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禄之死/NEROS TOD
德国历史小说大牛列弗希特万格的一个短篇.写的是尼禄这位颇具艺术家情操的杀母暴君末路穷途的最后几个月.跟尤瑟纳尔的作法截然相反,弗君写历史小说属外化白描风,寓理于形,视点间离,颇有史笔风度.不过此史笔不同于苏维托尼乌斯的事无巨细,也不同于塔西陀的浓墨重彩,倒是有点偏近于司马迁的刺客列传,看似不动声色,其实肉味奇烈,一刀见血那种.历史人物小说,写长易,写短难,这篇尼禄之死只寥寥十多页,其中压缩的信息量却很大,厚书薄写,足见作者功力.
罗幕路斯大帝/ROMULUS DER GROBE
啊,我的迪伦马特,去年咱俩搭伴儿HIGH过多少个晚上啊?剧集在维也纳那间闹鬼的医院里陪横着的我,没把汗浸到书页里去的那只手上总插着管子;诺言在春节前去广州的火车上陪竖着的我,硬卧车厢熄灯了,我跑到厕所门口倚着墙看,看完还上错了床,惊起一穿秋裤的长发大妈;深秋夜话在澡缸里陪窝着的我,没等看完水都凉了.10年前,隧道看得我不敢睡觉,上大学以后居心叵测的把它推荐给好多人,不乐意看的我也要把情节讲给他们听,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迪伦马特是哪根葱...
论名气,老妇还乡应该是迪伦马特剧本中的第一选择,人艺都排过.可那是我最没感觉的一篇,我更喜欢物理学家,我爱天使来到巴比伦,但要说最最迷恋,还是罗幕路斯大帝.
罗幕路斯是西罗马帝国最后一个皇帝,他16岁登基,17岁就退位了,迪伦马特把他的统治时间延长了20年,让他成年,并称他为大帝-----由此,罗幕路斯从一个无知无为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有意无为,以放弃为最高准则,并积极运用消极力量来消耗体制的超历史者------这正是迪伦马特最擅用的戏剧形象.天使来到巴比伦里的老乞丐,物理学家里默比乌斯都属此类,甚至老妇还乡里的伊尔最后也做出了倾向于这类人物的决定.不过所有这些角色里头,最有杀伤力的还是罗慕路斯.这本子明明是个戏说历史的喜剧,可其中的悲剧性史观却可以郁结到叫人如此沉溺-----我头一回看到罗幕路斯那句台词当场就不成了,他对日尔曼皇帝鄂多亚克说:我们赶紧干起来吧.让我们再表演一次,也就是最后一次喜剧吧.我们这样演:好象我们的计划在这尘寰旗开得胜,好象精神的人战胜了物质的人.
卡里古拉/CALIGULA
加缪最为人推崇的剧本,还有什么比恶魔哲学家般自由孤独着的卡里古拉更适合加缪的呢?这个本子早在38年就被写成,当时加缪还在阿尔及尔搞小剧场,他自己承认灵感来自罗马十二帝王传.种种原因使得这个剧本到了45年的巴黎才获首演,那个年头,这样的题材当然会被大众欢呼,人们把它当一部反法西斯反集权的重头作品,因为那是45年的加缪啊!不知道法国人现在重读这个本子会有什么不同的解读角度,反正我看完以后觉得满不是那么回事儿.(当然也可能是我的个人偏好左右了阅读心态,老实说我好爱加缪笔下的这个卡里古拉)不要忘记加缪当初写这个本子是想由他自己来演卡里古拉的,题记里他虽然提到了展现卡里古拉对“不可能者”的追求的狂暴,描绘它的肆虐,揭示它的失败确是他的立意所在,然而首先他把这出戏定义为“一出智慧的悲剧”.亦即卡里古拉的智慧正如奥赛罗的嫉妒一样,是人性的悲剧因素-----说到底是“它”的失败而不是“他”的失败,错的,崩溃的都是追求而不是卡里古拉.
通篇都是对卡里古拉的理解和认同啊,我是觉着,当然这都是哲学层面的贯通.
话说卡里古拉的妹妹兼情人杜西娜死掉以后,他突然感觉到月亮是不可缺少的,于是他决定要得到月亮...
真是-------心动!!!!!! |