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每周有两次得早早的起床,挤很长时间的公交车到远处去上课,从前即使有早起出门的时候也是懒得吃早饭的,通常是午餐早餐一起吃,也不觉得饿。但如今因为出门远了,时常就把握不好时间,车堵一堵就是十几二十分钟的,若是不堵自然就会早个半小时左右,倒真有些闲工夫去吃顿像样的早餐。就蒙发了要写一写这早餐的念头,只是苦于新天地那里半天也找不到个网吧,每次午休时间又很短,所以拖到今日才动笔。
从前上海普通家庭最传统的早饭是泡饭酱菜,条件稍好些的便在酱菜里翻些花头,比如把大头菜换成小酱瓜,或者一个咸蛋切开大家吃,肉松是孩子和老人的专利,还有乳腐,有另拷的,也有瓶装的,通常瓶装的味道比较好,我个人认为玫瑰的味道最好,颜色也好,红得赏心悦目。妈妈是个勤劳的女人,她总舍不得全家吃那由隔夜饭而煮出来的泡饭,她认为那对身体和胃都不好,所以通常早早起床煮粥,用麻油拌些榨菜,剥两个皮蛋,而后再准备点心。
说到点心上海人最熟悉的莫过于四大金刚了,即“大饼、油条、糍饭、豆浆。”其他三样倒还能见着,倒是这大饼如今只有在那些无证摊点上瞧见了,记得小时候弄堂口就有一家饮食店,专卖早点的,早晨常有些家庭主妇们拿着筷子和小锅什么的去买大饼油条,我也帮妈妈去排过队的,看着那些面粉在师傅的手下捏啊捏的刷上糖汁或油酥擀成椭圆或圆的形状撒上芝麻往大大的炉子里一帖,然后它们就慢慢的鼓起来的,好看极了。事隔几年后最后一次买大饼是在高三,那时有个很要好的小男朋友,每天早上总是他帮着买早点,然后放在我课桌上,有一天我去的早了,正好瞧见他在买便执意要自己买,在他的指点下买了两个人的早饭,其中就有一个大饼,因为刚出炉,很热很烫,我依稀记得那天笑得挺开心,象那些如今在大街上手牵手穿校服买冰淇淋的孩子那样是让人羡慕的呀。
扯远了,继续回来说早饭,油条现在倒是到处都有,味道也差不多,不过价钱倒是相差挺多的,永和豆浆里2块钱一根,新亚大包里1块,那些小的点心摊都是5,6毛的,据说某五星级宾馆里68块一碟,没有考证过,料想也不会太便宜。豆浆的价格也是如此的,但真正好喝的豆浆该是自制的,黄豆泡上几天,放在粉碎机里打是常用的方法,有闲情逸致的人呢会买个小的石磨来磨,那种磨做得很小很精致,豆儿一颗颗放进去用一只手摇啊摇的,很好玩还有减肥的功效哦。磨的时候加几颗花生,豆浆会格外香浓的。
还有糍饭,糍饭有糍饭团和糍饭糕之分,糍饭团是熟糯米中加各色小菜儿,类似于肉松啊,海苔啊,榨菜,萝卜干,咸蛋黄……然后卷起来在一起的,在饥肠辘辘的早晨咬上那么一口热热的软软的,味道不要太好哦。(不要太好的意思就是很好很好)糍饭糕是那种由糯米和大米混合在一起加好调料在一起蒸,蒸完后切成一块块的等客人来了放在油里炸着吃,很脆很香的。
生煎和小笼是上海不可不提的小吃,光品牌就有好多种呢,像什么大壶春,丰裕,南翔,关于这两种加肉的小面粉团团的专卖可以报上一长串名儿来。先说生煎,给我印象最深的倒不是那些有名的老牌子,还是小时候家门口的一个小摊,那时好象刚刚有下岗这么一个说法,摆这个小摊的两个女人年纪都不大,据说从前是在市中心的某个国营点心店做的,后来店不景气倒闭了,人就下岗在家摆了个摊出来。那生煎做得是真好吃,底子又香又脆,咬开还有很香浓的汁水,8毛钱一两,摊子刚摆出来一个星期就天天有人排对呢,年纪大的人喜欢买嫩些的她们就挑边上的给,孩子自然喜欢吃底子焦脆些的她们就给中间的,那样温馨的早晨过了这么些年还是很清楚地印在脑子里的。
提到小笼馒头自然想到的是城隍庙,假期有一天早晨心血来潮起了个早,大约七点左右就到了城隍庙,平日里南翔馒头店自然要排很长很长的队伍,那天因为早,便可以自在的坐下,小笼和蟹粉都是现做现拆的,所以尽管不要排队还是要等上一阵,15块钱一笼大概是20个记不清了,总之三个人要了两笼是撑着吃完的,蛋花汤1块钱一碗倒是很好喝,有小虾米和飘浮着黄灿灿的蛋皮。坐在有着浓郁江南气息的小楼里对着九曲桥吃着热腾腾的美味,那样美好的感觉是只愿意同最亲爱人分享的。顺带着提一下最近才发现的一个叫作江浙汇的地方,上海好象开了好几个分店吧,那里的汤包(样子和小笼一样,不晓得为什么叫汤包)做得特别好吃,皮薄得几乎是透明的,汤汁味道真的很好,就是价格贵了些,18块9只,蟹粉的要48块。
平常吃的就是这些了,论到精致细腻考究呢,什么喝喝早茶,到类似于吴越人家的面馆里去吃碗面什么的倒还是有的,却不是太多,最后提几个我最喜欢的上海特色点心店,横家沙是一家,沧浪亭是一家,新开的类似于新亚大包之类的,虽然是干净,总觉得有些快餐似的利落,少了一份老上海的那种轻柔曼妙呀。现在的年轻人总是夜的崇拜者,早晨总也睡不够的,总是掐着时间起床穿衣冲出门去,在肯德基麦当劳里买份早餐啃着就上班了,节假日更是连早饭都省了,睡个天昏地暗的。其实如果哪一天存一分好心情,起个早,陪着父母或爱人一起去吃一顿带着浓浓江南风味的早餐,然后去公园啊绿地啊湖边江畔走走,那是怎样一种新鲜和温暖呢?怕是连春风都要艳羡得借杨柳的摆动来倾诉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