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 全44卷 定价:2860.00
人民网北京9月17日讯 记者方绪晓、文松辉报道:在本届书博会上,记者惊喜看到,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胡适全集》。
《胡适全集》凡44卷,2000余万字,除包含国内外曾发表、出版的胡适论著、创作、书信、日记、译文及英文写作的文章外,还辑录中国大陆、台湾、美国等地秘藏的诸多未刊稿,是研究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的第一手珍贵资料。
胡适,安徽绩溪县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学者之一,中国新文化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文学、史学、哲学等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安徽教育出版社有感于这位先贤一生不懈追求科学文明,孜孜探究学术的巨大勇气、可贵精神和丰硕成就,积十年之功,耗资数百万元,精心组织编撰了《胡适全集》这一宏大的出版工程。
全书体例严整,编校可靠,印装讲究。是迄今为止首次出版的系统的、全面的、权威的胡适著译作品全集,亦是20世纪以来中国学术文化名人著述规模首屈一指的巨大出版工程之一。
来源:人民网
《胡适全集》出版发行纪念仪式今日举行(图)
北大新闻网>>综合新闻
--------------------------------------------------------------------------------
日期: 2003-09-18 阅读次数: 1145
18日上午,《胡适全集》出版发行纪念仪式在北京大学交流中心举行。北大校长许智宏,季羡林、王选、许嘉璐等著名学者以及安徽省相关部门领导出席了仪式。
《胡适全集》由季羡林先生作序,全书约两千万字,共计44卷,不仅包含了胡适先生生前发表过的各种中英文著作、译文,还辑录中国大陆、台湾、美国等地秘藏的未刊稿以及大量的日记、书信,为中国学界了解胡适先生、了解20世纪中国的变革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史料。
胡适生前曾任北京大学校长,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具有影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之一,在文学、哲学、史学等诸多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胡适一生著述极为丰富,大量文章散见于各种报刊,还有许多手稿、笔记分散各地。中国学界已整理出版了许多胡适的选集或文集,但一直未能有一部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从1992年起,历时十年,克服多种困难,精心组织编撰了《胡适全集》这一宏大的出版工程。
北大主页胡适简介
胡适
胡适(1891-1962),原名洪马辛、嗣糜、字希疆,参加留美考试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胡适早年在上海的梅溪学堂、澄衷学堂求学,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启超、严复思想的较大影响。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考中“庚子赔款”留学生,赴美后先入康乃尔大学农学院,后转文学院哲学。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哲学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并一生服膺。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五四”时期,与李大钊等展开“问题与主义”辩难;陪同来华讲学的杜威,任杜威的翻译二年多;与张君劢等展开“科玄论战”,是当时“科学派”丁文江的后台。从1920年至1933年,主要从事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考证,同是也参与一些政治活动,并一度担任上海公学校长。抗日战争初期出任国民党“国防参议会”参议员,1938年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国大使。抗战胜利后,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去美国,后去台湾。1954年,任台湾“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7年,出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在台湾的一个酒会上突发心脏病去世。胡适是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不小的建树。就对孔子和儒学的研究而言,在1919年出版《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中,胡适首先采用了西方近代哲学的体系和方法研究中国先秦哲学,把孔子和儒学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用“平等的眼光”与诸子进行比较研究,破除了儒学“独尊”的地位和神秘色彩,具有开创性的影响。以后又发表长篇论文《说儒》,提出“儒是殷民族教士”,“最初的儒都是殷人,都是殷的遗民”,“靠他们的礼教知识为衣食之端,他们都是殷民族的祖先教的教士,行的是殷礼,穿的是殷衣冠”;周灭殷后,“他们负背着保存入国文化的遗风”“儒是柔懦之人,不但指那逢衣博带的文绉绉的样子,还指亡国遗民忍辱负重的柔道和生观”;孔子是殷民族“悬记”而生的“救世主”,“他从一个亡国民族的教士阶级,变到调和三代文化的师儒”,孔子的最大贡献在于殷民族部落性的“儒”,扩大到到“仁以为己任”的儒,把柔懦的“儒”改变到刚毅进取的“儒”。孔子不是“儒”的创造者,而是儒学的中兴者。孔子的学说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强调教育和仁政,并以此来影响整个社会。胡适“大胆假说”的观点在当时是惊世骇俗的,他的论证不够充分,不过他假设“儒”在殷时代就有了被后来的甲骨文研究判为事实。
胡适并不盲目崇拜孔子和儒学,他认为“孔教不能适应时势需要”,“现在大多数明白事理的人已打破了孔教的迷梦”(《新思潮的意义》)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进步,“不是孔夫子之赐,是大家努力革命的结果,是大家接受一个新世界的新文明的结果。只有向前走是有希望的,开倒车是不会成功的。”(《写在孔子诞辰之后》)对儒家强调的“三纲五常”持批判态度,说:“三纲五论”的话,古人认为是真理,因为这种话在古时宗法社会很有点用处。但现在时势变了,国体变了……古时的天经地义现在变成废话了。(实验主义》)
胡适著作很多,又经多次编选,比较重要的有《胡适文存》、《胡适论学近著》、《胡适学术文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