮沫,加少许白矾澄清,舀于另锅置火上,加入草果、花椒、姜皮、桂枝、食盐等,煮开后贮于缸内待用。马杰三每天总是“以汤销面”,没有牛肉清汤时,宁可顾客虚此一行,明天再来,也决不马虎凑合。马杰三常自夸他的牛肉汤是“开胃汤”,不少人是喝了头碗想二碗,倒也不是夸大其辞,这也正是其久负盛名的绝超和由来。正宗的牛肉面用肉,一般分炒和煮两部分制作。前者是将牛肉经过冷水漂洗后,选其精肉,切成蚕豆大的丁,用葱末等调料炒透,作为调制牛肉用。后者是将牛肉入清水锅,加调料煮熟,捞出后,根据顾客的需要切成肉片,淋些辣椒油以供佐餐。

  三是汤、面、肉的别致调配。厨师炒菜都有这样一个体会:复合味菜肴难于基本味菜肴。就是说要把几种不同的滋味调制成一个协和的口味,如酸辣,酸甜、鲜咸等,所谓难,就是要掌握调配的技巧。面点技师也有这样的认识:汤面难于炒面、干拌面。这里的难也是指汤的调配之重要。俗话说“演员的腔,厨师的汤”,是很有道理的。

  清汤牛肉面把汤、面、肉有机地调配成一体,有吃有喝,有滋有味,精心制作,老幼咸宜。请看面条出锅捞入碗里,舀上牛肉汤,撒上香菜和肉丁,调些辣子油,当一碗香喷喷的清汤牛肉面端到你面前时,白里泛黄的是拉面,绿茵茵的是香菜,红红的油点是油泼辣子,酱色油亮的是牛肉丁,这些都浸在清亮香醇的肉汤里。如此美食,能不诱人食欲?

  这就是调配的魅力。

  牛肉面的辅料很有特色,也是调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杰三十分重视辅料萝卜片的做法,春天用水萝卜片,夏天是花缨萝卜片,秋冬是冬萝卜片。均按日需量购进,以免糠心。做法是先将萝卜洗净,去其毛根和头尾,切成长形或扇形的片,放入开水锅里焯一下,然后捞入冷水浸漂,再入牛肉汤里煮,这样可以去其异味,吃起来软硬适口。油泼辣子的做法也很有讲究,先将菜油烧热,放入花椒粒、草果、姜皮等过油,然后捞出,再放入辣子面即成。吃时盛在牛肉面上,香味扑鼻,油点晶莹透亮,给人以美的享受。

  由于马杰三的苦心经营,饭菜质量不断提高,使清汤牛肉面达到色、香、味、形方面俱佳,一碗成功的牛肉面应该是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椒油红)、四绿(香菜、蒜苗绿)、五黄(面条黄亮)。马杰三对牛肉面有严格的质量要求,用他的话说,就是“汤要清者亮,肉要烂者香,面要细者长”。 在他经营的20多年里,掌握了顾客的食用爱好,他经常站在灶头,手不离勺,按照不同顾客的要求精心烹制每一碗面。1946年6月,国民党元老于右仁先生由新疆返回内地,在兰州停留期间,慕名专程来店品尝了马杰三的清汤牛肉面,使牛肉面顿时身价百倍,驰名于市。

  现在,清汤牛肉面已成为兰州清真小吃的主要代表,成为兰州清真餐饮业的骄傲。勤劳智慧的兰州穆斯林已把牛肉面送到了全国各地,今天,无论在南国广州,还是北国哈尔滨,乃至青藏高原,您都能品尝到正宗的清汤牛肉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豁達乱拜]❤

GMT+8, 2025-1-23 07:2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