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ly posted by Zappa2000 at 4-27-2006 23:03:
汗:sweat:~~~~我只听到6,而且6还是MP3
软机器听到5就可以了,后来跟Nucleus那帮人搞在一起让软机器失掉了他们的特色——砍派的风格,越来越靠近Fusion那流,后来的《Softs》也不错,但已经完全找不到砍 ...
讨厌....人家SOAPY想要讨论三...
昨儿晚上给SOAPY一说,想起来我也好久没听THIRD了,于是从碟堆最深处将之挖出,重听一遍,特来胡说几句
大家都知道THIRD是软机器乃至砍特伯雷从重英伦情味的后迷幻小品作主导走向逐渐爵士化之长篇大论气派的标志性作品.横向比较的话可对比CARAVAN紧跟着在71年发表的In the Land of Grey and Pink,以及EGG在71年发表的The Polite Force这两张经典作,明显可以看出它们和各乐队之前作品之间的差异.显然70年发表的THIRD给整个砍特伯雷乐圈带来了一股全新的气候.
但是当年我听这张的时候一直有个不解的地方,那就是说爵士化吧,可THIRD里面的JAZZ思路却和大多数FUSION乐团完全不同,跟美式的JAZZ-ROCK更是风马牛不相及.(FUSION和JAZZ-ROCK这两个概念又常常被错误的套在THIRD头上)到底THIRD乃至整个砍特伯雷圈独特的爵士化思路的来龙去脉是什么?答案要靠不断重听THIRD来找出.
昨晚重听之下,有个感觉特别突出,那就是THIRD完全是张从迷幻乐团的维度出发,试图理解自由爵士乐的唱片.是以说爵士吧,太多太多精彩的地方体现出来的又是非爵士的元素-----正因此,玩似是而非爵士乐的THIRD,才比后来全盘爵士化的FOURTH和FIFTH有着更长久而跨界的生命力.这种情况让人想起COLOSSEUM在Those Who Are About To Die Salute You对蓝调的重整,甚至地下丝绒在黄香蕉里对当年甜美迷幻流行曲过度繁盛的回应.
说回专集本身,开场的Facelift(现场录音)由张牙舞爪的ORGAN琴噪音带出,自然的联想是NICE的现场里KEITH EMERSON那些用ORGAN模拟JIMI HENDRIX吉他轰鸣的尝试.到了突然拉紧神经的凌厉JAZZ-ROCK段落,完全是第一阶段KC在紧张起来时候的造型嘛!到了尾段长长的一段倒播,迷到昏天黑地.Mike Ratledge在整碟里弹ORGAN的时候远比弹电钢琴的时候多,也造成了音色本身倾向迷幻而非电爵士.
整曲由BASS线牵动的Slightly All the Time,尽管配有非常新奥尔良的铜管吹奏,但站在听觉第一线的Hugh Hopper那手BASS却完全不是爵士味儿,每个段落只有一个简单的乐句,来回往复,BASS声膨胀肥大,其他乐器的小乐句只是乖乖的镶嵌在它表面,难怪有乐评说那是什么简约主义BASS线主打的一首.其实真正简约主义的是结尾曲Out-bloody-rageous 的末段------多轨录制下钢琴重复弹奏一句并不断加速的效果,简直就是STEVE REICH那SIX PIANOS重生了!
Moon in June里ROBERT WYATT的随性自在是爵士风骨么?也只能说是ROBERT所作的VOICE-AS-INSTRUMENT尝试在精神上是出于对自由爵士的推崇吧.好比GRACE SLICK说她写白兔之前狂听COLTRANE的A Love Supreme,但能说白兔是自由爵士么...
事实上,乐队在THIRD里头那些即兴乱弹,在我听来也更多是迷幻乐队的搞怪玩闹,而远多于爵士乐队的高潮发泄----更多的是智性的而不是身体的东西.
还有就是专集混沌的录音效果让人觉得简直是在听那些车库迷幻乐团!如此录制粗糙,概念青涩,修剪粗砺,七棱八角的唱片居然成为重大经典作,在摇滚乐的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后来在FOURTH和FIFTH里面,干净,明亮的录音效果,终于把软机器收拾成了一队精彩的电爵士/自由爵士乐队,但是THIRD里头那种叫人一听难忘的突兀与凌人的创意却可一而不可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