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完小说,激动了一下午,晚上把电影看了
先说一句整个的感觉:叫好啊!
维斯康帝的剧本改编绝了
人物背景由作家移植到音乐家身上,片尾的片花里说了,他认为托马斯曼写这小说的时候是以马勒为原型.这样的改编一方面追回了故事原型,另一方面也避开了很大的麻烦----说实话我看之前还跟妹妹说呢,不觉得能拍好,因为有太多的文学化心理活动,关于艺术,关于美,关于爱情,都是古希腊对话录和神话影响下的,太少的对白,怎么拍啊?可换成音乐家背景全都解决了.配乐用回了马勒第5交响曲,很多情绪不用说全有了.
看过书以后会觉得较弱的他刚见到美少年时候关于美的思考,当然维斯康帝把原著中苏格拉底似的论述改成了两个音乐家的讨论,感官和美和音乐的关系,说得挺清楚,但是毕竟浅了.还有就是电影把旅行的契机改成了音乐会失败以后的身心崩溃,本身可以说通,但这样一来后面继承自原著中卖艺歌手搞笑那段的寓意就单调了,好象只是疾病,厄运和低俗情趣取向的象征-------原著里那个歌手的相貌和小说开篇引发作家出游念头的一个陌生人完全相同,此人还有冒险以及未知的召唤一层隐意.另外,在旅行社里那个英国人向他透露实情的时候,原著里有提到那瘟疫是来自有老虎的竹林云云,这个地方呼应了小说开篇的时候作家关于出游的臆想:他想到了热带花卉竹林和老虎,当时看完立马想起卢梭的梦...由于电影把动机改了,此处便没说到.有一个日出,书里用了曙光女神厄俄斯的意象,美到惊心动魄,电影里拍的日出也不错,但是震撼度缺缺.有一个地方的省略是意义上的,电影里古斯塔夫后来在旅馆的楼道里自言自语说:我这是选择了一条什么样的路啊?似乎是对激情放纵只是很后悔.小说里这里说阿申巴赫开始的时候觉得自己的放纵对不起祖先,后来一转念又说服了自己,觉得自己是勇敢和坚强的代言人...这种微妙的心理变化电影显然无能为力.也可以解释为这是作家的自我诡辩能力是音乐家所没有的.关于创作瓶颈与爱神来临后的突破,书里说的也自然更到.
不过瑕不掩瑜,整体的改编相当出色,原著里不多的对白大多被照搬了.维斯康帝用了大量的长焦吊拍和构图精致的大全景小人物活动镜头,带入强烈的凝视/监视感.值得大赞的还有男主角Dirk Bogarde,伟大的英国男演员传统啊!表演太有戏剧化张力了!最后一场戏,尽管没有拍出曼写的水中沙洲(我自己的毕业作业里拍到了一块沙洲!那天正好大退潮..),但是那晕光镜拍出来的逆光夕阳海景,男孩指着远方....真叫人别无他求了!!!顺便提一句,小说里的高潮似乎并不在这儿而是在前面他委顿在地时装做苏格拉底对菲多讲话那段.
那个小男孩的演员我倒不是怎么太心动,我喜欢他那个玩伴啊,在书里他叫雅舒,而且写他和塔德乔的关系像是侍从和主人,最后要分手了才爆出野性的...电影里这点没讲出来,主要是雅舒的演员太高大好看了一点:coque:维斯康帝说最后塔德乔这个瑞典演员是万里挑一-------我想他一定网罗了太多的俊男...没处打发了才...:frown:
最后要讲的是,如果电影和书都没看过,还是先看书吧!如果看过其中一样,那另外一样也一定要补上哦!(看过书的话你会知道,卖唱歌手来的那天晚上,那个老头面前放的那杯红色饮料是石榴汁:v
卢梭的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